张小梅
摘要: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其作品大多以表现社会黑暗面为主,充斥着暴力和悲剧性艺术,是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女性在社会中处于弱势被欺压的地位,深刻揭露了社会对女性的暴力,这种创作思想在《他们》和《大瀑布》中的表现尤为,明显。本文就以欧茨的小说作品《他们》、《大瀑布》等为例深刻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女性暴力及悲剧性艺术效果,探讨当时社会的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欧茨;女性暴力;悲剧艺术;《他们》;《大瀑布》
欧茨小说是悲剧艺术的典型代表,其作品中深刻的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人性罪恶,每部作品中的女性都从精神、身体及语言上受到严重的暴力上对待,社会的不公正、种种歧视等都是造成女性悲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欧茨的小说作品中流露中浓厚的悲剧气息,她认为悲剧效果更具有震撼力和影响力,能够发人深省,只有在感受过痛苦后才能充分了解其痛苦所在;另一方面欧茨认为任何作品的创作都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艺术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通过作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揭露现实问题;最后悲剧的艺术性决定了欧茨作品中充斥着暴力、血腥、贫穷和冷酷,人性扭曲是欧茨作品的最大特征,作者企图用悲剧性艺术写作手法唤醒社会大众的良知,以达到改变社会的最终目的。
一、作者生平简介及创作思想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出生于1938年,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自1963年发表首部短篇小说《北边门》以来,一直活跃在美国文坛上,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代表作品有《他们》、《大瀑布》、《人间乐园》等,其作品主要展现美国当代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欧茨的早期作品来看,其创作思想主要围着人性的黑暗面,因贫穷而走向暴力是当时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欧茨敢于直面抨击这种不良现象,具有强烈的批判主义精神,欧茨作品中除了表现暴力主题外,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女性问题。欧茨笔下的女性,尽管其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但其遭遇大多是不幸,充满悲剧色彩的,作者从自身的亲身角度出发,以其独特的观察角度描写女性生活,通过分析女性服复杂的心理状态,以此寻求女性悲剧的原因,企图唤起广大女性的反抗,此外欧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反映出女性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所受到的暴力和无助,表达出女性想要解放自我、突破和天赋传统男性社会的想法和渴望,实现自我独立,在欧茨小说的影响下,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兴起女权维护运动,反抗传统的机制和标准,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二、悲剧艺术的内涵特征
悲剧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酒神颂歌,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亚里士多德对悲剧做出了明确的定义:悲剧是借用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进行相关的模仿已引起观众怜悯和恐惧的艺术体裁,其最初被运用于戏剧,逐渐扩展到小说、诗歌及影视领域,悲剧的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即以生存为目的,在不断挣扎中出现的不幸、苦难或死亡为基本代价,其本质是在苦难面前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和大无畏精神。任何时代的悲剧作品都是对社会的真实反映,悲剧艺术更加能够引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黑暗面的反思。欧茨小说正是对当时美国社会黑暗的深刻揭露,批判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欺压和暴力行为,展现了作者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深切关注。
三、以《他们》、《大瀑布》为例分析其暴力和悲剧艺术特性
欧茨《他們》是一部集暴力与悲剧一体的现代小说,小说谢雨1969年,曾获得197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该小说主要记录了文温德尔一家三大的生活,其色会背景主要记录了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混乱、动荡的局面,深刻的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黑暗腐朽的一面及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所遭受的种种暴力待遇等,反映了女性的社会悲剧。而《大瀑布》是写于2004年,并获得2005年法国费米纳文学奖,则这部作品中在欧茨主要针对人性的丧失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小说中部分化学公司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化学危害物倒入周边的水源、土壤,使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产生社会不良影响。
(一)欧茨小说中的女性暴力
欧茨小说中女性暴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精神暴力、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以《他们》为例,小说以洛雷塔一家为视角,展现了当时下层民众生活中的暴力、迷茫及自我毁灭等。
首先是语言暴力,小说中塑造的母亲形象是尖酸刻薄的,经常使用语言暴力给孩子们带来伤害,其声音是大声、刺耳、尖锐的。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洛雷塔,洛雷塔年轻时曾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是这一切在男友被哥哥枪杀,而她又被警察温德尔羞辱后不得已嫁给他之后而毁灭,在嫁给她后,长期受到婆婆的言语辱骂,既有对其孙子的咒骂,如总是恶毒地诅咒朱尔斯要坐上电椅完蛋,唠叨莫琳的长脸,咒骂贝蒂是小囚犯,对待洛雷塔言语更是刻薄,重于在一次舌战后带着孩子离开了。而离开家庭约束后的洛雷塔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控制欲,生活及家庭的压力使得洛雷塔的精长期属于压抑状态,为了维护其仅有的尊严,她用尖叫辱骂、恐吓威逼等,尤其是对其女儿莫琳的控制,更加表现的肆无忌惮,表现了其扭曲的心理。
其次是身体暴力,身体暴力是欧茨小说常见的暴力表现形式,主要来源于对更弱小更无助的人施暴,以满足其变态扭曲的性格特征,比如说温德尔目前会对其孙子、孙女施暴,棍子打、烙铁烫等,而贝蒂长大后由于儿童时的影响对祖母拳打脚踢,整个家庭环境呈现出病态的氛围。小说的主人公是洛雷塔的女儿莫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莫琳是家庭暴力最大的牺牲者,为例摆脱家庭的束缚,她靠出卖身体获得金钱,想要逃离家庭,却在被继父发现之后惨遭毒打,造成身体瘫痪长达一年之久,其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恐惧,导致精神一度失常。由于长期处于这种暴力威胁的环境下,莫琳渴望打破现状,掌控权利,然而她的所作所为又是另一个施暴者,即她用过勾引已婚的夜校老师为其抛妻弃子,彻底改变自身受害者的形象,在这种畸形的社会关系中,人人都是受害者,人人也是施暴者。此外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娜旦,与莫琳不同的是,娜旦从小的生活环境十分富足,然而其内心世界是空虚的,为了实现其理想中的爱情而选择和朱尔斯私奔,但是她又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条件,一旦发现自己所认为的爱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化,她就选择暴力毁灭,在打伤朱尔斯后开枪自杀。从小说中这两位女性角色来看,金钱并不是改变社会暴力的唯一因素,想要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哟重视女性思想的提升和解放。endprint
最后是精神暴力,欧茨小说中对精神暴力的描写也十分详细,精神暴力不仅来自于家庭,更多的是来源于对社会的冷漠对待,其主要方式是孤立、辱骂、过度行为等,对受害者的身心产生严重的危害。小说主人公莫琳在修女学校不断操遭受着精神暴力,如图书馆管理员的冷眼相对、修女玛丽厌恶的表情和冰冷的话语等,都使莫琳陷入无限的自责中,甚至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以得到宽恕。在家庭中莫琳还要忍受母亲洛雷塔的挑剔和欺压,如繁重的家庭琐事、莫须有的罪名等,都是对莫琳精神上的摧残,进而使得莫琳在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暴力中而爆发,逐渐形成扭曲的性格,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
小说《他们》中对洛雷塔一家代的描写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其中充满暴力、人性扭曲的场面是对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暴力既可悲又可怜,由于其受到社会生活压力的迫害,不断将这种压力转移到更加弱小和无助的身上,进而造成一个恶性的循环,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严重的危害,这也是欧茨小说创作主要原因,想要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改变。
(二)欧茨小说中的悲剧艺术
欧茨小说中除了塑造人性暴力的主题外,其基本的格调都是以悲剧为主。
《他们》创造与美国社会经济大萧条时期,这一时期对下层民众的打击尤为强烈,小说中洛雷塔的父亲是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能够为家庭提供较为优越的生活,然而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企业倒闭,工人下岗,父亲不得不为了家庭的生计四处寻找工作,尽管如此依旧维持不了日常的开资,在面临生活的贫苦和挫折时,洛雷塔的父亲选择了逃避,整日酗酒,原先美好的生活不负重现,展现了命运的残酷无情。相同的悲剧命运展现在洛雷塔的丈夫温德尔身上,温德尔依靠自己的警察身份羞辱了洛雷塔并强娶了她,而温德尔也由于自身的因素含冤失去了警察的身份,同样为了维持生计而不同四处求生,性格也变得越来越暴躁,最终在工作时被石板砸中身亡。由此可以发现,洛雷塔的父亲和第一任丈夫在悲剧命运面前做出的徐选择时相同的,展现了悲剧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同时降临到洛雷塔家族的第三代上,欧茨选择了两种不同抵抗悲剧命运的途径,以引起人们的反思。
小说中朱尔斯的塑造既是一个杀人犯又是一个英雄,他的前半生生活在家庭和社会暴力之中,后半生受到“美国梦”思潮的影响,不断追随富人,然而结果换来的却是无情的抛弃和枪杀,这使得朱尔斯不断反思自己的命运,底特律的大大暴动对朱尔斯人性的暴动起到了觉醒的作用,使之敢于反抗悲剧的命运,实现自我解脱,完成精神上的救赎。与之相反的是洛雷塔的女儿莫琳,在长期家庭暴力的形象下,莫琳的性格逐渐扭曲,家庭是她悲剧命运的象征,为了逃离整个混乱、黑暗的家庭,莫琳选择出卖自己的身体,通过勾引夜校老师抛弃妻子与自己结婚实现命运的反抗,彻底与过去的自己道别,看上是对悲剧命运的成功反抗,然而实际却是一种自我毀灭的抗争表现,其由受害者的角色转变成施暴者,更加体现了悲剧色彩。
同时在《大瀑布》中主人翁吉尔伯特也采取了类似自我毁灭的抗争行为,吉尔伯特是一名拥有自己教堂的优秀的长老会牧师,一方面他信仰上帝,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同性支持者,两种矛盾的思想在他脑海中不断冲突和碰撞,使得其最后只能以死亡的方式对抗命运的捉弄,实现自我解脱,具有浓厚的悲剧性艺术色彩。
欧茨的小说作品充斥着女性暴力和悲剧性艺术特征,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正式写照,以描绘大量女性受害者的形象和在社会家庭中所遭受的种种不平等待遇,企图唤起人们的良知和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表达了作者构建平等、和谐、公正社会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刘军.欧茨作品在中国的译介[J].外国文学动态,2007(04).
[2]刘飞兵,杨华.欧茨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意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4).
[3]刘飞兵,杨华.从悲剧的产生到生存的探询——论欧茨创作中的觉醒意识[J].求索,2007(07).
[4]杨华.论欧茨小说女性塑造的独特视角[J].求索,2005(05).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