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剑芬
摘要: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故事情节呈现出了一种时空交叉、空间混乱、情节支离破碎的形式特征。从整体空间形式、物理空间建构、人物心理空间建构三个方面探讨莱辛作品《金色笔记》中的空间叙事功能,指出:空间叙事技巧上的运用,不仅实现了传统小说记叙模式上的创新和突破,更实现了莱辛将创作形式和所要表现的小说意图之间的完美结合,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多层次角度意图、多元化空间变化的特征。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 空间叙事; 研究
对空间叙事理论所要研究的内容包括:空间与时间、空间与叙事的角度、故事与叙述空间、空间与文本的形式、空间与读者的感知力等各个方面。小说文本本身也存在着空间,这种空间形式从其章节规划、排版格式上可以窥见一斑。甚者,小说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形象都可借助文字描述,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特性。因此,叙事小说中关于空间叙事理论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宽泛和复杂。英国文化地理学家迈克·克朗曾在《文化地理学》第四章“文学地理景观:文学创作与地理”中专门探讨了文学作品中关于空间方面的表现和生产。[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长篇小说《金色笔记》,被人们公认为是其最具代表性和最成熟的作品。这本小说在内容上涉及到了民主、自由、人性、战争、婚恋、种族歧视等诸多尖锐话题,一如既往地表现出非常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在创作形式上,将日记、报道、纪实、小说等写作形式融为一体,实现了《金色笔记》在叙事风格上的创新与超越;在写作技巧上,通过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拼接、象征、意识流、梦等写作技巧,成功打通了《金色笔记》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创作转换的渠道。多丽丝·莱辛这些高超而又复杂的创作手法在《金色筆记》中的运用,使得《金色笔记》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呈现出一种时空交叉、空间混乱、情节支离破碎的形式特征。莱辛在《金色笔记》中运用的空间叙事技巧,映射现实社会中人类精神世界所普遍存在的虚无感和混乱感。
一、《金色笔记》中整体空间形式及其叙事功能
“语言包括‘所指和‘能指两个要素。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对应语言的‘所指层面,即传统上所谓的‘诗中有画的问题;而叙事文本中的‘空间形式则对应语言的‘能指层面,即所谓的‘流动的建筑问题”,[2]国内学者尤迪勇曾在《空间叙事学: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续》一书中如此阐述。阅读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仿佛进入了一座被布置得非常庞大而复杂的宫殿,最初被小说中的“空间形式”迷惑得几乎快要“迷路”,但是,当穿越了这座“宫殿”的各个房间部分,对其分支全都悉知了以后发现:尽管《金色笔记》在结构上非常庞杂、分裂,但整个故事情节通过整体空间的叙述形式,是紧紧依托并统一在一起的。这种宫殿式的空间结构方式“所指”了现实世界的分裂、复杂与混乱,但最终又是统一整合的。而叙事文本中的空间形式“能指”了人类应该着眼眼前世界的格局,来分析事物、看待事物,这样,才能从长远的打算上解决诸如战争、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生态危机等各方面的问题。
莱辛在一次采访中曾经说过:“《金色笔记》)是一部结构高度严谨、布局非常认真的小说。本书的关键就在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这一切足以说明《金色笔记》的作品结构本身就是该作品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作品的空间结构还可以对作品的主体起到阐释和加深读者对作者感知力的作用。莱辛在《金色笔记》中,以“自由女性”的视角将故事用五本笔记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为整本小说的叙事主线和外叙事层;又以“外形一致,颜色分别为黑红黄蓝的四本笔记分四次叙事,‘安娜机械地将自己一分为四,”[4]她分裂多重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作为小说的 “内叙事层”。事实上,文学作品中叙事手法的开展和人物活动的表述都离不开这种既定的空间场景。《金色笔记》里对“自由女性”安娜和摩莉的现实生活的描述,就是在这种内外叙事层中展开的。主要表现的是两人对爱情、自由还有信仰方面的探讨。在阅读过程中,只有通过这种内外叙事层展开参照,在主题、情节中从多重故事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思考阅读,才能在互相关联的过程中真正明白《金色笔记》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于《记忆的空间性及其对虚构叙事的影响》一文中提到的:“具有‘空间形式'的小说当然不是单线小说而是复线小说,也就是说,此类小说一般都有好几条情节线索,而且,这几条情节线索并不是机械地组合在一起的,而是按照某种空间关系组合成一个抽象的、虚幻的如同‘宫殿、‘剧场、‘圆圈那样的形象建筑物。”[5]所以,关于《金色笔记》的空间形式类型,莱辛在其故事空间的构建上使用了“俄罗斯套娃式”的叙事结构——即在整个空间叙事上,作者构建了以五本笔记为内叙述层的“圆圈式”的空间叙事结构。尽管圆圈中的“每一瓣”在叙事开端上很随意,过程缺乏叙事的进展,结局的各个部分又比较武断,但是这些并不影响《金色笔记》整体叙事结构上的完整性和功能性。正是因为莱辛巧妙地运用这种“空间形式”,将多层叙事层的多种叙事结构,像建筑师设计宫殿一样作用在《金色笔记》之中,才使得《金色笔记》里复杂的情节线索、庞大的叙事空间“主动”承担起了阐明作品主题和作品意义的任务。
二、《金色笔记》中物理空间的建构及其叙事功能
物理空间的构建以及其叙事功能在《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一文中有详细的阐述,并且探讨了小说中物理空间的变化是如何推动整个故事的叙事进程的。[6]将这种物理空间的构建方式运用到对《金色笔记》里“自由女性”的解读时,发现:“自由女性”的主角安娜,所处的物理空间变化不多,并且故事基本上都是在封闭的物理空间里发生的。其实这种基本封闭的物理空间的构建不仅可以直接推动小说的叙事进程,并且在某些方面,还蕴含着很深的意蕴。
“物理空间”作为小说作品中的一项重要参与因子,对小说主题的表达、叙事结构的构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Jean Pickring认为:“房屋的意象,及其内部的房间分隔和外部的城市扩展,往往和草原并置存在,且频繁地出现在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当中。”[7] Rula Quawas也强调:“多丽丝·莱辛一直都对空间和陌生的领土感兴趣!从辽阔的非洲草原到房间(房子和公寓的女性空间)”[8],由此可以看出莱辛在小说中对物理空间的构建与应用的热情。endprint
整部《金色笔记》被划分为了“自由女性”和“五本笔记本”两个部分,其中“自由女性”站在第三人称的视角上,围绕着女主人公安娜1957年以来在伦敦的物理空间中所发生的故事情节展开叙述,这一部分在物理空间的构建上,使得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集中,场景上也极具连贯性。此外,“五本笔记本”里围绕着女主人公安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展开叙述,这部分的叙述结构相互独立,又相互干涉:首先用红、黄、黑、蓝这四本笔记本围绕着安娜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物理空间中所涉及到的中国、美国、苏联、日本、朝鲜等国家展开了论述;最后以一本金色的笔记本作为前面四本笔记本的总体总结,同时又作为第一部分“自由女性”的延续和补充。这种将一部作品分成两个部分,运用不同的物理空间的构建进行叙事的方式,使得整部小说看起来情节错综复杂,各部分相互独立,却又相互关联,读来让人饶有趣味。
三、《金色笔记》中人物心理空间的建构及其叙事功能
记笔记这种行为的背后本身就是一种纯粹的心理空间建设的一个过程。人们在写笔记的过程中,思维和意识不断地运动着,可以一边回想过去、想象未来,还可以对笔记的故事情节进行构建。因此,现实中的日记行为既包含着记忆又包含着行为的瞬间。莱辛在《金色笔记》中,正是通过了安娜记笔记的方式,将她的内心世界分成了四个部分来构建:“一本黑色笔记,是记述作家安娜·沃尔夫的情况的,一本红色笔记,和政治有关,一本黄色笔记,用来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故事,还有一本蓝色笔记,我尽量把它当做日记。”[9]每一本日记本上记录的都是故事主人公安娜经历过的每一个真实的人生,而作者每一次人物心理的构建,也都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碎片。当莱辛将这些历史碎片构建在一起,成为第五本笔记——《金色笔记》之后,便意味着在主人公安娜的内心里,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希望世界最终统一的。这种对作品进行总结性的文本也暗示着作者内心对未来的希望,還会为之继续奋斗。
米克·巴尔在其《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将“空间”称之为“行动着的地点”。他说:“空间常被‘主题化,‘自身就成为了描述的对象本身。这样,空间就成为一个行动着的地点而非 ‘行为的地点。它影响到素材,使素材成为空间描述的附属。”[10]包括“金色笔记”在内的五本日记,记录了主人公安娜从1940年——1957年,发生在许多“行动着的地点”上的诸多故事,但又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跳跃性,使得这五本笔记在叙述内容上变得非常的支离破碎,这种内容上支离破碎的叙述效果也正是莱辛想要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安娜“被分裂”的心理世界。
《金色笔记》中的安娜,在五本笔记中大量叙述了自己的梦,梦中拼凑人物,叠合影像,凝缩、转移、和暗示了现实世界的分裂和混乱,从而应和主题。由此可以看出莱辛在对《金色笔记》的人物心理空间的构建上,善于打破时间流的束缚,将空间和事件叠加起来,使人物的内心与外在的世界环境隔绝开来,然后通过人物内心语言的流动过程——日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全都展现出来,从而达到自我检讨、自我探索的心理目的。
四、结尾
多丽丝·莱辛在1971年6月《金色笔记》再版中的序言里曾说过“我的目的是要让一部作品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从小说一步一步的构成过程中逐一传达出无声的语言”[11],在《一个小小的声音》中也强调过:自己善于从处于边缘化的殖民世界写进主流化的伦敦的都市中,也善于从事物外在的物理空间中写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里。莱辛正是善于运用这样的空间叙事研究,才使得世人将其称之为“心灵的建筑师”[12]。《金色笔记》突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方式,所采用的空间叙事的艺术手法,使小说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度统一。而莱辛的写作意图,也是希望试图能够从作品的形式上来说明整个小说的内容,以及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和映射。
安·达吉斯托尼和约翰逊在其共同创作的《夸大的反讽、空间形式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里说过:“任何事物都能各得其所,并且作为整个过程的一个必要部分而能为人们所理解。因为所有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而且只有通过关系才能获得意义。”[13]从这一点上看来,《金色笔记》里对空间叙事技巧的运用,不仅实现了传统小说记叙模式上的创新和突破,更实现了多丽丝.莱辛将创作形式和所要表现的小说意图完美结合的意图。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空间叙事性技巧不仅表现在其对叙事空间的安排上,还表现在作者利用物理空间和人物心理空间来构建人物的心理世界,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多层次角度意图、多元化空间变化特征。因此,《金色笔记》作为多丽丝.莱辛的经典代表作品,成为世界文坛的绚丽瑰宝,是实至名归的。
参考文献:
[1]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杨淑华等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55.
[2]龙迪勇.空间叙事学: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续[J].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60.
[3][4][9]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陈才宇、刘新民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8,62,505.
[5]龙迪勇.记忆的空间性及其对虚构叙事的影响[J].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9(9):59.
[6]龙迪勇.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J].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3(10):1.
[7]Pickering,Jean.Understanding Doris Lessing [M].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90:8-9.
[8] Quawas Rula.Lessings To Room Nineteen:Susans Voyage into the Inner Space of ‘Elsewhere[M].Atlantis:2007: 112.
[10]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二版)(谭军强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60-161.
[11]张友燕.“存在性”困境和“自由女性”——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解读[J].常熟: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1):1.
[12]Lessing,Doris.A Small Personal Voice: Essays, Reviews, Interviews[M].Ed.Paul Schueter.New York: Vintage Books,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 1975:7.
[13]约瑟夫·弗兰克等.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编译)[M].安·达吉斯托尼,约翰逊.夸大的反讽、空间形式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76.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