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高校学校文化的稳定性

2017-09-21 07:41陈龙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稳定性

陈龙

摘要:高校的学校文化是高校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保持学校文化特别是学生文化是每个高校管理者必须思索的问题。稳定性是控制论概念,它是保持学校文化总体趋势的物理表现形式。如何保持学校文化稳定性需要学校管理者以学生为本,深入到学生周围进行调研和访谈,以此为基础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改革。

关键词:高校学校文化;保持;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5-0101-05

2l世纪是学校文化理论和学校文化建设的高潮时期。无论是学校管理者、理论研究者还是教育一线工作者都在以自己的视角和实践去发掘、完善和改革学校文化。笔者认为这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但是,之前的研究过多偏重于学校文化理论和不同视角的定性研究以及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缺乏深入到学生中间访谈调研。本研究就是深入到學生中,找到其真实的想法,以此来完善学校文化理论,保持高校学校文化的稳定性。

一、保持高校学校文化稳定性的理论概念

高校学校文化是在高校范围内所形成的特殊的群体文化,其中学生是学校文化的主体。稳定性是一个控制论概念,定义是当一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如果受到外来作用影响,系统经过一个过渡过程仍然能够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我们称这个系统就是稳定的,否则称系统不稳定。这两者的关系是,高校学校文化作为一个文化系统,学生是这个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稳定性就是描述以学生主体的学校文化系统相对稳定,即使受到外力影响,也会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我们一般称之为稳定的学校文化圈。由于高校是一个教学场所,那么就会出现一届届学生从新生到毕业生的流动现象。中国有句俗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是描述这样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决定了学校文化是在不断的人员流动中保持其文化稳定状态的,这是与企业文化、区域文化最大的区别。所以,高校的文化稳定问题就成为高校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高校中的学校文化比较宽泛,甚至有学者提出学校文化是最“虚”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感受到,成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经过研究发现,高校的学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用直观的办法描述的。《信奉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化途径的探讨》和《学生接受学校文化的主要途径》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学生为什么会接受和内化学校文化。“群体动力学”是从物理和数学等理论论述文化与心理的关系,从而解决学校文化问题。以上理论说明,高校学校文化如果利用交叉学科的概念是可以把“虚”的学校文化理论做“实”的。利用“实”的学校文化概念去研究高校学校文化稳定性问题才是一个“实在”的研究思路。

二、保持高校学校文化稳定性理论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所以,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是,高校学校文化却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文化,它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有主流价值导向、建设措施和刺激方式。其中,主流价值导向就是高校学校文化的文化方向,而建设措施和刺激方式就是高校学校文化的文化影响强度。这和物理学中功的概念有些类似。功的定义是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称这个力做了功。那么,高校就是力的施动者;学生是受动者;学校文化主流方向是力的方向;学生的自身文化特点转化为学校群体文化特点的过程是作用距离,作用距离越长,说明文化影响强度越大,反之越小。

那么,这样的理论是否正确呢?其实在此之前有很多学者用一张图表描述过文化方向问题。也就是中间一条大长箭头代表学校主流文化方向,旁边有很多小箭头代表个体文化方向,最终小箭头与大箭头总体一致。心理学中的规范的信奉、从众效应等理论有相关论述。在本研究中就是学校文化方向概念。其次,笔者曾经在w高职院校做过《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与学校归属感相关性》调查问卷,其中有学校文化与学生归属感强度的叙述。调查问卷得出高职的精神文化、高职物质文化、高职制度文化和高职行为文化对于学生归属感相关性大小的结论。统计结果得出1>0.647980 精神>0.474501 制度>0.075119 行为>0>-0.520755物质。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校文化的不同方面对于学生的文化影响力是不同的。那么,也就证明了学校文化影响是有强度的,而且是可以用数学表达的。以上的两方面,即学校文化主导方向和学校文化影响强度被证明是合理的理论。那么,本研究就以此理论利用访谈法来探究如何保持高校学校文化的稳定性。

三、访谈法探析各级学生对于学校文化的看法,以此保持高校文化的稳定

由于学校文化具有文化方向和文化影响强度,又因为学校文化的主体文化方向本身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学校只要按照文化强度结合学生的真实想法进行学校文化建设,那么高校学校文化就可以保持长期的稳定性。本访谈选取高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访谈,试图找出各年级对学校文化方向和强度的不同感受,以此为高校落实以学生为本、改革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强度,最终保持高校学校文化的整体稳定。

本研究选取D大学的同学作为访谈对象,主要的问题都是围绕学校文化感受展开。

(一)本科一年级的访谈记录与分析

本科一年级的R同学提到,进学校时间不长,但是对三件事印象很深刻。第一件事是学校的图书馆、教学楼和校门很大气与高中时期的学校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第二件事就是军训时期,辅导员和很多学长学姐照顾他们军训很感动。第三件是开学后有很多校园社团、学生会纳新活动,感觉和电视剧里面的有些像。

本科一年级同学访谈后显示,大一新生是作为一个文化个体进入到高校群体文化中。他们对于高校的学校文化还只是初步认识,没有深入了解。此阶段的学生感性认识比较强。所以,他们能够很快接受高校学校文化的主导方向,在此阶段高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对学生文化的影响强度大,精神文化影响强度较小。对于这一部分新生群体,高校在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的加强就可以保持学生的学校文化稳定。endprint

(二)本科二、三年级的访谈记录与分析

本科二、三年级的学生D、I两同学提到,来到学校已经习惯了学校的环境。每天都在课堂、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偶尔出去玩儿一下,感觉学校一般,课程安排不算太合理,都是理论课,实践比较少。授课的老师名气很大,但是上课感觉一般。学校提出以人为本、内涵建设等口号,好像也没怎么感觉。希望学校在专业上多投入,能够多一些交流、实践的机会。

本科二、三年级同学访谈后分析得出,大二、大三的学生已经从新生的角色转变为一名大学生,他们已经具有高校的文化共同点,就是说高校的学校文化方向已经被学生所接受。他们更多的关注学校的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学校价值观建设等学校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内容,并且精神文化的影响强度是最大的。高校必须把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希望课程设置和专业选择更加合理,能够真正体现学校以学生为本的文化价值观。这样才能稳定此阶段的学校文化。

(三)本科四年级的访谈记录与分析

本科四年级K同学提到,快要和学校说再见了,回想起来感觉学校还是挺不错的,四年的时光也很舒服。不过,社会压力太大,找工作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希望学校能够早一些开就业指导会,然后按专业安排招聘会。毕业生排着长队进人招聘会总是要找好长时间才能发现自己专业的招聘展台,有些非特色专业还没有招聘展台。

本科四年级同学的访谈发现,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已经是高校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哪怕是走出校门,他们也带有母校文化的特点。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压力,他们的需求变得非常现实。也就是说,高校学校文化方向和强度都已经影响到了学生,但是学生的表现却不是学校文化稳定的样子,学生的未来发展才是学校文化稳定与否的决定因素。这样的现实需求要求高校管理者,对于毕业生群体的学校文化稳定必须与学生未来发展挂钩。

四、总结访谈记录,探索保持高校学校文化稳定性的规律

从以上四个不同年级的四类同学的访谈记录中发现,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每个年级对于学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从学校文化角度来说方向大体一致,但是强度有所不同。按照认识论的规律,同学从新生到毕业生对于学校的认识是不同的,从一开始的感性认识,对于学校外在的物质基础较为看重,到理性认识,对于学校的内涵更为看重。这样的转变成为了学校文化各方面对于学生影响强度出现不同的主要原因。

虽然,高校的学校文化影响强度不同,但是研究发现,无论是哪个年级,高校精神文化都是从始至终的伴随学生的成长,由弱转强,最终学生成为学校文化特点的一部分。当他们离开学校的时候,高校的学校文化特点还是会在学生中体现,成为稳定的文化特点。而高校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影响强度是由强到弱的过程,最终成为配合学校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学生对于学校文化的稳定性更多的是基于学校的精神文化。

那么以上的分析总结就是保持高校学校文化稳定性的规律。但是,必须提到一个特例,就是本科四年级的毕业生,他们对于高校学校文化稳定性的看法直接集中于个人未来发展上。这和我们原来认识的学校文化稳定性是有区别的。

在此,必须要说明,高校学校文化的稳定性还有校友的因素,但由于此次调查在校内进行,所以没有采用校友的材料。

五、以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为例,探索保持高校学校文化稳定性的具体措施

根据理论构建和访谈研究,发现了各年级对于学校文化的感受是不同的。这样的感受关系到学校文化的稳定性。如果高校管理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者在学校文化具体措施上不按规律办事。那么,学校文化稳定性就会失衡。最终高校学校文化建设就会面临失败。本部分就是结合理论与访谈后的学校文化稳定性规律,以澳大利亚高校为具体事例来探索保持高校学校文化稳定性的具体措施,以此为我国高校学校文化稳定性提出建议。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RMIT Univer-sity)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领军高等教育学府之一,并因其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澳榜首而闻名遐迩。早在1887年RMIT创建之初,RMIT只是一所职业培训学院。由于其课程设计满足了当时社会各界对各种就业人才的需求而声名大噪。120年后的今天,RMIT已经成为一所世界著名的理工大学,RMIT跻身于世界著名大学之列。

(一)学校利用对新生的服务来保持学校文化稳定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有五个校区,其中以中心校区最为著名。它坐落于墨尔本市中心,新生一来到学校就可以领略到这座兼具传统与现代、安全而友好城市的魅力,并且大学和这座城市一样,不同背景、不同民族国籍的学生和谐相处,所以新同学来到学校有一种来自多元文化共存的亲切感。而且位于市中心的大学本身给学生以现代、时尚、友好、便利的感觉。对于新同学,学校有专门的学生服务机构,当他们来到学校时,学校会提供接机服务、新生报到服务、住宿指导服务、托儿服务、祈祷室、法律服务、大学见面会和迎新服务,最后是学习单元帮扶服务。我们发现,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对于新同学的服务制度包括从开始来到这座城市到进入学习阶段。所有能够为学生考虑到的服务都具备,这样对待新同学就成为一个很好的学校文化输入方式,也是澳大利亚大学学校文化的主要方向。学校文化影响对于一名新同学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是从来到这座城市到最终的学习,学生一直处于学校文化温馨的氛围中,再加上澳大利亚墨尔本这座城市的魅力,这里的学生对于学校文化的最终保持是最稳定的。

(二)学校利用课程的合理编制保持学校文化穩定

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RMIT)对于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课程选择。课程专业方向包括:英语语言课程、大学预科、TAFE证书、副学士学位、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荣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专业博士和博士学位。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提供470多种课程,8000多个科目是澳大利亚最多最全的课程提供机构。对于一名学生来说,他可以选择自己理想中的课程,也可以同时学习不同的课程,相同的课程只用学习一次。当学生在选择课程的时候,学校有专门提供选择课程和专业的服务机构,评估你的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他的课程和专业。教学方式也是同时结合讲课、讲座、辅导、讨论会、工作室、实习课与实验室课程等各种教学方法。学生在讲课中学习主要知识,而后在讲座与辅导中开展小组讨论。这样的课程是最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也是最有吸引力的。从新生转换来的学生对于学校的外部环境已经很了解了,他们看重的就是最终学校怎么把知识传授给他们。墨尔本皇家理工的做法使得学生在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中学习,这样的学校文化价值观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对于学校有足够的信心、对自己也有足够的决心。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文化价值观在课程编排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也愿意跟随这样的学校文化导向。这样,澳大利亚的高校就利用合理的课程编排使得学校乐意跟随学校的文化大环境生活学习,学校文化也就保持了稳定。endprint

(三)学校利用就业保障来保持学校文化稳定

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特殊点就在于虽然带有很强的学校文化烙印,但是却面临最现实的就业问题,使得他们成为学校文化不稳定的一部分。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在就业方面的保障,使得学校文化整体保持稳定。工学结合、世界名企实习、就业指导持续两年、带薪实习、事业咨询与建议、简历校对、协助工作申请与面试等帮助。所有的这些几乎包括了就业能够想到的一切,学校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就业,使得在学校里的学生不必担心现实的就业问题,只有努力学习完成学业。这样的学校文化影响直接契合了毕业生的需求,影响强度也就最大。对于高校最不稳定的毕业生因素成为最有保障的部分,学校文化的整体稳定性也就大大提高。

(四)学校利用校友工作从侧面保持学校文化稳定

校友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其特点是不在学校,却依旧保留着母校的文化烙印,他们从侧面影响着学校文化的稳定和走向。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校友众多,并分布于世界各地。现在,该校还在澳大利亚以外的国家建立了分校,多元化的校友资源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同时,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建立了完整的校友跟踪体系,适时更新校友动态,每年会将学校的发展状况,校友成功咨询,学校主题活动等以电子邮件和纸质邮件的形式邮寄给自己所有的新老校友,让全世界的校友感到自己是学校不可分割的一分子。每年,大批的校友会返回母校或学校的分校,与学校的学生互动,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六、根据访谈的结果和国外的经验,为高校学校文化稳定性提出改革措施

保持高校的学校文化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也得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去建设,一概而论的建设思路是不能完全解决高校学校文化总体稳定的,反而会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从高校学生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新生对于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制度因素的影响力大,也就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影响强度大;精神文化对于二、三年级的影响强度大;特殊的是毕业生,就业这样的现实问题对于他们的影响强度是最大的。国外的高校也是按照各年级层次来提供服务,保持学校文化稳定的。

(一)建立系统的新生服务体系保障学校文化稳定

我国高校对于新生工作和国外一样本身是有一个部门来主管的,比如学生处。具体做新生服务的单位一般是各个学院、团委和学生会等机构。看起来这些单位都在为新生服务,在访谈中也发现这些单位确实也达到了一定的学校文化稳定作用。但是,由于新生服务是由各个学院组织,水平低、管理混乱,本应该由招生处整体管理的招生体系被各个学院独立成为自己的工作。所以,高校的新生服务体系缺乏工作严密度、质量,最终的结果也会让新生感到学校没有整体感,学校文化的影响强度也就降低。所以,可以向国外的方式一样,新生的服务由招生服务处统一管理,然后把新生服务工作做细致,让学生有一种整体感、亲切感,提高影响强度。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保持学校文化稳定。

(二)建立合理的高校课程体系,保持学校文化稳定

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校文化导向和学校精神文化影响强度是他们最为看重的。具体到学校的教学上就是课程的合理度问题。现在,我国有一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建设双学位、学分相互承认等课程制度,但是还是跟不上学生的需要。而且,我国的高校课程还是以书本理论为主,实践课较少。那么,从保持学校文化稳定的角度看,尽快建立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增加实践课是主要的改革方向。

(三)保障就业就是保持高校学校文化稳定

我国高校的就业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学校文化的稳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就业对于毕业生的影响强度最大。就业不稳定,毕业生对于学校文化的感受就不会稳定。国外的经验总体思路是千方百计的解决就业问题,让学生能够安心在学校完成学业,提高教育质量。我国高校也可以学习他们的有益经验,比如大四阶段工学结合实习、就业指导持续两年时间等。这样,就业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就保证了学校文化的稳定。

(四)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友体系

校友是已经毕业离开学校的人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烙印,就是母校文化情怀。校友工作看似与学校内部的文化稳定性没有必然联系,实际上却在侧面不断的影响着学校文化的稳定。根据研究表明,高校建立的时间越长,历史越悠久,文化积淀越深厚,校友的影响也就越大。每一届毕业生带着母校的文化烙印,成为高校学校文化的一张名片,在外宣传学校文化,反之影响着未来的学校文化走向。现如今,一部分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校友工作,开始拓展校友工作对于学校文化的功能。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友工作体系,从毕业生开始收集校友信息,至校友工作、创业,最后返校回馈母校,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在校的学生,丰富学校文化,让学校整体的文化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4]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稳定性,定义(2010)[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51942.htm

[3]赵中建,杨全印,学校文化,课程开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5]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RMIT,Welcomc to RMIT[M],Copyright RMIT 2009

[7][9]RMIT学生措施与服务(2012)[EB/OL],http://rmit-eg.eduglobal.com/intro/services.html

[8]RMIT课程与费用手册2010[M],墨尔本:RMIT,2009

[10]余修日、牟洪善,运用IS09000质量管理理念加强高校学生工作过程管理[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11]黃日强,行业协会在加拿大社区学院职业教育中的作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责任编辑:王辰]endprint

猜你喜欢
稳定性
一类具有扩散项的消费者资源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一类考虑疫苗接种的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模型的稳定性分析(英文)
独柱墩桥梁上部结构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某道路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措施研究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电网稳定性预测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非线性多率离散时间系统零动态的稳定性
任意切换下的连续非线性切换系统的输入—状态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