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滢
【摘要】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幼儿教师一直是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通过对2004年-2013年“幼儿教师”主题进行综述与评析,旨在总结梳理以往研究方向,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165-02
一、问题提出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2001年7月在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作为《纲要》与幼儿和谐发展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幼儿教师”一直是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者对2004-2013这10年关于“幼儿教师”方面的硕博论文进行分析,旨在总结梳理以往研究方向,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与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范围的确定
本研究以“幼儿教师”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鉴于硕博学位论文是高校中领先性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因此,将2004-2013年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硕博学位论文选定为研究样本。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文献途径来源的局限,我们无法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博论文,因此,本研究的样本是除北京师范大学的所有高等院校的硕博论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并将有关“幼儿教师”问题的主题分为7个维度:教师职业现状、教师管理与政策、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素质、教师心理、男教师、其他。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有:量的研究、定性研究、行动研究、质的研究、混合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整体分析
1.以“幼儿教师”为选题的硕博论文十年的总体数量分析
由表1可见,关于“幼儿教师”选题的学位论文共有317篇,其年度数量大体呈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3.8%增长到2012年的18.6%。这一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关于“幼儿教师”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点。
2.以“幼儿教师”为选题的硕博论文在研究方法上的运用
从表2来看,2004至2013年有关幼儿教师研究中,量的研究共135篇,占总体数量的36.3%;定性研究76篇,占总体数量的20.4%;行动研究11篇,占总体数量的3.0%;质的研究44篇,占总体数量的11.7%;混合研究法106篇,占研究总量的28.5%。
量的研究方法是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其次是混合法,这反映了研究者们越来越意识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注意运用混合方法,而不仅仅只是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再次,定性研究居中,相对来说,行动研究、质的研究两种研究方法所占比例比较少,今后的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主题加强其研究方法的运用。
(二)各主题分析
1.对各主题总体数量分析
由表3各主题分布情况可知,关于“幼儿教师”学位论文可分為七个主题,按照主题所占总论文的百分比排列,比重最大的是教师素质(35.33%),其次是教师专业成长(30.28%),再次分别是教师心理(20.18%)、教师管理与政策(6.62%)、职业现状(4.10%)、其他(1.89%)、男教师(1.58%)。其中职业现状主题涉及三个维度,教师群体现状(2.84%)比重最大,其次为教师生存状态(1.26%),教师权利的相关研究没有涉及。教师管理与政策主题包括教师管理和教师政策,其中教师管理(4.73%)、教师政策(1.89%)。教师专业成长主题分为三个维度,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为影响因素和途径(16.4%),其次为专业发展现状(10.09%),再次为教师展业成长过程(3.97%)。教师素质主题分四个维度,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维度为专业能力(12.3%)、其次为专业理念与师德(9.78%)、再次为专业行为(8.83%)、最后为专业知识(4.42%)。教师心理这个主题分为两个维度,职业感受(13.89%)、心理素质(6.31)。
从上述表格描述分析,教师素质、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心理是历年来学位论文研究的重点。但是,教师的职业现状、教师管理与政策、男教师研究相对较少,其中,教师权力、教师生存状态、教师政策更是少之又少。这些研究主题对幼儿教师来说十分重要,今后的研究者可以加强相关研究。
2.各主题研究方法分析
从表4可得出专业发展现状、专业成长途径及影响因素、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行为、专业能力、职业感受的研究较多。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专业发展现状主要运用量的研究和混合法;专业成长途径及影响因素运用最多的是量的研究,其次是质的研究和混合法运用较多;专业理念中运用最多的也是量的研究;专业行为中运用最多的方法是混合法和量的研究;专业能力中运用最多的是混合法,行动研究没有涉及;职业感受中量的研究较多,质的研究和混合法涉及较少。总之,各维度使用量的研究和混合法居多。
四、讨论
(一)幼儿教师问题的研究历来是研究的重点
以“幼儿教师”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硕博学位论文有317篇,从数量来看,2004-2013年间,关于“幼儿教师”的研究一直是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可见,研究者已经意识到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幼儿教师研究涉及范围较广,且研究热点集中
随着幼儿教师专业地位的提高,关于幼儿教师的选题也呈现多样化。近10年来,关于“幼儿教师”的研究涉及范围较广,主要有:教师职业现状、教师管理与政策、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素质、教师心理、男教师。
其中,“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专业素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备受研究者的关注。这说明,对幼儿教师的研究更多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但忽视了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外部环境建设的探讨,将更多的成长压力集中到了教师自身,加大了幼儿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压力,这也是幼儿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未来的研究可以着重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环境建设问题。
(三)研究方法不平衡
研究发现,以调查研究、文献法和混合法为主,其他研究方法相对较少。这表明,研究者越来越认识到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行动研究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本应该在幼儿教育研究中广泛应用,但是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却发现行动研究的方法使用较少。我们认为,研究者应该与教师共同行动起来,一起做研究。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师的成长,也能促进研究者的自我成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