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审美情感与审美素质的培养,是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而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在这方面往往弱化或缺失。近几年为了强化审美教育,我们抓了两个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与教育过程的优化)与一个活动(文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提升学生的智力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情商,丰富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形成完善的人格教育。取得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校园文化 教学优化 经典诵读 和谐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32-02
一、愿乞画家新意匠——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
校园文化应包括教室文化、走廊文化、餐厅文化、宿舍文化、橱窗文化、壁板栏、黑板报、墙报、广播站、报刊导读、习作园地、校园新声、名作欣赏等,名言名人,工艺美术,手工制作、布贴、叶贴、剪纸等,都可以体现“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审美情趣。另外,科学先进的图书仪器设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如书画展,艺术节)等,都能使学生的精神情操得到陶冶,收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审美效果。
从宏观角度来看,校园文化环境还包括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包括教风学风,包括师生的道德文明行为和风度修养气质。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又道“石蕴玉而生辉,水怀珠而川媚”,内在的精神气质乃是校园文化环境的最高境界。
二、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教育过程的优化
即围绕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要求,全面贯彻新的教学方案,实行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教育实践四大块的有机结合,全面优化教育过程,培养一专多能的合格人才。让“爱与美”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中。
必修课的质量意识,应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得以实现。一是实行双向选择,通过“摸底——面试”把好进人关。二是加强教研教改,通过举办科学教育的理论方法讲座和观摩优秀教师教学实况,开拓教改思路。三是坚持优质课评选,论文评选和基本功比赛,确立研究专题,制定课堂评估标准和量化讲评条例,培养教学骨干,推动学术研究,加强信息交流,提高教师素质。四是坚持学校领导听课评课制度和兼课制度,以有效地带动督促和指导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过程的优化。
选修课的地方意识,应通过调整学科结构编写补充教材得以实现。如地方人文地理和史志,应用写作和书法绘画类等,都应列入选修课内容。将“爱与美”充分对象化、具象化,即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爱秀丽山川。
另外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因材施教,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形、有势的立体教学环境,全面开启学生的各方面感官体验,如讲解王之涣的五绝诗《鹳雀楼》,就会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情的审美感受。当然,要注意教学环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在开启、点化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描述能力的前提下进行,空间想象也是审美训练的重要内容,不可或缺。
还有,课外活动的开展,要加强科技性和实用性,体现序列化。所谓科技性,就是要把先进的科技信息知识(诸如多媒体,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等)引进学生的第二课堂,开拓学生的前瞻性视野。所谓实用性,就是指开设的课外活动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如书法、绘画、普通话、应用文写作、计算机、教法、学法及文体、电教内容。避免大而全,多而杂,蜻蜓点水,流于形式。
三、东城渐觉风光好——在诵读中培养审美情趣
在中小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文学经典的诵读活动。因为文学经典书籍承载的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承载的是人类生命的全部尊严。之所以要注重诗文的诵读过程,是因为她能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感悟,在“读”中慢慢领略荣辱皆忘、心地澄澈、曲径通幽、渐入佳境的意趣。香港散文家董桥曾借用毛泽东诗词这样论述“读”的过程:一曰,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二曰,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三曰,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并说末二句,“光风霁月,渚清沙白”。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是有生命力的,它有声、有色、有乐感,有形、有情、有血肉,甚而“字字看来皆是血”。平面阅读,往往浮光掠影,细细吟,才能感觉到文字生命的脉膊。我在指导学生阅读现当代文学名篇时,就注意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课堂上读,用艺术的形象代替枯燥的说教,激发兴趣;课外读,让艺术的钥匙打开封闭的心扉,培养情趣;举行读书说讲会、诗歌朗诵会,创建和谐教育的氛围,领略文学经典的永久的艺术魅力。
正是因为我注重“诵”读,学生才感觉到能走近文学经典,走进文学经典。他们在读书小论文中这样写道:我们在郭沫若的《女神》中读出了一个“狂飙突进”的“反封建战士”形象,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读出了一个激情澎湃的“爱国情结”,在《红楼梦》中读出了“遮不住的青山隐隐,绿水迢迢”的苍凉古韵,在《三国演义》中读出了“青山依旧在,风度夕阳红”的遥远绝响。2013级4班陈艳丽同学在《我最喜欢的一堂课》一文中这样来写师生诵读沈从文的《边城》的情景:
一幅有着独异的山光水色和风俗风情的湘西世界便清晰地摆在了我们面前——静贴水面,上开淡紫色花的猪耳莲;生长在悬崖半腰迎面洒情的虎耳草;白浪滩头的乌蓬船;苍岸翠崖,焰焰欲燃的杜鹃花;吊角楼头,随风播扬的热辣情歌;长亭外,老林边,欢啭迎迓的竹雀……让我们充分领略了风凰县湘西的纯美风情,感受到古巷小道的悠悠歲月,体会到了那个世界的人性、人情。在把东方人格理想与湘西画卷交融的美中,我们似乎触摸到了其中的神韵,好一个湘西世界,好一个沈从文。
这是一段美文,师生只有在诵读的氛围中才能走进风光旖旎的湘西世界,《边城》中的文字好似富有灵气的小生命,在跳跃中也激荡着我们的人文情怀,使我们诗意地栖息在精神的田园中。
在全校举行的“共建书香校园”的系列活动中,“我读书,我快乐”读书比赛最爱师生们的欢迎。学生除了现场抽取古今中外优秀诗词短章背诵外,更是以散文诗般的语言畅谈读名著的快乐,大家与诗人戴望舒一同“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与舒婷的“自我”一起吟“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与《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一同聆听生活的颤音;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一起面对苦难的挑战……在这里,大家感受到了“水怀珠而川媚”的天籁之声的濡染。
借用罗丹的话说,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愿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以审美为中介,在中小学生审美情感教育与审美素质培养方面多元并举,不断开拓新路子。
作者简介:
于建军(1968.9-),男,汉族,山东宁阳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