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局合作”的警务实战技能课程研究

2017-09-21 18:02郑卫民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课程

郑卫民

【摘要】开展“校局合作”培养学生的实战应用能力,是公安职业对公安教育培训提出的要求,建立“校局合作”长效机制,有利于建立独具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提升课程师资队伍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校局合作” 课程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08-02

公安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必须坚持以实战为牵引、贴近实际。公安院校肩负着为公安机关培养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使命,面向基层,面向实战,服务于公安工作是公安院校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过去警务实战技能课程设置和教学训练过多的注重理论与技能的研究,忽视了与公安实战的结合,如今在全面加强公安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强“校局合作”,培养学生的实战应用能力,已成为警务实战技能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实战技能课程与“校局合作”的关系

公安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是为公安一线服务的,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战斗力和实战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实战技能课程的教学训练必须坚持实战为牵引,贴近实战,始终站在公安工作的前沿。课程的内容要源于实战;要求要源于实战;标准要源于实战;教师也要具有实战的经历和经验;教学方法、手段要贴近实战;考核标准要达到实战要求。要达到“教、学、练、战”一体化,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一线民警具备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能力素质,这反而是学校教师所欠缺的,加强学校与基层公安机关的密切合作,把实际工作中案例处置的经验与教训带进课程,就可以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对培养学生的实战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校局合作”有利于建立独具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

建立实战技能课程体系应根据当前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发展趋势,公安实战的实际需求,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将体能、徒手防控、警械使用、武器使用、警务战术等五门课程,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科学设置,明确课程大纲、计划、进度考核标准;适当调整理论课程所占的比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执法安全意识、遵循执法程序意识、综合处置及应变能力,提高学生自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应用能力。增加课外实训的课时数,统一计划、实施和考核,使实战技能课程体系更科学、系统,也更体现了学院自身的课程体系的特点。

三、加强“校局合作”有利于提升课程师资队伍的能力

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首先要打造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战经验的双能力的教学师资队伍。通过与基层公安机关建立合作关系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学习、调研、考察。通过与一线民警的座谈交流,了解公安一线民警对警务实战的需求 ,根据实战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不断学习、补齐短板,充实教师的业务能力;派出教师到基层公安机关挂职锻炼,使每个教师真正参与执法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能力,使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战经验,对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四、加强“校局合作”有利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加强“校局合作”,强调教学训练与公安实践紧密联系,以实战为牵引,改变原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丰富教学形式,建立“校局合作”长效机制,与基层公安机关建立“实训教研基地”, 双方本着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合作共赢的原则进行合作,通过学生实习、见习了解公安实际情况,增长知识;选拔优秀民警作为的一线实战教官,走进课堂,为教师学生开设讲座,指导警务实战的教学和训练。丰富教学内容,本着教学内容贴近基层、贴近实战、贴近执法实际的原则,把法律意识、执法程序、安全意识、战术意识融入到教学中,围绕警情处置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丰富教学方法,使实战技能课程教学训练更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引入案例教学、情境实训、小教官施训等教学训练方法,通过教师启发式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提高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和积极性,从而全面提升课程的教学質量,培养学生实战的应用能力。

开展“校局合作”培养学生的实战应用能力,是公安教育发展对公安院校的要求,也是警务实战技能课程所要承担的责任,建立与基层公安机关的合作,不断完善机制建设,不断丰富合作内容,不断创新和发展,使警务实战技能课程在公安院校专业课中发挥更大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谈如何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课本教学的探索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学而时习之”的课程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