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政策发展六大趋势

2017-09-21 09:14
环球慈善 2017年8期
关键词:福利救助校园

中国儿童政策进步指数由政策环境、生活保障、教育发展、医疗健康和救助保护5个一级指标,以及25个二级指标构成。除“政策环境”的两个二级指标外,其他23个二级指标的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和公开信息。

2015年,中国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等各方面指标明显增长。儿童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国儿童福利经费支出75.4亿元,创历史新高,占社会服务总支出1.53%。教育发展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全国地方教育支出24914亿元,地方教育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支出比例为16.6%。儿童健康状况日益改善,全国妇幼保健院卫生技术人员29万人,每万名儿童妇幼保健院卫生计生人员数为13人。救助保护设施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75个,全国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覆盖率为9. 6%。

2015年,中国儿童政策进步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是: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北、重庆、山东、天津、宁夏、黑龙江。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占6席,西部地区占2席,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各占1席。

2012年以来,中国儿童政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儿童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公平持续加强,健康状况日益改善,救助保护设施不断优化。随着《反家庭暴力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政策的贯彻实施、地方儿童政策的不断创新,以及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稳步推进,儿童政策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儿童生活、医疗、教育、保护政策将持续稳步发展

在中国儿童政策进步指数评价年份中,各项指标以上升为主要趋势。将31个省份、25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加总,共得到775个数值。其中,呈持续上升、波动上升的指标为274个、103个,分别占35.4%、13.3%;呈基本稳定的指标为136个,占17.5%。因此,呈上升及平稳发展的指标占到66.2%,这反映了儿童政策呈现持续发展态势。

分地区来看,各地区均呈现上升发展态势。其中,中部地区超过半数指标上升发展,达到52. 7%,高于其他地区。

设儿童主任的村(居)委会将呈增长态势

2010年以来,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从多方合作“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到全国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试点。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这两项重要政策充分吸收了在儿童福利和保护领域各项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政策的出台也为下一步基层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体系建设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按照国务院困境儿童保障意见的明确要求,村(居)民委员会将设立儿童福利督导员或儿童权利监察员开展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全国将建成一支由68万名兼职或专职儿童福利督导员组成的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专业工作队伍,惠及全国3亿儿童。

2016年,浙江省民政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明确浙江以城乡社区为单位设置儿童主任(儿童福利督导员)。据统计,共配备2.8万名,每人每年补助3600元。此外,寧夏在全区2265个行政村配置了“三留守”(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督导员,彻底解决关爱保护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督导员工资由自治区财政补助,每人每年补贴3600元。

截至目前,已有21个省份59406个村开展全国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共设立60157名儿童主任岗位,其中,浙江、安徽、上海全省(市)设立28000名、17144名、5747名儿童保护专干,占全国儿童主任总量的85%。随着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困境儿童保障意见,基层儿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孤儿生活保障范围向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拓展

随着地方贯彻落实国务院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意见,以及民政部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创制困境儿童生活保障政策将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孤儿、艾滋病感染儿童以外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正逐步纳入地方政策保障范围。目前,北京、天津、河北、浙江等9个省份已参照孤儿保障标准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补贴。下一步,儿童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将迈出更大步伐,孤儿生活保障范围将先向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迅速拓展。

极重病儿童医疗保障和救助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在儿童医疗救助方面,国家制度安排和地方政策实践均呈现出稳步推进的趋势。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对于困难的重病、重残儿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给予适当倾斜,医疗救助对符合条件的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加大针对困境儿童的医疗保障覆盖力度,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2016年5月,国家卫计委会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从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完善大病保险机制、改革支付方式、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加强监管等五大方面部署2016年新农合工作。大病医疗保险方面将采取三大保障措施:降低困难人员大病保险起付线;探索采取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针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等重大疾病,着力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复合型支付方式改革。

地方探索方面,安徽省规定贫困人口就医自付费上限,年花费不超1万,有效减轻了贫困群体的医疗负担。20世纪90年代设立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目前已打破城市与农村户籍、本市户籍与非本市户籍、残障少儿、辍学学生、“外来媳妇”子女、民工学校学生等参保限制,对本市0~18周岁常住儿童全覆盖。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和地方实务的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儿童大病救助联动机制的建立,极重病儿童的医疗救助将实现托底保障。endprint

“9+N”免费教育将成为教育事业发展方向

从儿童政策进步指数指标值来看,儿童教育发展方面36%的指标呈逐步提升趋势,小学净入学率、地方教育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支出比例、每千名儿童教育基本建设面积等指标发展趋势平稳,各级教育阶段学校平均生师比、每万名儿童出版物数等指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201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7. 36%,占GDP比例4.22%。

从长远来看,全面推行“9+N”免费教育是保障教育公平、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必然之举。各地政府将从实际出发,逐步探索“9+ N”免费教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教育监测报告2016》,全球191个国家和地区中的66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包含不同年限义务教育在内的法定13年以上免费教育,阿根廷、法国、比利时、英国、中国澳门、土耳其、卢森堡等24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包含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免费教育。对延长免费教育的探索,既可以推动教育的普及与公平,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也符合国际主流做法。“9+N”免费教育的探索对提高人口素质和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社会组织将成为防治校园欺凌重要力量

校园欺凌问题日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重点关注。针对校园暴力进行专门治理甚至專门立法是各国政府的通行做法。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成为中国针对校园欺凌进行治理的第一个文件,也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将校园欺凌治理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来对待。

借鉴他国经验,加强专项治理和专门立法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合力,创新出更富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美国在公益组织倡议下,掀起全国反校园暴力月活动,很多学校会在10月份的某一天要求学生穿蓝色衣服上学,以示反对校园暴力。德国每所教育机构须制定各自应对校园暴力的规章条款,家长和学生每年签字确认,校园内的欺凌、威胁和身体伤害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打击。澳大利亚鼓励支持建立各类救助组织以应对欺凌行为,如“反欺凌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欺凌计划”,以帮助学校了解欺凌现象,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教师培训的指导大纲。日本通过建立“防止校园霸凌对策协议会”,加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各方面人士的合作,研究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方法等。加拿大通过设立了帮助热线电话,帮助学生应对欺凌。

本刊整理自《南方都市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福利救助校园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水下救助抢险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清明雨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