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鹅毛”典故出处考

2017-09-21 18:16唐博
看历史 2017年9期
关键词:山人鹅毛徐渭

唐博

俗词惯语乃至史传掌故,流布经年已经深入人心,要推翻或者提出异议,需要更为翔实可靠扎实的史料作证。关于“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的出处,通常以为出于明代画家徐渭的《青藤山人路史》。

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云南土官派缅伯高向唐皇进贡天鹅,途中天鹅洗澡飞走,只掉下鹅毛一根。缅伯高带着鹅毛进献唐皇,说明因由,以求唐皇宽恕。其面见唐皇说的话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遂成名句流传下来,由此诗文传颂不衰。

钱钟书在写作《管锥编》时,对“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的出处进行了考异指伪,质疑《青藤山人路史》所记录的这个典故出处,“不知徐氏何本”。他怀疑五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后,民間即有“千里送鹅毛”这一俗谚,因此也才有了欧阳修在《梅圣俞寄银杏》中“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这句,其后,苏东坡黄庭坚等也引用入诗。北宋书法家黄伯思在考辩晋人纪瞻的书法中,发现“千里送鹅毛”这句俗谚已经进入了伪贴。所以,《青藤山人路史》所记“千里送鹅毛”这个出典,不过“徐氏逞狡狯,追造故实,以(淳于髡)当出典……”

那么,淳于髡这个典故又是怎么回事呢?淳于髡献鹄一事,出自《史记·滑稽列传》,原文为:“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其后《鲁连子》和《尹文子》等都有类似的故事记录,其关键在于“造诈成辞”的“辞”究竟是什么?即淳于髡在丢失了鹄之后,在面见楚王时究竟怎么说的。《史记》的记录如是:“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佗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没有提到送一根毛这个问题,倒是楚王表现得很大度。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那么,“千里送鹅毛”这句话,是不是徐渭在《史记·滑稽列传》的基础上踵事增华,自己加上去的呢?极有可能。原因一是其典故中所说的缅伯高其人,除了他的《青藤山人路史》外,再无记载;其二,徐渭的母亲是云南人,出于对母亲的感情,他在“编写”《青藤山人路史》时爱屋及乌,将“淳于髡献鹄”的事引过来作为自己的史料,改个名字换个地点,也是文人惯用;其三,欧阳修在宋朝,即已在诗文中率先写出了“鹅毛赠千里”这样的句子(或许,欧阳修所称之“鹅毛”是另有所本,非天鹅羽毛),没有成为这句俗谚“之母”,反倒是身在明朝的徐渭,成了这句俗谚的发明人,实在是件非常怪异的事。

不从治史的角度去考证的话,徐渭给中国人留下的这个俗谚,实在足够美好,但“文传”不同“史证”,徐渭的《青藤山人路史》比起《史记》来,被采信的价值当然是不能及的。如果五季时期真有“千里送鹅毛”这个俗谚存在的话,其出处之所本,倒是给后来的文史考证留下一个新的课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山人鹅毛徐渭
陈洁白
鹅毛杀洗衣机事件
论谢榛诗歌的山人书写
『四声猿』唤文长痛——徐渭的一生
最后的守山人
再见初雪
大雪飘飘赛鹅毛
剪鹅毛
须知书户孕江山——徐渭故居
鬼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