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忠 双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系统论视角下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动力分析
李 忠 双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系统论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动力研究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动力呈现四个特点,即高校创业教育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高校创业教育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态、高校创业教育系统内部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涨落会引起高校创业教育系统的有序发展。揭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动力作用关系,可以通过建构、优化、调整,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系统的有序演化。
系统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动力
系统论主张从整体和全局出发来研究系统相互之间以及系统与本系统以外的环境之间的联系,这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动力研究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运用系统的观点来思考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动力问题并揭示高校创业教育系统的动力作用关系,进而通过建构、优化、调整,可以推动高校创业系统的有序演化。
学界认为,系统(System)出自古希腊语,原意为“共同”、“给以位置”的含义。不同学者对系统的认识不同。第一个定义由萨多夫斯基引自韦氏词典,他认为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统一体,有一个总的计划,或者达到一个总的目标,它是由许多而通常不同的因素表述的。第二个定义:系统是由有规则的相互作用或相互替换性统一起来的诸客体的汇集或联合[1]103。我国学者钱学森认为, “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又会从属于一个更大系统[2]23。
总结以上定义可知:第一,系统是由两种以上的要素组成的;第二,不同要素之间通过特殊关联形成一定结构;第三,不同结构下系统会表现出不同的功能;第四,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对高校创业教育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要对组成高校创业教育系统的要素进行分析和甄别,明确其主导要素和辅助要素;其次,对不同要素之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对其现状结构进行评价分析。高校创业教育系统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要素数量、质量以及它们的比例关系,使其结构不断优化;第三,分析系统在不同的结构状态下呈现出来的功能;第四,分析系统与本系统以外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揭示相互作用机理。
现代系统论诞生以20世纪40年代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提出为标志,称为“老三论”。其共性是都属于科学结构中的“技术”层次,即以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为主要目的。20世纪70年代之后出现了“新三论”,就是耗散结构理论、突变理论、协同学和超循环理论的总称[3]19-23。
20世纪40年代,贝塔朗菲创立了系统论,它的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系统的一般原则。贝塔朗菲认为,生物客体是一种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渐进机械化、渐进集中化、终极性、等终极性、等级秩序等基本属性[4]21-25。信息论的创立者申农认为,信息论作为一门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变换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如何更好地解决信息的获取、度量、变换、储存、传递等问题的基础理论。维特认为控制论作为一门研究机制、生命社会中控制和通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动态系统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
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域,可能发生非平衡相变,这种相变需要通过不断地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直至某个参量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才能发生,通过涨落,系统由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到一种新的有序状态,这种有序体现在时间、空间或功能等方面。系统的这种新的结构状态,需要不断消耗和扩散物质、能量才能维持,所以被称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的贡献在于为认识系统演化和不可逆提供了新的思路,因为该理论不但首次提出了可能产生新的有序结构,并阐明了这种结构产生的相应模型和一般条件。协同学是由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创立,作为一门新的交叉和综合学科,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大量子系统或元素在何种条件下怎样自行组织成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体系,同时也给出了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突变理论由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创立,是研究突变与灾变现象的数学理论。由艾根提出的超循环理论对研究系统的演化规律、系统自组织方式以及对复杂系统的处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在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系统时把握系统的基本特性:第一,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的第一特征和属性,整体性并不等于各孤立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系统具有了新的特征,这种特征是从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第二,综合性。研究系统时要从系统的总体出发,把各要素及其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综合起来加以研究。第三,有序性。系统内部的组织程度是通过系统的有序性反映出来的,这种有序性是系统结构稳定性的标志。
(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特征
1.高校创业教育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
创业教育的发展史与社会经济的运动轨迹密切相关。作为一种社会系统,高校创业教育结构的变化往往出自于外界环境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以及出自于高等教育功能的自动选择。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系统优化的机会和压力来自于环境,但同时系统也可以主动地“先发制人”,对环境施加作用和影响。1945年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教育界面临着一场危机,而这场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恰恰是教育系统与周围环境的不平衡所造成的。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另一方面体现在教育费用的增加与各国将资金用于教育的能力和愿望之间存在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日益扩大。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创业教育应运而生,它以培养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是对这种不平衡的一种缓解和补充。追本溯源,美国创业教育本身就产生于学校之外。在美国,创业教育是由一些具有前瞻性眼光和社会责任精神的成功商人和商业社团发起,他们认为学生在学校教育课程里获得的零散的商业知识价值不大,而若在学校就开始从事商业实践则更具实用意义和实际价值。1919年,霍勒斯·摩西创立青年商业社的目的就在于帮助有热情从事商业相关职业的学生组建自己的公司,以获得更多的商业实战经验,这就是美国创业教育的雏形[5]53-54。在协助学生组建自己的公司之后,商业社还指导年轻人进行合理的市场调查和企业规划,选定有可能获利的可出售商品,进行工厂生产和商业定价之后再销售出去。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年轻人就会对商业策划、产品生产和流通具备初步的直接经验;并通过建立簿记账目,核算盈亏,理解商业活动和经济领域的数量关系;同时认识到商业风险的存在。青年商业社的创业教育形式一经出现,很快就被大量模仿和积极推广。
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斯坦福大学的办学宗旨为其发展应用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而“硅谷”的发展直接源于斯坦福大学的发展战略。1951年,时任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的特曼教授和校长史德林合力创建了一个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的高科技“斯坦福研究园区”,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工业园。”[6]36斯坦福研究园区是美国硅谷的早期雏形,支持本校的师生创业或吸引社会公司进入科学园区创立新公司。最早在“硅谷”创业的就是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学生:威廉·惠利特和戴维·帕克,他们于1938年研制出音频振荡器并建立了惠普公司,开创了大学科研人员创业的先河。
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融合了三种学院的传统:一是欧洲集中于应用研究的多科技术性学院;二是基础研究型大学;三是集研究、培训和服务于一体并致力于农业创新、后来被称为“赠地”模式的学院[7]9。20世纪初,麻省理工学院针对研究理念发生了一场争论,阿尔弗雷德·诺伊斯教授强调基础研究,建立了纯研究导向的物理化学研究实验室;而威廉·沃克教授则主张应用研究的取向,建立了应用化学研究实验室。两个实验室代表了学院两种不同类型的将来,一种是拥有面向基础科学的研究生院的科学型大学,另一种是致力于培养为企业服务的本科生的工程技术学校[7]41。麻省理工学院并没有对这两种学术发展战略进行简单选择,而是让这两个实验室进行自由竞争。结果,由于沃克领导的实验室获得了大企业家的资助而占据上风,迫使诺伊斯离开了麻省理工学院,然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建立了色罗铂技术训练学校。
由此可见,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应对政府压缩高等教育投资,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找寻新的出路,大力开展与政府和市场的密切合作,通过构建大学—产业—政府之间的新型关系,积极探索实施有效的创业路径,这也正是高校创业系统具有开放性特征的表现。如果高等学校关闭了与社会和市场联系的大门,高等学校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彻底陷入困境。
2.高校创业教育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态
普利高津认为,系统可能随时间变化出现稳定、不稳定和临界稳定这三种情况,这种可能的前提是系统必须处于远离平衡的定态。美国的创业教育课程就处于一种非平衡态,而且这种非平衡态是远离平衡态的。美国创业教育的课程不但数量不断上升,而且依据在创业教育体系中重要性形成了典型类别,在此过程中,自由选修课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由选修课制度的迅猛发展不但为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平台,而且促进了自然学科和实用性课程发展成为大学学科与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为提升大学的社会服务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础。从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创业教育最早产生于高校之外,这就意味着它要有一个进入高校的媒介与渠道,而自由选修课制度就发挥了这种媒介与渠道的作用。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尔斯·梅斯于1947年在哈佛商学院开设了“新创业管理”的选修课程。1968年,斯坦福大学创立MBA创业课程体系,同年,百森商学院率先开设了创业教育方向。美国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一直处于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态,经历了创业课程、创业专业到创业学科的发展过程,创业课程的开设和完善是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由选修课制度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在美国高校逐渐形成了现代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既有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等方面的课程,也有资源需要与商业规划、企业融资等课程,还有快速成长方面的课程。而总体来看,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已形成以下四种类型课程:创业意识类课程、创业知识类课程、创业能力素质类课程和创业实务类课程,其课程的内容和设置院校如表1[8]38。
表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类型
这一点在创业教育方法方面也有所体现。美国最常用的创业教育方法是商务计划写作、案例研究,但还包括企业老板讲座、讨论、特邀嘉宾讲座、项目研究、可行性研究、SBI(小型企业投资)、实习、社区发展等。与此同时,美国大学为了解决传统的教育方法使教学内容难以运用到未来的工作实践的问题,开始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探索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9]37-41。目前,涌现出来的较为常用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0]264-271。一是邀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进行授课或作讲座。二是请学生开发社会创业相关案例。三是开展社会创业计划书写作。四是让有兴趣参与社会企业管理咨询项目的学生扮演“管理顾问”或者“管理咨询师”的角色,为社会企业的发展提出咨询建议。五是让学生前往社会企业实习。随着创业教育的发展,课程体系和创业教育方法还会随之发生变化,一直处于远离平衡态的状态[11]136-159。
3.高校创业教育系统内部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
组成高校创业教育系统的要素既有高校创业教育的主体如教育系统的管理者、举办者、办学者、教师和学生,又有高校创业教育的客体如知识,主要以课程为媒介,以专业的形式表现出来。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和学术的最高生产机构和传播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生产、选择、传播和应用知识。但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本身就不是一种线性关系,它能有效促进个人身心多方面协调发展,使个体掌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另外一部分知识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社会,形成新思想和新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文化,还有一部分知识直接以技术产品的方式进入市场。各个要素成为创业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发生相互作用时各自不再相互独立,而是通过相互耦合形成全新的整体效应,形成新的系统质。在美国,不同阶段、不同高校的创业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同,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断变化,这种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效果也会产生区别。高校创业教育系统的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在相互作用时也并不是相互对称的关系,而是存在着支配与从属、催化与反催化、策动与响应、控制与反馈的关系[4]75-76。
知识是教育的逻辑起点[12]12-16。现代大学应将知识运行的源头与出口扎根于现代社会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开放的学术链条,才能让大学焕发生命活力[13]89-95。创业型大学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其对知识生产结果商业化扩散的极大兴趣,与传统的、偏重学术探究的高等教育机构不同,创业型大学在重视科学研究和各种发明创造的同时,也要求大学必须为这些创新的成果最终转化为满足人类各种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创新产品做出努力[14]58-63。
再比如,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企业家精神”。 狭义创业教育也被称作“企事业家教育”或是“创业成功学”。亚利桑那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接受企业家精神教育的学生表现出以下优势:(1)在创办风险企业数目上是非创业教育项目学生的3倍;(2)在自我雇佣倾向上,创业教育项目学生是非创业教育项目学生的3倍;(3)在毕业生收入和资产上,创业教育项目学生年均收入上平均比非创业教育项目学生高20%以上;(4)在销售收入和雇佣人数增长上都比雇佣非创业教育项目学生的企业要高;(5)创业教育项目学生中,近20%以上的人拥有自己的高技术企业,这个比例远高于非创业教育项目学生[15]30-33。二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吸纳了大量的具有实际创业经验的人进入师资队伍。这些教师一般来源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而且,具有企业管理经验或创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日益成为创业教育师资的主体。美国高校注重聘用社会上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作为创业教育的客座教授,他们主要通过短期讲学、参加创业活动、参与案例讨论等形式开展创业指导和评估。三是拥有比较丰富的外部资源。我们称院校及其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为学术资本主义。“所谓‘具有市场特点的行为’指的是院校和教学科研人员为获得资金而进行的竞争,这些资金来自于外部资金和合同、捐赠基金、产学合作企业、教授的衍生公司中的学校投资,以及学生的学杂费。‘市场行为’就院校而言是营利性的活动,像获得专利及随后的专利权使用费和许可协议,以及衍生公司、独立公司、产学伙伴关系等具有利润成分的活动。”[16]8-10
4.涨落会引起高校创业系统的有序发展
涨落是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随机性扰动,扰动来自于系统内部或外部环境,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涨落是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形式随机影响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通过系统、要素、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挥作用的[2]23。1970年以来,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很快,原因就在于美国政府和国会为促进创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经济复兴税法》、《小企业创新研究法》、《中小企业振兴法》等,此外,本时期各类创业大赛和捐赠席位发展也很快,这些涨落引起了高校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17]35-37。创业型大学的诞生,与知识经济的时代召唤与区域的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无关系[18]60-62。美国的经济转型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很大。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小企业获得了极大发展,社会就业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创业环境日益优化,社会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增大了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和支持力度。在经济转型阶段,政府意识到中小企业才是大量工作岗位的提供者,是积累社会财富、实现经济跨越式增长的主要力量,因而更加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许多大企业在反垄断法的制约下,不得不拆分成众多的规模较小的公司,社会竞争环境相对公平。据统计,在1969年到1976年间,大量新成长的中小企业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中的81.5%的新就业机会,1980年以后,美国超过95%的财富都是由大变革中新兴的成长型企业创造的[19]577-598。20世纪70年代后,为了帮助国内经济走出滞胀,加快经济转型,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逐步放宽,美国金融市场异常活跃。在资本市场充分发展的前提下,风险资本更倾向于为企业提供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模式,监督企业经营,与企业共担风险,成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企业创业成功率的提高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吸纳了就业,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鼓励更多人参与创业活动,创业活动繁荣起来。在创业过程中,由于创业人员缺乏创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创业失败者众多,创业人员深刻意识到接受专业培训,获得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要求高校提供相关的创业教育,高校与企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创业教育快速发展起来。信息革命的兴起优化了创业环境,促进了高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壮大。信息革命的背景下,科技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迅速实现了向生产力的转化,创业成本降低,创业环境得到优化。硅谷地区的创业者首先抓住了这一机遇并取得了创业成功。创业革命浪潮的兴起对美国的创业教育起到了巨大的催生和促进作用,进行创业教育的教师多是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企业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满足了巨大的社会需求。
正是由于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引起高校创业教育系统的涨落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高校创业教育系统只有在树立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知识、发展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心理品质等诸多方面都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重新构建,才能促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系统的有序发展。
(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动力分析
通过分析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特征我们发现,推动美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主要包括外部动力、内部动力和连接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的“纽带动力”三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是促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外部动力;办学理念、教师、课程等是促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内部动力;科技创新则是连接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的“纽带动力”,是促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最关键性影响因素。深入分析影响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因素的动力作用关系,进而通过建构、优化、调整,可以推动高校创业系统的有序演化。
1.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外部动力
政治、经济、文化是促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三大外部动力。第一,美国世界政治强国地位的确立,国内联邦与州政府分权政治制度的逐渐完善,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其中联邦政府对高校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第二,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兴盛,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美国经济与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创业教育发展与中小企业发展呈正相关的关系。第三,美国文化中蕴含的进取精神、竞争精神、实用精神、创新精神和慈善精神为高校创业教育奠定了重要的文化与思想基础。
2.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
“社会服务”理念、教师和现代高校管理制度是促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内部动力。首先,美国高校“社会服务”理念的形成有效地密切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在高校科技园区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随着高校“社会服务”理念的深化,高校教师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事实上,美国高质量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形成有赖于社会人士的大力支持。第三,美国现代高校管理制度,如自由选课制度、跨学科教育制度、捐赠教席制度、董事会制度等,为创业教育进入高校,并在高校内茁壮成长提供了制度支持。
3.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纽带动力”
科技创新在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是连接高校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的重要“纽带动力”,是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首先,科技创新推动美国经济转型,即从“能源依赖型”向“技术科技创新依赖型”转变,这一转变激发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其次,科技创新从学理和技术两个层面,促进了创业教育的专业化发展。第三,科技创新促进了创业型大学的产生与发展,为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与制度基础。
[1] 乌约莫夫(А.И.Уемов).系统方式和一般系统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
[2] 马名驹.系统观与人类前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3] 陈忠,等.复杂性的探索:系统科学与人文[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4] 许德祥,庞元正.现代系统思想与领导系统概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5] 郭社军,郭根群,邢质斌.美国创业教育的经验[J].中国培训,2011(12).
[6] 王雁.创业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变革的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7] [美]亨利·埃兹科维茨.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M].王孙禺,袁本涛,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 卢丽华.美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5).
[9] 戴维奇.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发展轨迹与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6(7).
[10] Tracey,p.,Phillips,N.The Distinctive Challenge of Educating Social Entrepreneurs:A Postscript and Rejoinder to ghe Special Issue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J].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Education,2007.
[11] 游振声.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12] 付八军.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的相关性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13] 付八军.学术资本转化: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J].教育研究,2016(2).
[14] 黄兆信,罗志敏.多元理论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6(11).
[15] 李乾文.美国企业家精神教育兴起的特点、背景及成效分析[J].经济前沿,2003(9).
[16] [美]希拉·斯劳特,拉里·莱斯利.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7] 杨孝青,庄花,张明火,等.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历程探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海峡科学,2013(2).
[18] 高明.创业型大学兴起的背景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6).
[19] Kuratko,D.F.The Emerg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evelopment,Trends,and Challenge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9).
[责任编辑:何宏俭]
AnAnalysisontheDynamicoftheUniversity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inAmericafromthePerspectiveoftheSystematicTheory
LI Zhong-shuang
(College of Maxim,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The systematic theory has a great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value on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alysis.By using th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America,we will find four characteristics:the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s an open system,the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s away from the equilibrium,the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has a nonlinear interaction internally,the fluctuation will cause an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o reveal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merica,it will promote the orderly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system by construction,majorization and adjustment.
the Systematic Theory;America;the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Dynamic
10.16164/j.cnki.22-1062/c.2017.05.033
2017-03-21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少年问题研究专项重点项目(2016Q1);吉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项课题(2017M1);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重点课题(YXXH2017Z001)。
李忠双(1976-),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G64
A
1001-6201(2017)05-019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