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菜型甘薯阜菜薯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2017-09-21 03:20王秀梅范泽民
中国种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菜用叶菜甘薯

王秀梅 范泽民

(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阜阳 236056)

叶菜型甘薯阜菜薯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王秀梅 范泽民

(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阜阳 236056)

阜菜薯1号系阜阳市农科院以阜薯24为母本经放任杂交组合的一个叶菜型甘薯新品种。2011-2013年在本地进行品系比较试验时,平均比对照增产81.77%。该品种产量高、口感清爽、品质佳、中抗黑斑病和薯瘟病,于2016年4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品种鉴定,鉴定编号:2016-029。结合本地的气候并研究出适合本地推广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

叶菜型甘薯;阜菜薯1号;选育;栽培技术

甘薯是旋花科甘薯属植物,是一年生块根作物,其地下块根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之一。从营养的角度,一些研究试验表明甘薯的营养很全面;从蔬菜的角度,甘薯的嫩叶和茎尖含有的一些营养物质要高于地下薯块,甘薯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2以及钙铁等矿物质,且其所含蛋白质、类胡萝卜、维生素的含量较蕹菜(空心菜)、绿苋菜、莴苣等丰富。同时少有病虫害发生(日本的科学家研究发现甘薯叶子有抑制病菌的作用[1]),耐寒、耐贫瘠,是绿色健康食品,食用清新爽口,也是比较受人们喜爱的蔬菜作物之一。叶菜型甘薯具丰富营养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医疗作用和保健价值,在国际上颇受欢迎。阜阳市种植甘薯以麦茬地夏季栽插为主,甘薯主要用途为三粉加工和鲜食,基本没有叶菜型甘薯种植。在阜阳地区推广菜用型甘薯,不仅能够增加叶菜类蔬菜的种类,而且满足保健食品的要求,进而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选育过程

阜菜薯1号是阜阳市农科院2009年在海南以阜24为母本,经放任授粉杂交制成实生种子,2010年从实生苗中选出,同年进行复选筛选试验,2011-2013年进行鉴定品比试验,因综合比较产量和品质都较为优秀,于2014年推荐参加全国菜用型甘薯品种区域试验,经过2014-2015年不同区域试验,表现较好,2016年4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编号为2016-029,定名为阜菜薯1号(图1)。

图1 阜菜薯1号的系谱图

2 产量表现

2011-2013年本地试验中,通过5次采摘,由于种植较晚,采摘次数较少,表现产量较低,折合每667m2产量为1561.04kg、1890.69kg和1629.02kg,产量较对照福薯7-6分别增产29.87%、32.13%和31.94%,从数据可看出每年产量都较对照高。通过多人多次熟后品尝评价,口感也较对照好。于2014年参加全国菜用型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叶菜型甘薯品种区试统一在生育期间采摘10次。

2014-2015年参加全国菜用组区试,试验地点包括济南、徐州、漯河、成都、重庆、杭州、广州、儋州、福州和武汉10个点,每667m2平均茎尖产量为2202.4kg,其中在海南、济南和福州的产量表现较为优秀,在7个参试品种中综合排名分别为第3、第2和第3位,2015年在武汉试点的产量达到了3800.66kg。

3 特征特性

3.1 形态特征特性 阜菜薯1号株型半直立,叶片浅缺刻,顶叶、叶片、叶基色、茎色均绿色,分枝数中等,薯块皮红色,薯型纺锤状,薯肉白色。在大多数试点表现无茸毛,烫后颜色翠绿至绿色,入口有滑腻感,个别试点有香味。

3.2 抗性鉴定 2014-2015年区试期间,经山东省农科院粮作所和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鉴定,阜菜薯1号中抗黑斑病和薯瘟病,不抗茎线虫病和蔓割病,病毒病、疮痂病、食叶性害虫和白粉虱危害较轻。

3.3 品质鉴定 阜菜薯1号烫后呈翠绿色至绿色,略有香味,口感滑腻。2014-2015年区试食味综合评分为72.34分(对照福菜薯7-6平均分为70)。

4 配套栽培技术

阜菜1号适应性广,年平均产量、食味评分、抗病性均符合国家鉴定标准。由于该品种分枝较慢,适合密植。

4.1 种植范围 鉴于阜阳地区气候特点,4月下旬至10月中旬气温基本达到15℃,可进行室外产业生产。阜菜薯1号茎叶生长旺盛,经济部位主要采收幼嫩茎尖,因此只要温湿度适宜即可进行种植,冬季采用温室大棚种植可突破气候温度的限制,实现周年生产种植。选择水肥利用方便、无蔓割病、不重茬的地块,选用粗壮、无病虫害、带新叶的顶段苗,利用顶段优势,可促进根叶的生发,垄作畦作均可。

4.2 合理密植,提高产量 阜菜薯1号茎叶粗壮、生长活力强,但分枝能力较对照稍弱,为提高经济产量应加大栽培密度,行距15cm,株距15cm,扦插密度为1.8万株/667m2,扦插时薯苗向上斜插,以利生根长梢。宋吉轩等[2]对福薯7-6不同栽培密度试验、李水凤等[3]对台农71进行栽培密度试验、徐茜等[4]在重庆地区做的一些菜用甘薯品种的密度试验,参试品种每667m2的产量是1.8万株>1.5万株>1.2万株,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和阜菜薯1号的特点,推论出1.8万株的密植是合理可行的。

4.3 合理施肥,促进根发叶茂 尽量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通气性良好、不重茬的沙壤土种植,最主要的是水源需满足灌溉。施足基肥(主要以人畜粪尿、堆肥、绿肥为主,辅以适量化肥),每次采摘后追肥以人畜粪尿为主,可适当偏施氮肥以促进茎叶生长。根据蔡南通等[5]研究表明,叶菜型甘薯每667m2施氮低于70kg的范围内,随着施氮的增加对叶菜型甘薯的产量增加有显著效应,且在施氮安全范围内。

4.4 实时采摘,科学管理 移栽成活后(一般10~15d)及时进行摘心处理以促进腋芽形成分枝。夏季种植2周即可采摘,秋季种植20~30d 可开始采摘,为节约成本可在4月栽插,5月即可采摘,根据气温每隔7~10d可采摘一次,以10cm左右的嫩梢上市,采摘时每条分枝留 1~2节,以保证腋芽再生成分枝。采摘后及时修枝剪蔓以保证整体能通风透光和集中供给营养。本着“留一、露二、不超三”的原则[6],即地上部保留1~2片功能叶,地表露出2个节间,苗茬不超过3cm。加强肥水,保证养分充足,采摘第2 天(即伤口愈合后)再施肥浇水,土壤保湿性差的应采用小水多施的方式,并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4.5 提高警惕,防止病虫害 应防止蔓割病、病毒病的流行传播,生产上可采用轮作来避免或减轻病害。叶菜型甘薯虫害在一般年份较轻,基本不需施药,但有的年份(如遇干旱等)易受斜纹夜蛾、麦蛾、玉米蛾等食叶虫的危害,可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用一些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防治即可,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保证叶菜型甘薯的生产过程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和要求。病虫害以防御为主,在夏季尤其注意虫害的发生,及早发现、及早防御。及时采摘,采后做修缮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虫害的浸染。

[1] 杨士辉.值得开发的营养保健蔬菜[J].蔬菜,1999(3):13

[2] 宋吉轩,李云,陈超,等.叶菜型甘薯福薯7-6农艺性状及密度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9(6):39

[3] 李水凤,徐友成,茅国夫.菜用甘薯台农71栽培密度试验[J].蔬菜(试验研究),2014,(1):11-12

[4] 徐茜,黎华,杨洪霞,等.重庆地区叶菜用甘薯不同栽植密度下茎尖产量及其食用品质评价[J].南方农业学报,2015,46(4):587-591

[5] 蔡南通,邱永祥,吴秋云,等.叶菜型甘薯栽培技术及施氮安全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6(1):13-15

[6] 杨新笋,雷剑,苏文瑾,等.菜用型甘薯鄂薯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8):1823-1825

2017-06-26)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基金项目(CARS-11)

范泽民

猜你喜欢
菜用叶菜甘薯
叶菜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
甘薯种植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住“10层高楼”、一年产16茬、一次放置20万盆叶菜——智慧工厂种菜不一般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蔬菜新品种“长寿菜”热销
叶菜有序收获机填补国内研究空白
五招留住叶菜营养
外源硒及脯氨酸对菜用黄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菜用大豆浙鲜豆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