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理论研究

2017-09-20 08:39曹子豪
读天下 2017年22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女性主义暴力

摘 要:美国电影中塑造了许多暴力女性形象,尤其在美国恐怖类型片中暴力女性形象更为普遍。其艺术与商业的融合也成功展现了女性的暴力,又考虑了暴力形象的两性差异。近年来有学者运用社会学内容分析法来分析研究,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而今天我们用女性主义理论方法来探究,美国恐怖电影中的女性暴力形象。暴力女性这一不同于传统女性的形象,突破了传统电影创作艺术对应别刻板印象的局限,在男性主导社会中诞生的这些女性形象,有着天生的缺陷,始终在娱乐受众与女性主义寻求自身解放的之间矛盾的前进着。

关键词:美国恐怖电影;暴力;女性形象;女性主义

女性一直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角色载体,但有电影评论家指出,在男性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美国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往往成为男性视角的客体,很少具有独立的精神人格。电影情节固定为男主女副,英雄救美,女性角色沦为男性陪衬,多强调女性形象的“视觉和情色感染力”。暴力动作角色与男性的阳刚气质更为契合,所以电影多设置男性英雄形象。但现代美国影片中,暴力女性形象也不缺乏。由于其与女性主义的关联,一直受到电影研究学者的关注。近年来,相关研究采用社会学内容分析法,通过量化特征研究,更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电影中暴力女性形象的本质特性。

一、 理论基础

女性主义(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简单说就是抗争男权,追求自身解放,重视女性地位,维护女性权益,追求男女平等或女性主导。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是电影艺术语言充满女性化的表达方式,以女性的审美喜好为出发点,在台词、场景、色彩、镜头等方面都遵循女性的审美需要。

(相关理论著作——以劳拉·穆尔西《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为代表——理论内容:理论矛头直指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

二、 暴力女性形象的发展

美国电影中暴力女性形象的发展,主要受到女性主义思想和美国电影审查制度两方面的影响。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使电影制作人尝试将女性形象放置于男性形象同样的情境中,以拓宽创作主题,扩展受众范围。但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美国电影审查制度,由于受宗教思想的影响,一直将电影中的女性严格限定为“贤妻良母”形象,以为社会做出“正确榜样”。

此前,电影创作的氛围比较宽松,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女性的坚强、独立、自信。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则实行电影分级制度,只对受众范围进行控制,对电影内容不再严格限制。所以,银幕上出现了各种女性形象,包括暴力女性。与这一历程相对应,美国电影中暴力女性形象的发展,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默片时代的暴力女性形象——例:《海伦的冒险故事》于1914年11月至1917年2月上映。本片讲述女主人公海伦坚强独立,与火车盗贼有一系列惊险争斗的故事。

2. 暴力女性形象的新突破——例:在1979年上映的电影《异形》、1978年上映的《我唾弃了你的坟墓》等。展现了女性“硬汉”形象。

3. 艺术与商业融合的暴力女性形象——例:《霹雳娇娃》《杀死比尔》《古墓丽影》《生化危机》《异种》《饥饿游戏》等。这些女性形象,强调力量和暴力行为,打破了美国动作电影中男英雄一统天下,女性形象温柔甜美的传统。

三、 暴力美学:女性之美与力量的完美结合

暴力对力量的追求一度严重破坏电影中女性暴力的美学欣赏价值。美国电影中艺术与商业的融合,成功展现了女性的暴力,又考虑了暴力形象的两性差异。

暴力女性形象自然以暴力搏斗为主要特征,早期电影更突出其阳刚力量,抹杀了性别差异。身体的去女性化和动作的强悍甚至影响到了传统的“娇柔,曲线”等女性之美。但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女性突破僵化的性别限制,将力量载体从女性形象的男性化,转移到了女性身体之外的高科技手段。因为电影中徒手格斗对女性形象的美学破坏,所以通过借鉴中国武术使动作细腻化和飘逸化,因此得到了修正,格斗犹如舞蹈,灵活优美。

总体来讲,數字技术和中国武术美学的应用,软化了女性暴力行为的攻击性。由此,暴力女性的暴力成为一种纯粹的美学欣赏客体。但也要看到,暴力女性形象在展现女性力量,速度,智慧和独立的中,渗透着其自身的强势性和对男性的反抗性,压倒性。这是女性主义在电影中逐步发展,扩大的鲜明写照。

四、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在电影中的具体分析

美国电影中,对女性形象的暴力建构,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讲,是女性自身反思和追求平等的象征。但同时也更加掩盖了现实的不平等。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可以对男性或者相互之问实施暴力,却忽视了现实中对准女性自身的暴力;电影对女性具有应对暴力攻击甚至还可以主动进行暴力袭击的超能力的塑造,恰恰暗示了男权社会对暴力压迫女性的宽容。通过武器装备产生的女性赋权,相对于现实的约束来讲,只能是虚幻的,而对于现实世界女性自身真正的解放并无益处,可能更是一种误导。也许,暴力女性形象在美国电影中的出现,不是女性主义在电影艺术中的实践,反而是美国电影利用了女性主义,使其成为粉饰男女平等的帮凶。

五、 结语

暴力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出现,从电影创作艺术角度,确实是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即与现实的关系方面,却招致了很多批评。艺术性与商业不能完美融合,想要在艺术上表达女性的主导,并夸大话的渲染其暴力情节并不能被广大观众接受,从而影响商业收入。在男性主导的社会现实中诞生的这些女性形象,必然有天生的缺陷,或许会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但并非女性主义的理想构想。美国电影要想真正反映女性的行为和思想,就必须站在女性的立场上进行思维和创作。但是商业化运作的票房考虑无法催生这种唯艺术化创作。所以,暴力女性形象,始终在娱乐受众和追求女性自身解放之间矛盾地前进着。

参考文献:

[1]于志涛.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研究[J].电影文学,2010(21):49-51.

[2]周艺.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中的女性形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6.

[3]曾靓.从后女权主义视角反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言情电影中女性的困境[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3.

[4]李方.好莱坞恐怖电影的“女性威胁”[D].广西师范大学,2008.

[5]王蕾.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当代美国女性电影[J].电影文学,2016(01):32-34.

[6]边丽君.美国女性主义电影中的人物形象[J].电影文学,2016(14):43-45.

[7]魏辛.美国女性主义电影的暴力美学探析[J].电影文学,2016(14):61-63.

作者简介:

曹子豪,天津市,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女性主义暴力
反性别暴力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暴力的班长
暴力和痛苦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