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璐瑜
[摘要]在我国的立法进程中,尤其是《刑法修正案(九)》出台之后,关于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规定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这两个在反恐领域出现的概念,《刑法》条文并未给出确切的定义,但是随着《反恐怖主义法》的出台,这两个概念才开始区分开来。文章通过对概念的提取与分析,对两者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进行比较,得出了二者的异同点,根据二者比较的结果,最终确立了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关系,即:极端主义是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极端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转化为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极端主义的极端表现。
[关键词]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宗教极主义
一、涉及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相关法律文件
以上列表中所显示的是我国有关反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全部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相关协定。在连续签署了四份与反恐相关的法律文件之后,我国终于将反恐规定进了《刑法》之内。之后与中亚五国相继签署了相关的区域反恐条约。接着,在对《刑法》进行修改的时候,对恐怖主义的相关规定也做出了一些变动,主要是扩大了恐怖主义犯罪的惩罚范围,并且加大了处罚力度。在《刑法修正案(九)》颁布后不久,就出台了《反恐怖主义法》。这就是我国反恐立法活动的过程。
这些相关法律文件的制定,让我们逐渐意识到反恐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经济水平和信息技术提高的同时,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实施手段也开始变得多样化。
二、对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概念界定
(一)恐怖主义的概念界定
恐怖主义这个词是从《刑法修正案(九)》出台之后才在《刑法》条文中出现的名词。但相关的概念却并没有规定在《刑法》条文中,而是将其规定在了相继出台的《反恐怖主义法》中。在《反恐怖主义法》第三条中有明确规定。
1.恐怖主义概念的基本特征
对上述提出的概念进行分析,通过分解其行为方式与造成的严重后果,可以总结出恐怖主义所具备的特征有:
第一,恐怖主义的目的具备一定的特定性。这种特定性有两方面的含义,分别是政治目的以及特定的目的。前者是为了实现自己一定的政治或是意识形态的目的,后者则是出于对公共安全的侵犯。另外,虽然恐怖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政治概念,具备政治性,但是恐怖主义除了政治性外也有其他特性。理论界的观点如下:观点一,恐怖主义就是出于特定的政治性目的;观点二,出于政治或是宗教目的;观点三,出于政治目的或是其他目的。笔者赞同观点三。因为恐怖主义本身可能确实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倾向,但是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政治目的,就目前来看,恐怖活动的行为方式包括洗钱、走私、毒品、军火犯罪等。这些犯罪都不是单纯出于政治性的目的或是宗教目的,而是出于经济等其他利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于恐怖主义的理解不同,认为恐怖主义的目的也是多样化的,所以,不应当局限在政治性这唯一的目的中。笔者认为,将其理解为观点三是较为合理的。
第二,恐怖主义的行为方式具有特定性。包括两种方式,其一是以危害社会安全为目的的暴力行为,包括暴力、恐吓以及破坏等多种手段,这种手段具备直接性,通过直接的暴力行为实现自己反社会、反人类的目的,目标明确;其二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对国家机关与国际组织进行胁迫,这种行为一般情况下具备政治性,在一定的政治诉求之下的一种恐怖手段。
第三,恐怖主义实施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比如新疆地区发生的自爆事件,这种利用自己爆体的方式达到伤害他人的目的,也是恐怖主义的一種,所以个人同样可以实施恐怖主义犯罪行为。但是就这一问题产生了观点的分歧,第一种是认为应当将个人包含在内,因为不管主体是不是个人,对于恐怖主义犯罪来讲都是一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那么这时候,实施主体数量的多少并不是主要因素;第二种则是将恐怖主义犯罪归结到了有组织的犯罪中,并且将恐怖组织作为恐怖主义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恐怖主义的实施主体还是应当将个人排除在外。笔者支持前一观点。只要符合“主义”的内涵,那么主体是个人还是组织,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第四,恐怖主义针对的对象主要是无辜的第三人,虽然国家机关与国际组织也是恐怖主义针对的对象,但是实际上也是对机构与组织中的人实施恐怖行为。
2.恐怖主义跟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1)恐怖主义与恐怖活动的辨析。恐怖主义中的“主义”是具备一定含义的,“主义”代表着一定的核心的价值观和信仰。只有这样组织的才能被称之为恐怖主义。否则,只是个人基于报复实施的手段恐怖的行为,是不能被称之为恐怖主义的行为。
(2)恐怖主义与恐怖组织的辨析。恐怖主义的主体包括个人与组织,所以对于个人恐怖主义,当然不能称之为恐怖组织,只能是那种依托于组织的恐怖主义才能称之为恐怖组织,其实施的犯罪才能称之为有组织犯罪。
(3)恐怖主义与恐怖主义犯罪的辨析。以网络暴恐行为为例,在网络高速发展之前,人们对于恐怖主义的分类就是在现实这一平面空间中,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提供给我们的自由发挥的平台,甚至到现在的自媒体时代。人们开始将网络作为另一个平行空间,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犯罪行为,当然也包括恐怖主义行为,但是在信息网络的犯罪工具与犯罪空间的性质被承认之前,国家在对犯罪的打击力度尚未转移到信息网络之前,恐怖分子通过网络实施的一些犯罪行为,即使符合恐怖主义的特征,如传播血腥、自杀视频等,也不能作为犯罪处理,因为法不溯及既往。
3.恐怖主义的分类
(1)恐怖主义按照行为主体的不同,分为个人和组织恐怖主义。个人恐怖主义指的是以个人作为行为主体的恐怖主义。在恐怖活动多发区,经常会发生个人恐怖袭击事件,造成的危害性并不会小于组织恐怖主义,其特点如下:第一,具备政治性目的。对于个人恐怖主义来讲,如果不具备政治目的,那么出于个人私怨报复或是其他的非政治性理由而实施的恐怖行为,往往只能按照普通刑事案件来进行处罚。因为这里所谓的“恐怖主义”,并没有体现出“主义”的实质内涵来。只有具备一定的政治性目的,才能体现出行为个人本身所具备的一种意识形态,也就是所谓的“主义”。第二,行为主体是个人。第三,社会危害性大。在进行衡量的时候,不能根据恐怖主义犯罪实施主体人数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而应该根据其造成的危害后果与主观恶性来进行判断。那么对于个人恐怖主义来说,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往往具备组织恐怖主义不具备的特点,就是可预防性低,那么其对公众心理造成的压力和恐慌相较于组织恐怖主义往往是加倍的。组织恐怖主义特点如下:第一,行为目的的多样化,可以以政治性或是经济性或是宗教性目的为其特点的目的进行犯罪。第二,行为手段多样化。因为犯罪的组织化,人手分配的多元化,导致可实施的犯罪类型就会多样化,那么就不一定会局限于政治性犯罪与暴力性犯罪,还可以实施技术型与经济型犯罪,例如走私、毒品、军火犯罪等。第三,严密的组织结构。一般意义上的组织恐怖主义在组织结构上相对于极端主义来讲,具有相对的严密性。endprint
(2)根据恐怖主义目的的不同,分为民族主义和技术型恐怖主义。当然,这里的分类是基于组织恐怖主义而言的,因为个人的恐怖主义是不要分类的。例如,恐怖组织中的黑客,采取网络攻击的手段实施恐怖主义或是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与主张。
(二)极端主义的概念界定
对于极端主义的定义,最早是在我国签订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的合作协定》中。但是在相继出台的《反恐怖主义法》中却并没有采取《反恐怖主义法(草案)》中对极端主义的定义,而只是在《反恐怖主义法》第四条第二款中进行了规定。虽然,《反恐怖主义法》中规定的并非极端主义的定义,但是根据这句话,我们仍旧可以看到极端主义政治意味的变化,已经不再局限于政治领域而是转向宗教与其他。
1.极端主义概念变化的原因
在2001年,关于极端主义的定义充满了政治性,这是由当时的大环境所造成的,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的增多,价值观的变化,导致各种极端势力的出现,其目的也就不再局限于政治这一个方向,开始慢慢的基于宗教或是生态等方面。极端主义的基本特征如下:
(1)价值理念极端,具备非常强的排他性。这里的价值理念极端,是与正常的价值观念相比,换言之,极端主义的价值理念有悖于一般人的价值理念,并且排斥任何与其相冲突的价值理念。比如,宗教极端主义。强烈的排他性就是极端主义的表现,想法走上了极端。
(2)行为目的的多样性。生态极端势力的目的在于生态,宗教极端势力的目的在于对曲解的宗教教义的维护,还有民族极端势力在于对民族政治权利的极端主张。这些都是极端主义的目的,具备多样化。
(3)行为方式的多样化。极端主义犯罪的行为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因为极端主义范围的广泛,只要是观念极端并实施一定危害行为的,都可以称之为极端主义。需注意的是,极端主义概念的变化,使得极端主义不再局限于暴力这一种行为方式,也包括非暴力的形式。比如宣传邪教思想,宣传血腥的自杀式的理念等。
(4)行为主体可以是个人或是组织。极端主义的行为主体也可以是个人或组织。个人具备极端的思想意识,并且做出相应的行为,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比如,个人通过自杀来宣传教义,通过自焚等方式寻求来生等。这样的行为毫无疑问就是极端主义,应当予以遏制。
2.极端主义的分类
(1)根据极端主义的行为方式不同,极端主义可以分为暴力的和非暴力的极端主义。暴力的极端主义就是采取暴力手段实施极端主义犯罪行为,比如为了维护自己坚持的极端的价值理念,发动武装暴乱等。而非暴力的极端主义指的是相对于暴力极端主义的暴力方式,会采取一种较为平和的方式进行宣传。例如,现在的网络极端主义行为。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获得了更多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和平台,所以,极端主义分子因为其的反社会性,往往会采取网络这样的隐蔽手段来宣传自己的极端思想。例如,通过网络直播自杀或是自焚的过程,或是宣传那些自虐和自残的视频。这些都是非暴力性的极端主义。
(2)根据极端主义的目的来源不同,有民族极端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生态极端主义等。民族极端主义诉求指的是将单一民族理论作为其极端理念,排斥一切非本民族的人或物。宗教极端主义坚信自己价值观念的唯一性,排斥一切非本教的价值思想。生态极端主义指的是以某一种行为作为其对生态的价值理念,任何不符合其价值理念的行为都坚决予以排除。
三、从概念分析看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关系
通过对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基本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二者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
1.二者的目的都具备多样性,即都不是以政治性目的作为必备的要求。对于恐怖主义来讲,从《反恐怖主义法》对其确定的定义可以看出来,恐怖主义也可以是其他的目的,例如为了获取财物或是其他,而采取抢劫或抢夺的方式等,或是从事走私犯罪,不一定所有的活动都是具备一定政治指向的。极端主义也是这样,可能是出于其他非政治性的极端主义思想和价值观念而进行的犯罪活动。
2.二者的行为主体都可以是个人或是组织。两者的实施主体均可以是个人或组织。但是当行为人是个人时,可能不容易区分出行为是恐怖主義还是极端主义。例如,一个人将炸弹抱在怀里,走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之后,自己引爆,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危害到了公共安全,这时候的行为人因该如何定性呢,应当是作为恐怖主义来进行定罪,因为这个人虽然是一个人,并且采用的是一种很极端的方式,并且是以自己为代价而完成的犯罪活动,但是行为人做出的损害自己的行为是为了伤害别人,危害公共安全,所以,应当认定为恐怖主义。反过来,若是行为人将自己在荒郊野外的自爆视频放在了网上进行宣传,那么这时候的行为人就是极端主义,因为行为人这时候采取的方式是用自杀的方式来宣传那些血腥的极端的理念。
3.行为方式都具备多样性。二者都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而且对于二者的相关法律规定也都使用了“暴力”等相关词语,但是二者同样可以采取非暴力的行为方式来进行活动。例如,科技在进步,信息网络技术可以说是最普遍、最具渗透力的一种方式,可以将自己想要传达的东西通过网络传达到世界各个角落,这和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无国界特性是相吻合的。那么行为人通过采取网络攻击的手段,窃取相关国家或组织的内部信息或是国家机密,其造成的危害将是不可估量的。这样的手段也是恐怖的,而极端主义分子同样也可以通过网络以非暴力的手段进行宣传和传播自己的极端主义思想,对社会秩序进行破坏。
(二)不同点
二者的差异性表现在:
1.二者的政治指向性的程度不同。虽然笔者认为恐怖主义并非完全的政治指向性的行为,但是这与目的的层次性有关,也就是说虽然恐怖主义可能会进行以经济或是以宗教为名义的一些恐怖活动,但是这可能是恐怖组织的直接目的或是暂时的目的,而非最终目的,恐怖主义的最终目的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具备一定的政治倾向。而极端主义则不是这样,它可以是完全的非政治性的活动。
2.二者指向的目标对象并非完全一致。对于恐怖主义来讲,行为主体指向的一般都是无辜的第三人,或是国家机关与国际组织。但是极端主义则不是这样,极端主义很有可能会通过伤害自己来达到自己极端思想所要达到的目的。
3.两种行为的侧重点不同。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在行为方式上有很多重合的地方,比如进行武装暴乱等,扰乱社会秩序等,但是恐怖主义更加注重的是行为的恐怖性,可以是武装袭击,或是网络攻击,但对行为的恐怖性都有一个程度的限制。而极端主义则不同,极端主义的行为方式虽包括暴力与非暴力,但是极端主义主要侧重于强调思想观念的极端性与行为手段的极端性,所以,相对来说恐怖主义对于手段行为的恐怖性与目标的明确性更加重要,而极端主义则是为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在极端的排他性的情况下进行极端的行为,或是宣传自己极端的思想。
四、结语
通过分析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各自的定义与特征以及相关的分类,得出了二者之间的异同点。这些异同点让我们看到,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这也是为什么法条在规定时将二者并列规定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极端主义是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在《反恐怖主义法》第四条第二款中有相关的规定⑩能看出立法时的本意就是说,对于恐怖主义来讲,它的思想基础就是极端主义。
其次,极端主义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为恐怖主义。相对于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组织结构更加严密,目标也更加明确。极端主义则更像是处于一种不成熟的状态,经过时间的发酵,开始向恐怖主义发展。以宗教极端主义为例,开始只是通过网络或是亲友对他们曲解的教义进行传播,然后,将这些因为传播、煽动而聚集起来的人进行整合,开始有组织地进行一些反社会、反人类的活动。这时候的极端主义经过发展,手段已经极其恐怖,组织也开始严密,已经具备了恐怖主义的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讲,极端主义就是恐怖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前期阶段,方式方法也具备一定的随意性,而经过发展的极端主义是已经处于成熟阶段的恐怖主义。
最后,恐怖主义相对于极端主义是极端主义的最极端的一种方式。当极端主义向恐怖主义转化的时候,手段会更加恐怖,组织也变得更加严密,价值观念也会理所当然地更加极端。
[责任编辑:张东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