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9-20 08:44吕青琳
未来英才 2017年14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吕青琳

摘要:历史思维能力即人们了解史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分析历史发展过程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表现自我、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知识面开阔等特点,加上历史学科涉及的问题悬念多,范围大,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广,因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从平常的,已经习惯的历史事件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这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将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重要的课题。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此问题发表一孔之见,以求教于教育界同仁。

一、更新历史学习观念

以前闭卷考试时,学生基本形成了一个概念“历史就是死记硬背”,现在开卷考试时又认为“历史考试就是抄书”。在他们看来,只有数理化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学习历史是不需要动脑筋的。加上现在初中学业考试题目非常容易,加上一部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还有“副课”的观念纵容,使学生更加深信了这种偏向,所以平时根本不重视历史的学习,考试来了就突击几天应付。结果导致很多学生将历史课堂视为休息的课堂、听故事的课堂,大大抹杀了历史课能力培养的功能,广大历史老师忧心忡忡而又无可奈何。要扭转这一局面,首先是教师要更新观念。“历史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历史拿书抄是得不到高分的”,并且告诉学生让他们真正懂得历史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历史老师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着重强调历史课的能力功能,特别是要和其他学科作一比较,让学生懂得:“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使学生知道每门学科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能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问题是思维的钥匙。苏霍姆林斯基说:“使你的学生看到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历史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住难点和重点;设问要新颖,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比如我们仍然以英国工业革命为例,若问“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就不能引起學生的兴趣和深思,同时学生也会感到厌烦。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思维的训练点,提出可以促进思维活动的问题,在问题设计上巧妙地渗入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样一个问题,若换个角度发问,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资本主义制度是工业革命的前提,而工业革命为何没有从尼德兰开始,反而在资产阶级革命稍晚的英国进行呢?”再如讲到《辛丑条约》时可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要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必须有一个思考过程,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的兴奋点就找到了。若在设问时能够环环相扣,就更能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层层深入地剖析,使学生从中得到思维启迪,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积极引导归纳比较

归纳,一种是单一归纳,即对某一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人物活动的归纳;另一种是按类归纳,即将分散在各个历史时期性质相同的历史现象、事件、人物活动分门别类归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关“思考题”、课后习题、章节习题、设计习题的训练等。如“民国时期我国科学家取得了哪些成就?”可让学生在掌握教材后做出归纳,也可采用学生“做课堂小结”的方式归纳当堂主要内容。事实表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可提高学生窥视全貌掌握知识的能力,有益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比较能力,是一种对历史现象从各个不同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异同点,寻求其规律的能力。比较能找出同类现象的异同,揭示不同现象的本质区别。如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内容、影响,可使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一结论理解更深刻。又如,比较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在内容、性质、结果等方面不同,可提高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关键是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并组织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并加强比较能力的训练。因为比较的过程,既是一个辨析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升华提高的过程。

四、充分利用历史材料

新课程改革之后,新教材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了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呈现给学生。另外上课时尽可能增加课堂中材料容量,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多面体等,使学生见多识广,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还应注意把学过的历史问题同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去分析历史现象。例如,在讲到抗日战争的时候,应联系当前的中日关系问学生: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是什么?让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得出结论,那就是日本能否正视历史,承认其在二战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在讲到中国古代史上有关台湾的史实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评价陈水扁搞台独的行为,得出这种做法是违背历史、背离人心的。将历史与热点结合起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思想不但受到教育,比较分析能力也得到提高。

五、结语

历史学科能力的综合性特点,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多种能力的培养,不能顾此失彼。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我们必须从初一抓起,并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此外,还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方面加以培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以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肯学、乐学到会学、善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