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春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情景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小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加深记忆,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情景教学适应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贯彻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情景教学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做好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实践证明,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化教育的思想。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法,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它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可以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形成乐学、爱学、会学的学习态度。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将情境教学法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运用其中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对这一问题进行几点个人观点的描述。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语文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只有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植根于生活的沃土,才能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将学生的学习限定在教材、教室上,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新课程倡导生活化教学策略,这既是一种教学,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彻底摒弃这种教学弊端,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以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前景的语文综合素养。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与新课程同步,在文章的选入与编排上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习特点,所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富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要想真正地读懂这些文章,走进文本的意境与作者的世界,依靠单纯的讲解与想象是无法深入体会文章的。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如临其境,更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与个性解读。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个性化阅读。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强大的综合功能与动态效果。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各种生活片断立体直观地再现于学生眼前,使得学生眼中那些静止枯燥的文字堆砌变成了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情境。直观的图片、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与精彩的视频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学生注意力的顺利迁移,将学生顺利地带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透过文字更加深入地理解桂林山与水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分析功能、综合功能与动态效果,制作精美的观光游览图锦,让学生如临其境,身处其中,从直观的画面、逼真的效果来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進行文本的阅读,他们更能够将文字与意境结合起来,体会文章用词的精炼巧妙,体会水之静、清、绿,桂林山之奇、秀、险,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画卷,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又如,在学习古诗《春晓》时,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很难真正地深入古诗,在理解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故而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形象的图片,一段段精彩的视频,让学生将诗的意境与形象的图片、直观的画面结合起来,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驰骋于古诗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中,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三、创设剧本扮演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表演能力与模仿能力,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本剧,更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文字是一种记录信息的载体,本身就是生活的缩影。让学生来进行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走进生活,再现情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发动学生一起来改编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与情节性的文章,同时鼓励学生围绕错别字、常用病句等相关的语文知识点来创编情景剧。这样的活动从剧本的创作、编排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更加符合小学生好动、好模仿的特点,更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现,潜能得以充分释放,这样的情境极富个性色彩,极富挑战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
四、创设音乐渲染情境,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诉诸听觉的艺术,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艺术魅力。音乐以特殊的艺术手段来向人类传达语言所难以描绘的意境与情感,更能直叩人的心灵,在气氛的渲染上具有重要作用。正所谓“披文以入情”,在简短的文字背后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而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时候是难以深入理解的。因此,我们可以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用音乐来渲染氛围,为教学打下感情基调,让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进入学习,这样更能为学生营造情感氛围,更加利于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在课前我们要从互联网上积极收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进行重新加工与整理,在课上适时播放给学生,这样更能带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用音乐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音乐意境中,用心来感受音乐的灵动性与艺术性,从而达到渲染气氛的效果,为课文的学习进行情感铺垫。
五、利用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主动认知,是一切探索与发现的源泉与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巧妙设问,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以积极的学习与思维状态来展开主动探究活动。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点集中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与认知倾向,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使学生真正经历学习过程,享受探究所带来的乐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现实基础为出发点,设计具有针对性、探索性与趣味性的问题,以此来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主体探究。教师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挑战,不唯师、不唯书,勇于突破传统教学的种种限制,提出一些与教师见解不一致、与教参标准答案不一致的个性化见解与意见,让课堂上拥有更多异样的声音,让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提出问题,让整个课堂教学处于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学到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学会学习。这才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
“情境教学法”,是用生动的教学情境来触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旺盛的求知欲的一种方法。目前,还有不少语文课堂单一封闭或千变万化,没有一定规则,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这与课标不相符合,也不适应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想打破这一现状,就必须创设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实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力推广与运用情境教学法,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鹏飞.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451.
[2]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105-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