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資深博主香港紀行

2017-09-20 06:32李曉莊
台商 2017年7期
关键词:集團台灣活動

李曉莊

2017年的7月1日,是香港的特別紀念日,一是香港回歸20週年,二是新一屆特區政府就職上任,三是換了一個女特首——林鄭月娥將是香港有史以來首位選舉產生的女特首。在這個特別日子到來之前,《台商》雜誌於6月19~21日主辦了一個「特別」的活動——邀請台灣資深博主們參訪香港。

台灣很多人到過香港,包括《台商》雜誌今次組織的「台灣資深博主們」,也都無數次到過香港旅遊、購物、探親訪友。但是,像《台商》雜誌這樣組織大家去看一些「特別地方」的機會並不多。在短短的3天2晚行程中,大家非常「接地氣」地參(拜)訪了具有代表性的香港一些機構和個人——大公文匯「全媒體」中心、沙田社區、中旅集團、「一國兩制」研究中心、香港聯交所、香江文化基金會江素惠主席、國泰航空城、維港遊船、香港展城館、香港回歸20週年展……

此行共有2個主題、3個板塊——2個主題是: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和大陸開放台灣居民探親30週年;3個板塊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每一個地方、每一項活動都充滿濃濃的「港味」。

金融是香港發展的靈魂

香港是靠金融起家和發展的,台灣資深博主們對港交所的參訪,不僅可了解已經成立一百多年的香港聯交所作為全球排名前6位股票市場的發展歷史,同時也可以了解香港金融市場在九七回歸前後的成長與發展。比如說,香港交易所大廳裏最多時的券商(穿馬夾)有3000多人(座位),由這些「穿馬夾」的人代表券商幫助客戶下單買賣股票,如今只有不足30人「隔三差五到交易所來走走看看」,因為現在炒股票比以前簡單很多,股民透過網路可在任何地方買賣股票,無需再到交易所下單或交割。特別是開通香港的人民幣結算中心後,香港證交所的功能和作用,更加充分顯現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其金融市場為人民幣走向世界發揮了關鍵作用。

認識香港,就要深入了解「一國兩制」政策過去20年對香港的影響,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說,其實,到香港大街上走走就知道了,無需怎樣介紹。他以移民為例:香港1997年之前每年都有好幾萬人移民到歐美等地,如今每年只有6000餘人移民;而過去移民出去的人,至少有6成人已經回流。經過這麼多年的對比,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穩定是不爭的事實,特區政府每年有600多億港元的盈餘,也是臺灣和東南亞很多地方的經濟不能比擬的。儘管如此,香港政府一直在努力解決貧富差距問題,一直在解決退休保障、高房價和越來越多的老人問題。張志剛總裁認為,香港與台灣最大的差別是,香港沒有製造業,僅靠服務業很難解決就業升職的「通道問題」,因為沒有「中間職位」;香港另一個不如台灣的地方,就是香港沒有「生活緩衝帶」,台灣有從南到北「不同層級」的生活緩衝帶——如果嫌台北生活太貴,可以搬到宜蘭等地生活成本低的地方,香港就做不到。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從1997年之前以研究「如何落實基本法」為主,到現在主要以「香港與內地怎樣融合」為主。比如說,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將為「兩地融合」、香港發展助力提供重要支撐。

江素惠見證和參與了港台交流

很多台灣人都到過大陸,到大陸的「必備條件」就是要持一個「台胞證」旅行證件,相信很多台灣人不知道「台胞證」的來歷,經中旅集團證件業務部總經理藍海濤先生的詳細介紹後,博主們不但對「台胞證」的來歷與演變了解得一清二楚,而且增加了對中旅集團發展與歷史的認識。

台灣很多媒體人和政治經濟知名人士都認識或者了解香江文化基金會的江素惠主席,她可謂是港台兩地關係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不管是她個人經歷,還是她見證的港台以及兩岸關係的發展,都有很多精彩故事,在她一一向博主們娓娓道來時,大家無不感到收穫匪淺。

參訪沙田社區、逛銅鑼灣時代廣場、夜遊維港……這都是很多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博主們非常「接地氣」的活動,再加上對「展城館」和「回歸20週年展覽」的欣賞与了解,一個全景式的香港給博主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更讓大家難忘的是本次行程的最後一站——國泰航空行政總裁丘應樺宴請並接待全體成員參訪國泰航空城——在美麗空姐的導遊下參訪了飛行員、空服人員等的訓練基地。

丘應樺先生是丘逢甲的孫子,其身份背景決定了他對台灣、對香港、對兩岸都傾注無限熱愛。endprint

猜你喜欢
集團台灣活動
“2021暑期活動”舉行新聞發佈會
吳國昌質詢博企本地僱員比例
潞安化工集团司马煤业公司
充满乐趣的秋天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手抄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勵駿去年收14.71億增2.5%
2014是「台勞」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