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支全 刘文典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628001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缺乳效果分析
张支全 刘文典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628001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缺乳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生产的102例产后缺乳的出产妇,应用中西医联合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后的缺乳程度治疗效果及泌乳量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治愈68例,显效3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7.0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就产后缺乳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促进产后早期泌乳,提高母乳的喂养率。
中西医;产后缺乳;效果分析
产后缺乳是哺乳期内,产妇乳汁乳汁量很少甚至没有。缺乳发生在整个哺乳期内,多发于生产后的 2周内,临床上常以初产妇最为多见。产后缺乳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病症,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7在我院生产的产后缺乳患者102例,并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十分明显,现将具体内容作如下报告。
参与本次研究的 102例产后缺乳产妇均来源于 2016年 5月-2017在我院生产的产妇,平均年龄为(25.14±2.56)岁;其中64例为顺产,38例为剖宫产;其中33例为轻度缺乳,51例为中度缺乳,18例重度缺乳。所有入选本次研究的产妇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治疗标准》中关于产后缺乳的诊断标准,身体健康,无任何不良反应。
所有缺乳产妇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治疗药物为甲氧氯普胺,口服,一日三次,每次10-15mg。中医治疗方法健脾通乳汤剂:当归、茯苓、白术、炙黄芪、麦冬、太子参均15g,王不留行、桔梗、白芍药均12g,通草、熟地黄均10g,穿山甲8g,该方剂益气补血,健脾通乳,疏肝通乳汤剂:柴胡、棉花籽、当归均12g,王不留行、通草均15g,桔梗、漏芦、穿山甲、路路通均10g,木桶18g,川芎6g,该方剂疏通肝络下乳。以上每剂中药分别加水煎至300ml于早晚分两次服用,每次150ml,一日一剂,7d为一个疗程,应根据辩证在方剂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治疗。通络增乳汤剂:丝瓜络15g,穿山甲、王不留行均12g,川芎、天花粉、麦冬、路路通、漏芦均9g,该汤剂活血通络、养阴增乳。将以上中药用纱布包裹严实后放入内脏去除干净的公鸡腹内并加温水浸泡半个小时,以小火煎煮,在开锅后在将半个小时,直至肌肉脱骨后即可饮汤食肉,不限次数,通常三剂为一个疗程。
就产妇的缺乳程度以及乳量分泌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产妇治疗后乳汁分泌正常,乳汁能够满足婴儿需要为治愈;产妇经治疗后乳汁分泌恢复正常,乳汁分泌量较之前有了明显增多,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为显效;产妇经治疗后乳汁分泌有了一定增多但是不明显,甚至无效果则为无效。治疗有效率为(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
经治疗后,102例缺乳产妇治愈68例,乳汁充足,能够满足婴儿对母乳需求;显效产妇31例,乳汁分泌较之前有了明显改善;无效产妇3例,乳汁分泌与之前没有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缺乳程度越低的产妇治疗效果更好,产妇缺乳程度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1 缺乳产妇程度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对比(n,%)
最近几年来,产妇乳汁分泌不足的现象十分常见且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产后缺乳多发生于生产后的 2周内,在初产妇中尤为多见,从而导致新生儿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初产妇中发病率约占到产妇的20%-30%。导致产妇产后缺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乳腺先天性发育不良或是手术创伤从而对乳腺造成损伤,产妇生产后哺乳方法不正确,开乳过迟、不定时哺乳、未能及时排空乳汁、新生儿吸吮力差而对乳头吸吮刺激较弱等等原因都会对产妇垂体的反射性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垂体分泌的催乳素被减少,而乳汁储留腺腔内从而给腺上皮造成压力而萎缩变性,以减少了乳汁的分泌[1]。此外还包括产妇生产后情绪焦虑、调理不但等等原因均会造成缺乳。甲氧氯普胺能阻断产妇下丘脑多巴胺受体,对催乳素抑制因子产生抑制的作用,从而促进产妇泌乳素的分泌,故有一定的催乳作用。上诉中药汤剂中,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的功效,党参具有补气生津养血的功效,黄芪、丹参通用具有增强补气的作用,产妇气足则能生血化乳;当归具有补血滋液的功效,生地黄、熟地黄具有滋省养阴生津的功效;路路通、通草具有通络下乳的功效;王不留行、漏芦具有活血通经的功效,能够下乳消痈;桔梗能够促进药效的发挥,使药效直达病灶,以上汤剂合用能够帮助产妇补气养血、生津通络下乳[2]。
本研究结果显示,68例产妇治愈后,乳汁充足,能够满足婴儿对母乳需求;31例产妇治疗效果明显,乳汁分泌较之前有了明显改善;3例产妇无效,乳汁分泌与之前没有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妇缺乳效果十分显著,及早采用中西医结合干预产后缺乳产妇,能够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其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朱斌相.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缺乳的影响[J].新中医,2015,(01):246-247.
[2]李荣,郑访江.产后缺乳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优育,2013,(06):508-511.
R271.43
A
1672-5018(2017)02-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