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舜尧
(四川省甘孜州畜牧站,四川 康定 626000)
丹巴黑绵羊生产现状及品种保护
代舜尧
(四川省甘孜州畜牧站,四川 康定 626000)
丹巴黑绵羊个体小,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能力强。其肉质细嫩味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丹巴县的本地原始品种,过去一直是全县农牧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依据《畜禽品种濒危程度的确定标准》,丹巴黑绵羊种群数量呈现减少趋势,且纯种母畜的比例低于80%。该畜禽品种濒临灭绝。
丹巴黑绵羊通常8~9月龄性成熟,1.5~2岁初配。因地处气候温暖地区,青草期长,一年四季均可发情配种产羔。一年一胎,一胎一羔。公羊2~5岁配种力最强,母羊2~8岁繁殖力最强,发情周期一般15~21d,最多18d左右。妊娠期一般为150d(140~160d),繁活率 60.73%。
一般在4月下旬和10月下旬各剪毛一次,剪毛量低,平均每只仅为0.34~0.69kg。毛质量较高。屠宰率40.0%~50.0%,净肉率27.7%~34.8%。丹巴黑绵羊羔皮因被毛卷曲美观,色泽呈黑紫色,皮板轻软,经久耐用,深受市场欢迎。
2.1 存栏数量 丹巴黑绵羊近30多年存栏量呈直线下降,1984年存栏1.2万只;2006年存栏6 000多只;2016年存栏900多只;2017年4月存栏448只;2017年5月存栏仅300多只。
2.2 存栏量减少的原因 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农牧民饲养黑绵羊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活所需,所以那个年代农牧民饲养黑绵羊的积极性高,存栏量也高。后因羊对生态破坏大,国家进行政策调整,限制了羊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民的消费意识也发生了变化,不再穿自制的毛皮衣服;村村通公路使得化肥、复合肥代替了农家肥;百姓餐桌上种类丰富的食品代替了羊肉。因此,很多农牧民不再养羊养家,而是走出家门打工挣钱。
3.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州县分管领导和技术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对该物种濒临灭绝的现状引起高度重视,做好组织保障、资金保障,确保技术、资金、协调落实到位。
3.2 成立技术实施小组 成立由州县技术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实施小组,制定该品种的保种计划及实施方案,负责保种工作的开展。
3.3 利用旅游开发,促进品种保护 “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旅游形象品牌已成为了丹巴的代名词。著名的甲居藏寨、墨尔多神山、中路石棺墓群等旅游资源也在县域内争相辉映,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一定要抓住旅游机遇,利用丹巴黑绵羊这古老的品牌,打造民族特色餐饮“黑绵羊全席”、挖掘开发毛皮制品,让农牧民不出家门就能发羊财。
通过对丹巴黑绵羊抢救性保护,防止丹巴黑绵羊物种灭绝,避免当地食物链遭到破坏,从而确保丹巴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和平衡发展。
S826.89
C
1001-8964(2017)09-0021-01
2017-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