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改不断向纵深推进,医联体成了不折不扣的热词。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将在今年全面启动,到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在江苏,“院府合作”成为医联体建设中的创新模式被广泛推广,通过政府和医院的合作,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基层,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服务。
所谓院府合作,是在突破过去“院院合作”模式的基础上,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牵头做整体规划和制度性安排,向大医院购买服务;以医院为主体,由大医院派专家到当地坐诊,并帮助当地医院代建科室、培训医生,提高诊疗能力。
4月底,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与靖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病房正式启用。这是该院的第二个“院府合作”合作项目。医院派出医生护士,扩充进卫生服务中心的内科,医生轮班24小时在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方便龙潭地区近4万名居民看病。
据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王佩娟介绍,早在2013年9月,该院就与靖安卫生服务中心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2017年,双方共同努力推动靖安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造与升级。到2017年年底,将逐步开设专家专科门诊以及中医特色科室,方便群众接受中医药服务。
在此之前,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第一个“院府合作”项目落地在八卦洲。通过院府合作,这个位于南京市北郊长江中的医疗薄弱地带创建了中医药示范区,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定期派专家到当地坐诊。这样,过去要花1个多小时去主城区看病的居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
“院府合作”着力破解基层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不均的难题,依托三级医院先进管理、技术及优秀人才等优势,重在夯实基层医疗基础。目前来说,该模式已初见成效。首先,老百姓看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而治疗成本却没有增加。对当地医院来说,依托大医院的平台,通过帮扶、带教,医院自身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提高;而对于大医院来说,这既是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和开展医联体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响应深化医改的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同时也在无形中扩大了医院品牌的影响力。
“院府合作”要能持续下去,创建多方共赢的局面,有一个问题必须思考:如何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把前期“输血”式的合作转化成“造血”式的。如果仅仅强调大医院的奉献式支撑,可持续的医联体运行就会很难建立。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刘超表示,为此,医院除了输送专家团队,还坚持通过理念传授、技术帮扶和管理延伸,将技术、管理和团队带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希望帮助当地培养出一支技术精良、作风过硬的本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时至今日,推行已5年有余的医联体一直被当做是化解看病难、推进分级诊疗的主要策略。但是,由于行政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格局、医疗机构水平差异等诸多问题,医联体始终是“联体不联心”。医联体到底要怎么“联”,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不同层次、不同紧密度的“联”上都有过探索和经验。
一方面是点对点的“联”。该院与周边15家厂矿企业的医院建立起医联体,主要以技术为纽带,进行点对点的技术帮扶,实现医联体内的信息互认、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但在人员调配、利益分配等方面并未统一,各医疗机构相对独立。现在,他们通过建立微信工作群,实现了远程指导,有任何突然情况都可以随时在群里沟通。
另一方面是融合式的“联”。因为科研优势相对突出,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帮扶本省各市县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科研,帮助其开展重点专科、学科的创建工作,以及三级医院的创建工作。今年2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句容和邦盛德康复医院签订合约,以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宝华分院的形式,对其业务技术、服务体系、人才培养、运营管理、综合协调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合作支撑,形成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以产权为纽带,实现人、财、物统一调配,产生一种更为深入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