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
【背景】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受此启发,讲授新课之前,我会安排学生自学,并且要求每人提出三个疑难问题上交。提出问题的质量往往决定着每个学生预习的质量,这也是一个了解学情的好方法;并且,汇总这些疑难问题,还会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引导自己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可谓是一举多得。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仅仅在课前提出问题还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为问题随时可以生成。于是在临近授课结束前,我又设计了一个新的环节——“质疑问难”,让学生就课文学习中新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这个环节一经推出,很快就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因为他们可以凭借这个平台展示自我,偶尔还能难倒老师,这使他们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课堂回顾】
有同学问:“‘池鱼思故渊的‘渊字为什么不是‘源?我们平时总是说‘饮水思源,陶渊明是不是写错了?或者,这个‘渊是一个通假字?”
问题一提出,不少同学纷纷点头,认为质疑得有理;也有一些同学摇头,表示反对。首先,我肯定了这个问题的价值,接着,按常规又把问题交给了学生。
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有的已经开始了争论。几分钟过去了,依然没有同学“接招”。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我。我灵机一动,说:“这个问题我也答不上来,我们为什么不找更高明的‘老师来指点一下呢?”
同学们一听,纷纷拿出《现代汉语词典》,很快就发现了两个字的不同:
渊yuān①深水;潭:深~|鱼跃于~|天~之别。②深:~泉|~博。③(Yuān)名姓。
源yudn①水流起头的地方:河~。②来源:货~。③(Yuán)名姓。
很明显,“池鱼思”的应该是“深水;潭”,而不是“水流起头的地方”。
接着,又有同学问道,“榆柳荫后檐”的“荫”字为什么不是“阴”?
我一听,又引导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字意义的差异,顺便再区分一下“茵”字。
同学们很快又找到了三个字的不同:“树荫”和“树阴”在意义上没有什么差异,都是指树荫遮蔽阳光后阴凉的地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这两个词通用。但在这首诗中,“荫”读yìn,是“荫蔽”“遮蔽”的意思,作动词使用。问题豁然得释,同学们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很快,第三个问题又来了。“久在樊笼里”的“在”能否换成“困”字?
这个问题争论得更为激烈,大多数同学认为不可以,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理由是:如果可以换,作者或编者早该换了,哪能流传一千多年还没人换呢?但少数同学却坚持己见。双方唇枪舌剑,争执不下,大家又把征询的目光投向了我。我说:“其他的暂不考虑,大家比较一下,看看哪一个字更生动准确,更能与作者当时的心境相吻合。”经再次讨论,大家的意见渐趋一致:“困”字的确更好。理由是:“困”与“樊笼”相搭配,比“在”字更贴切;“困”字更能表现出陶渊明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及其为官场羁绊的痛苦之情。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很激动,我开玩笑地对大家说:“古有一字之师,没想到大家竟然也做了一次陶渊明的老师,真不简单啊!”
同学们听了也很兴奋。很快,又有同学发现了一个问题:“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的“恋”和“思”字能否互换?
于是大家又激烈地争论起来。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讨论。望着一双双敢于质疑的眼睛,我的心情很是激动。
【课后反思】
记得以前的自己,上课时唯恐出什么乱子,更怕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回答不上来,从而没“面子”。而现在的我却再也不怕出“乱子”,也不怕丢“面子”了;而是唯恐学生“乱”不起来,因为每出一次“乱子”,都是我和学生共同提高的一次机会。当面对着一篇篇经典课文,学生提不出一个较新颖点的问题的时候;当只听到自己一个人喋喋不休,而整个班级静如一潭死水的时候;我知道,这节课又失败了。
又回想起以前的自己,如果一节课有一点剩余时间,不给学生讲些什么的话,总感到对不起他们。于是,一节又一节课下来,自己累得口干舌燥,教学效果也没什么起色。而学生呢?听得也很累。因为老师讲的多,他们要记的东西也多。双方都很累,也都很痛苦。
其实,很早就知道,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学生,教的“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魏书生提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自育自学”。洪镇涛也指出,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学”。很明显,“不需要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值得每一位教师不懈追求。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实现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一蹴而就。在教学中——尤其是高中教学,我们应有意识地逐渐减少“教”的数量,增加“学”的数量,是谓“少教多学”。
活而不乱,活而有度,是考验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標准。不少老师上课怕“乱”,因为“乱”是不易掌控的。往往一个新的生成,会打乱原先所有的设计,况且有一些意外,是令人手足无措的。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把课备充分,多掌握一些方法技巧,及时总结,勤于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由“乱”到“整”同样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应有耐心,也应对学生有信心。即使出现了一些意外,也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暴露出来了,提高的机会也就来了。偶发事件的恰当处理,不仅彰显出教师的教育智慧,而且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态度。一成不变,四平八稳,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样的课堂虽然稳妥,但也易使人昏昏欲睡,与青少年活泼好动、追求新奇的性格背道而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