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莉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依据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以及学生的需求,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设计课程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引导他们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感情。情感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有了情感,高中语文教学才更加充满活力。
一、更新教学理念,有效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主导着整节课的进展,所以教师首先明确指导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分清真假是非、善恶美丑,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健康的情感意识,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课堂就是用来感化学生的,教师在其中充当着楷模。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主导着整节课堂。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以及责任感,还要有健康的感情和高尚的人格。例如,作者在给学生讲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篇文章时,长沮、桀溺面对乱世时,他们认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选择去做一个辟世之士,但是夫子却选择“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生可以领会到孔子强烈的改革愿望以及积极向上的人世情感,他不提倡人们消极避世,并认为一个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道德修养很高的人。在教学中,通过我的引导,使学生成为一个敢于担当的有用之才。
二、情感教育在教学内容中的渗透和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很有必要,尤其是在语文学科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很容易引发学生厌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落到实处。
1.对教材中情感因素的挖掘
情感既是文章的主线,也是文章的灵魂,因此对作者和读者都提出了要求,作者须“情动而辞发”而读者就必须要“披文以入情。”高中语文课本就如一部百科全书,蕴含着人间真情,每一篇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因此文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知识信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师在讲解必修四《短文三篇》时,要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深入理性地思考人生,感受思想冲击的力量,反思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感受向上的力量,从而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2.课外阅读中的情感拓展
新课标将《家》《高老头》《红楼梦》等八部经典名著作为高中生的必读文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拓展高中语文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文化以及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比如读后感、寫书评、读书报告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分享阅读的快乐,交流阅读的成果,从而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共同提高。
二、情感教育在教学方法中的渗透和体现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可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尤其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压力,通过情感教育还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1.借助富含情感的语言来感染学生
曾有人说过,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表达能力,要具备说书人的艺术能力,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细细品味,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因为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典之作,他们有的简洁自然,有的色彩明丽,有的华美富丽,有的意境深远……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解时要与原文的感情基调保持一致、和谐。语文教师在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时,既要生动形象,又要富有启发性,借助于富含情感的语言来感染学生。
2.借助情境的创设来唤起学生的情感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情境和激情,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判断以及自我教育,这也是高中语文课堂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本人就经常借助于情境和激情的创设来给学生提高环境,场合以及气氛,学生就能够迅速地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中去,进而也能够很快就在感情上与作者和主人公产生共鸣。例如学生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选取课文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来编剧本,这样学生可以很快融入到文章中所描述的角色中去,从而体会到文章中的形象美,而《荷塘月色》以及《雷雨》等文章主要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朗读,让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并领略文中的语言美,从而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美感。除此之外,教师为了能使学生的审美观得到增强,还可以指导学生对字、词、句进行理解,从而真正掌握文章的内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深刻感受到咀嚼美、品味美以及理解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