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园园
阅读教学目标是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重心,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课堂目标的预期目的,而且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提升学习效果。
一、当前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标设计要求模糊
在当下的新课程教学实践甚至部分观摩课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不明确、不具体,没有目标实现的详细步骤,出现所谓的“万能目标”。比如《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目标设计:“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②学会课文从多角度展现人物形象。③养成探究性学习习惯,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放之四海而皆准,与课文内容联系不够紧密,没有提出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要求,看似有目标,實则无目标,显然,这样目标设计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目标设计主体不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坚持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一理念得到了大部分教师思想上的认同,但落实到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不少一线教师却一时难以突破固有的教学目标表述模式,不自觉地将教师作为目标设计的主体。例如“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小说人物的特点,获得新的人生体会和感悟”等等,不难发现,这类的目标设计陈述的主体都不是学生,而是教师。主体陈述错误容易导致学生课上课下把握不住学习的重点,不清楚学完课文后自己应该了解什么,掌握哪些,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下降。
3.目标设计重叠错位
新课标要求“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就需要我们把+维度的要求具体地、有层次地体现在阅读教学目标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么缺乏层次l生,要么层次划分的不科学,出现重叠错位。例如,初中语文课文《孤独之旅》的教学目标设计:“①能在快速阅读课文中,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②引导学生用自助、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③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上述设计中的“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快速阅读能力”“梳理要点能力”“质疑探究能力”应该属于“知识与能力”维度下的教学目标,而“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作用应该属于过程与方法维度下的教学范畴,两个维度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完全错位。
4.目标设计本体性知识缺失
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理所当然首先应当以语文知识、方法、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可是,在现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较多的语文教师轻视了“知识与能力”维度设计,造成了阅读课堂上的语文“气息”不浓。例如有的教师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教学目标设计为:“①整体感知课文,细心观察体验生活中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学习后能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论文。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本文中体现出来的‘父亲情,在生活经历中感受父爱”。在这个设计中,教师几乎忽视了学生的语文本体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让学生过多体会文章流露出来的父爱,容易将一堂语文课变成思想品德课,让语文失去了最原始的韵味。
二、对策建议
前文列举了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然,在教学实践中,目标设计还存在例如“教师主导地位不足、逻辑不明、层次不清等问题,这里不再一一分析。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办法。
1.端正思想态度,走出认识误区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大都是因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对目标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所导致的,有的认为教学目标如同鸡肋,可有可无;有的认为教学参考书目标设计很详细,直接照搬就用,也不考虑适不适合自己的学生和课堂。对此,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必须走出这一误区,要深刻认识到,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它相对于教学目的、培养目标更为具体,微观到每节课甚至每个知识点,它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规定着教学活动的进度和过程,检测着教学效果是否达成预期的目标。只有这样,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才会下大气力去研究和掌握目标设计的内涵理念、方法策略,这也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首要前提。
2.把握标准原则,提高设计能力
为了更好解决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具体可操作性原则。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指导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必须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便与实践操作,不要设置虚大、学生感觉无从下手的目标。比如设置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应该能够体现学生的行为条件和具体的表现程度,如背诵、列举、推想、续写等词语。二是整体性原则。要根据新课标“三维一体”要求,保证设计的各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关联统一,确保目标层次分类清晰明了,同时要保持分类的逻辑一致性,确保统一于一个连贯的、有序的教学过程。三是抽象目标具体化原则。对于实践教学中的显性目标,我们语文教师大都能够设计的比较清楚,然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抽象目标,有的教师觉得不好把握,便会出现模糊宽泛设计现象。对于抽象目标,虽然不能具体测量,但也不能宽泛设计,应该尽量将类似抽象目标尽可能具体化。例如《醉翁亭记》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可以表述为“学完课文之后,谈一谈为什么喜欢这篇课文”,这就比“感悟课文的人生态度和阔达情怀”这样的目标更具体、更明确,也更便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3.遵循特点规律,增强设计效果
事物的发展必然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掌握了客观规律往往就能事半功倍,同样,在阅读目标教学设计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也就成功了一半。一方面,目标设计要遵循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学生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一个好的目标设计的出发点应该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记忆能力、注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做到了然于胸,要经常换位思考,自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目标设计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能够达到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要遵循语文课程的特点规律,注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能顾此失彼,既要考虑语文本体l生知识的系统学习,也要兼顾学生人格情感素质的发展,两者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正确认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阶段目标、分项目标、册总目标、单元目标、课堂目标的联系与区别,对每一个目标进行细化分解研究,真正弄懂不同目标的具体内涵和实践要求,才能在目标设计时有的放矢,方向不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