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阎 红 连 漪 郭秀芝
日前,由辽宁医学高校健康产业联盟与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联合举办,中国医科大学东方人文医学研究所与辽宁省健康医疗产业校企联盟办公室共同承办的辽宁省高等医药院校供给侧改革高峰论坛在中国医科大学沈北校区举办。辽宁省高等医药院校党委书记及校长辽宁省健康医疗产业校企联盟单位负责人、辽宁省各大医院院长、有关企业负责人围绕辽宁省供给侧改革和健康辽宁战略,直面今天的教育卫生与明日的健康生活,多视角析因点途。
大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孙兆林:
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的振兴和发展对医药院校也是一个重大机遇,医药院校置身供给侧改革的浪潮,该如何打造医疗服务新的增长点。作为医学高校的书记,应该把学校发展的方向放在首位,积极推进落实3个推进要求,为健康辽宁、健康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朱京海:
当前辽宁医药供给侧改革对于中国医科大学来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提升完善沈北校区,不仅要关注大的方面,也要不断完善细节;二是启动建设和平院区,建设3个中心,即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辽宁医学校企联盟中心和沈阳国际健康教育中心。同时,建议沈阳市政府将环大学健康经济圈和中国医科大学的3个中心共同建设中国东部健康城;三是规划建设全国智慧医疗街区;四是在沈阳及周边地区形成4个基地,即本溪的中国医科大学产业园信息化基地,浑南的中国医科大学新型应用与肿瘤诊疗基地,在沈北建设中国医科大学康复基地,在棋盘山建立在中国医科大学医养基地;五是省内强强联合,充分发挥辽宁的优势;六是省外“抢”“打”“携”,所谓“抢”,就是要抢占水平高地,“打”是打开东南的改革开放窗口,“携”,中国医科大学是从瑞金走出来的,所以要携手革命老区,共同发展;七是要在国际上实现Y字型发展”,所谓的Y字型发展就是向上要充分吸取发达国家经验,Y字形的一竖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沿着“一带一路”的方向,输出我们的文化,输出我们的红医精神,这就是我们当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的战略。
锦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吕刚:
从管理学角度讲,架构决定职能,医学教育的结构性改革实际要在四大领域围绕教学改革展开。第一,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要以学生获得为宗旨来开展整个教学过程,这既符合高等院校的教育规律,又与国家教育部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一脉相承,同时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在要求,以学生为王,是整个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和根本。
第二,在医学人才培养上,要坚持应用为导向的理念。锦州医科大学致力于打造应用型人才,将目前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进行“手术性改革”,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定位要突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模式,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合理布局。调整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比例,对于目前5年制的培养模式来说,是延续“4+1”模式,还是改为“3.5+1.5”,如何解决大学生最后的一年生产实习所面临的找工作,考研问题,这是所有医学院校必须急待解决的问题,解决不好,培养优秀人才实际就是束之高阁。
第三,在医学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上,要坚持课程为王的理念。目前全国医学院校都在对课程进行改革,如中国医科大学进行了多年的PBL模式改革,这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目前各医学院校已经把PBL模式和机关系统有机结合,也就是将机关系统改革加上PBL模式,这就增强了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深入探索。因此,课程为王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平台和载体,也是进行课程模式和教育体制建设的核心要素。
第四,在医学教育方法上,要坚持信息化的理念,各医学院校组织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建设虚拟模拟医学教育中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所要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五,充分围绕地域实现校市融合,解决众多医学生的生产实践问题。以大学作为依托,把大学的教学、科研放到医院,通过教学科研的培养使医学院校更强,也使整个地域也能够成为临床医学教育和医疗中心。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
医药卫生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城市综合性医院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值得深思。优质医疗资源不能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如何将优良医疗资源最大程度地放大是解决中国医疗问题的根本。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徐英辉: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公立医院改革,借用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的一句话,“一个民族要崛起,需要有3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制度的改变,第二是人心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而且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如果颠倒了,表面看是走捷径其实是走不通的。”医药卫生改革也是如此,对于医药卫生行业内的人员来说,一定要站在国家的高度,站在医药卫生事业的高度推进医改。公立医院在医改的过程中要把握几个关键词,第一是公益性,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费用,而是要重建给付体系和绩效薪酬体系;第二是分级诊疗。分级诊疗就是要解决患者当前无序就医的问题,用制度的力量使资源合理分布;第三是落实,各级医疗机构要做好自身管理,发挥区域作用,医疗模式的发展是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纵向发展,而不是跑马圈地。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孙宏治:
作为公立医院,要在改革中体现出责任和担当。医生是整个社会的稀缺资源,但现有的诊疗费用并不能真正体现医生的价值,怎样在改革过程中,在制度覆盖不到的地方,发挥医院的作用,满足医生需求,体现医生价值,这是公立医院需要考虑的问题。
基层医生医疗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时间,他们需要在公立大医院的带领下不断取得进步。作为公立医院,要有责任和担当,要把医联体建设落到实处,要把分级诊疗迅速推进下去,改革就需要有付出和牺牲,作为公立医院,要敢于牺牲,也要善于找到更好的办法减少牺牲,使公立医院在改革中实现良性循环。
沈阳军区总医院副院长仲怀春:
公立医院改革是必然趋势,但在改革中需要明确几个问题。公立医院在改革中如何定位?公立医院究竟是不是市场要素,如果是的话,那么公立医院在市场中承担着怎样的职责?公立医院所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范畴应该由哪些因素确定?
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谁是主体,由谁来负责?公立医院在实现医院公益性方面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辽宁省肿瘤医院院长朴浩哲:
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是适应时代变化的产物,另一方面是利益的重新分配与合作共享。公立医院要用于挑起改革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肿瘤专科医院,我们积极推进肿瘤的疾病科普工作,2016年我们在全国专科医院中率先挂名全国肿瘤科普平台,通过权威医生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倡导公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治疗转向预防。作为全国肿瘤医院联盟成员,也是辽宁省唯一一家肿瘤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省级研究中心,我们把先进的肿瘤治疗模式或者指南带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让先进技术实现下沉。
我院尝试做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进行紧密的利益共享托管,一个是成立了辽宁肿瘤质子治疗中心,另一个是辽阳市肿瘤医院,我们要输出管理团队输出学科带头人,把治疗设备、治疗理念引进到辽宁各个地区,方便省内患者。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考验,一个是我们输出人才的能力和人才的建设。再一个是财务壁垒等问题。
中国医科大学北京航空总院院长王文标:
医改过程中怎样实现社会、政府、医院、医生这几个方面的共赢,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劳动力,也就是人才的积累。医联体建设包括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评价考核、职称的评定、激励机制以及人才的合理配置等。医院要根据自身特色,形成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当前,随着医改的深入,医药分开、多点执业等政策对医院带来的压力很大,怎么进行人才部署是个挑战。当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基层全科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没有进一步的提高。对三级医院来讲,推进分级诊疗要把重点专科建设好,这样才能在实现分级诊疗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医院大型设备的检查人数在增加,但收入却呈大幅下降。所以,如何提高质量、提高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这是医院在改革中面临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