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海啸
现在中国的医院建设发生了很多变化。如今,公立医院借助社会资本成为一大热点话题,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突破公立医院的边界。那么,医院发展有没有边界?
目前,我国医院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在过去的10年中发展及其迅速,医院大楼越盖越高,医护人员的数量成倍增长。2009年以前,国家对于医疗行业投入的资金比例越来越少。2009年以后,随着新一轮医改的启动,医疗行业被投入了很多资金,这促成了医院的疯狂发展,不仅是医院单体规模的扩大,还有各种各样的医疗联合体制,包括医院集团化的兼并、重组等不断地发展。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各界都认为医疗领域是一个蓝海,以后必将是一个非常赚钱的地方。但现实是,有那么多的病人在医院,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非公立医院,其经济状况都很吃紧。
另外,国内很多公立医院院长和民营企业家都觉得,医院应该像酒店一样全世界连锁,实行集团化。奇怪的是,美国、日本、新加坡有那么多高端的酒店向全世界扩张,但是美国的医院却没有向中国拓展。在美国也只有3个地方有三甲医院,也没有看到它们向全世界做连锁,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将医院看作企业,那企业的边界是由什么决定?企业具有纵向边界和横向边界,纵向边界是企业的经营范围,横向边界是企业的经营规模。企业的经营范围是指哪些事是由企业自己来做;企业的经营规模是指当经营范围确定之后,企业准备用什么样的规模去做这个事。这里要注意的是,除了企业一般的讲纵向、横向的边界,还有一个是法律的边界。
关于企业边界的观点大体上有5种:
第一个观点是关于企业边界的理论,是当企业的边界扩张到不能产生效率的时候停止。
第二个观点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是指企业是为外部进行生产的,所以企业外部的资源决定了企业的投入,这个投入经过企业的组织和生产,得到了产品,投入和产出基本上还是这个观点,只是说企业有了一定投入性。其实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有主动性的。
第三个观点是交易成本的观点。企业的边界取决于两个成本:一是市场的交易成本,二是企业的组织成本。企业的组织成本是指组织管理的好坏,企业的组织过程、生产流程和产品需求的满足程度不一样,它有一个交易成本的观念。
第四个观点是动态能力。企业的边界取决于企业本身整合、重塑内部和外部的资源,以及对外部竞争压力的应对能力。企业不在于規模的大小,在于它的吸引能力,而且这种吸引能力是动态的。
上述的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的边界是多元的,决定企业边界变化的总种力量是效率。
第五个观点是知识的利用效率对企业边界的决定作用。知识已成为一个稀缺的资源,成为生产的基本的要素,知识可以内升性的决定企业的生长。这种观点就跳出了过去资源的限制和交易成本的限制,更多的是取决于企业作为一个知识库,其生产性的知识和能力是如何整合和组织的,不光取决于企业的个体,更取决于企业集体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这个是决定企业边界最重要的因素。
影响企业边界的还有几个重要因素。第一是权力的因素。一个是所有权,一个是公共权。所有权即是所有制,公立还是私立、个人还是集体,这对边界是有影响的;公共权是政府通过法律、规章、行政手段去行使的。所有制的形式,是通过对资产的控制来影响决策、来实现效率的影响或者说对企业的影响。公共权力的影响是政府通过行政、法律、经济、宏观调控、税收、货币政策、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手段可以直接影响企业边界。
反过来看,过去对于医院的边界以有形的资源和规模为依据进行思考,以市场的规模限制劳动分工,影响医院边界的收缩和扩展。但是,医院的边界如果停留在这样一种状态的话是不够的。
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医院可以用“急行军”来形容,我们完成了对世界发达国家在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和基础设施的追赶。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10年前就完成了对国际一流医院的技术、设备和基础设施的追赶,接下来我们现在要追赶的是什么?当我们的设备越来越好,房子越来越高时,医患关系却是紧张。我们的就医环境好不好,决定我们后30年怎么样追赶国际的同行,怎样让我国的老百姓更加健康。
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但医院也是道德级别比较高的机构。很多人问医院能否牟利?只要道德下降,一定赚钱!当然技术好也赚钱的。但是在现阶段来说,医院作为对道德要求特别高的机构,在其当下的发展问题上,一定要把它放在一个大的系统里面,要将国家利益和医院自身利益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来考虑怎样真正的释放中国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过去医院的边界基本上是静态的,只考虑人口经济发展的水平,现在医院的边界应该是动态的:一是要充分考虑社会的成长行为需求;二是要重视医院管理者的领导力;三是医院独特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四是政策和法规。
总之,无论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应该给予其自主权,要鼓励市场要素和软实力特征成为医院的边界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