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老龄化 医养护要“齐迈步”

2017-09-19 01:18郭晓薇
中国卫生 2017年9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康复

文/本刊记者 连 漪 郭晓薇

截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22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2%。同时,失能老人数量持续增加。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我国养老服务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医养结合和长期护理无疑是提高我国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日前在京召开的医养结合能力建设研讨会暨规范化能力建设推进会上,医、养、护三者如何联动再次成为讨论热点。

供需不对接是主要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难点有待突破。”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社区处调研员周巍说,我国养老服务针对的对象“大而全”,服务内容也比较广泛,所以多个部门都会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导致一些工作在政策接续性方面存在难点。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甄炳亮认为,我国目前大而全的养老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需不对接。养老服务机构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的医护康复服务功能较弱,而面向生活能自理老人的床位较多,出现了一床难求和空床率高并存的现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仍然是基础和依托,但其服务有效性明显滞后于机构养老服务,居家老年人获得感不强。

其次,从医疗卫生角度来看,三级医院病患较多,开展养老服务分身乏术;一些护理院、精神病院、社区医院和厂矿医院等创办养老机构不能享受政府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日常运营补贴,医养结合政策体系、专项规划、医护养护内容标准、财务规范、运行机制等还不完善;从养老机构角度来看,申请举办内设医疗机构由于财力、人力等限制,往往达不到标准,同时护理院要求的医护人员比例和设施对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来说也存在浪费。内设医疗机构不容易获得医保定点资格,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还缺少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支持,因待遇和发展晋升空间有限,医护人才严重缺乏等。

“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要发展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处长李大川介绍,我国医疗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仅凭借有限的人力资源做康复期护理和生活照料工作难度比较大。从医疗卫生机构人数的构成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仅占总数的30%。甄炳亮也提出,失能老人多数虽然有多种慢性病、常见病,但在养老机构需要的主要是长期照料和必要的护理、康复,使用专业医护人员开展养老服务也是一种人员浪费。

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还没有解决医师上门执业合法性问题;家庭病床在大部分地区未得到认可,家庭病房并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

促进资源多方联动

如何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一条符合养老、医疗和长期护理既相互衔接又分工明确的医养结合工作路径就显得至关重要。甄炳亮提出,第一步就是要界定基本养老服务的对象、服务内涵和途径。这是我国养老服务的首要核心问题。医养结合和长期护理工作都要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其逻辑起点是要把基本养老服务从养老服务中独立出来,这是解决我国养老服务目前存在的供需不对接、政府职责不清、政府和市场界限不清的根本前提。政府应该负责基本养老服务,其服务对象应该是那些失能失智老年人,特别是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

对养老需求进行分类评定是目前很多地方正在实践的做法,周巍介绍,上海市设立了统一的评估体系,将照护分为六级,对老年人需求进行统一评估后确定不同的照护等级。逐步实现居家医疗护理的医保支付。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建立“相关保险和福利及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要兜住失能失智老年人当中经济困难者的底线。甄炳亮说,要研究通过长期照护财税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使政府各类涉老补贴和给养老机构的建设费、床位费补贴逐步转移到支持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和享受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即长期照护补贴上来。

与签约服务相结合,促进资源联动,也是下一步医养结合工作的一条思路。周巍说,老年人也是签约的重点人群,今后,要促进包括全科医生、老年医学、护理人员、康复师、药师、营养师等方面的联动。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也正在向全国推广“三师共管”模式,对基层慢性病患者由社区的健康医师、专科医院的专科医师加上健康管理师(健康管理师基本由护士担任)共同做好其健康管理工作。

“今后,我国还将逐步探索建立护理员管理制度,”李大川表示,明确护理员资质、职责、服务规范及管理规则等,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为护理服务人员队伍提供有力补充。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