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拓展,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背景下,“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众多高校毕业生的一大难题。在众多就业策略中,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解决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创业的发展现状、常见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创业;独立;价值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对于艺术类毕业生来说,他们虽然具备较为专业的发展技能,但是在就业的过程中,仍然面臨着“机遇和挑战”的就业局面。根据相关部门作出的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了765万,预计2017年将有1000万求职者共同参与社会岗位竞争。同时,在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待就业人数上,也呈现出了直线上升的趋势。为了缓解这一就业压力,党中央积极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更好的面对就业难题,走上一条“先就业、再择业、然后进行自主创业”的发展道路。
一、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创业现状
在中国艺术设计教学面临的发展优势之下,全国已有上千家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尤其是在综合类高校的学科结构上,也纷纷掀起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热潮。艺术类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相比,情感更加丰富、思维个性更加敏锐、自我意识较强、集体理念较差,这一问题导致艺术类毕业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的就业灵活性较大
在高校艺术类学生的群体共性中,他们普遍表现为崇尚自由和个性、不愿被管教和束缚。很多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并不看重工作的发展前景,往往关注工作在短时期内获得的经济效益,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而在创业的过程中,这一思维共性导致学生找不准发展定位,经常换行、频繁更换目标,不能持之以恒的进行择业、创业。导致学生创业成功的效益较低,就业效率不够稳定。
(二)艺术设计地域就业明显
艺术设计的应用性强、发展前景广泛,并且在实践性和专业性上,都具备较强的地域性。一些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关注沿海或大中型城市,很少会将设计创业思维立足二线、三线城市。这一问题导致学生的就业去向十分保守,人才竞争也更加紧张。尤其是在近五年,艺术设计类学生“扎堆创业”的形势十分突出。
(三)就业创业意识不够完善
在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心态上,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明确,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导致艺术类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对市场调研不够完善、对行业需求不够了解,对于创业过程中存在的挫折及困难没有充足的准备,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经常碰壁连连。
二、高校艺术设计中增进毕业生创业的强化措施
(一)加大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优化
为了解决艺术设计类学生所面临的创业问题,学校要和教师一起,致力于解决目前生源质量差的问题,要从创业制度改革上做起,增加高校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增加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关注度,通过“大学生创业大赛”、“网络创业远程指导”、“自主创业之我见”演讲大赛等形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整体创业素养。其次,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覆盖面积,要积极加大对学生思想道德科目、文化理论科目的综合考核和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职业素质和性格修养。
(二)推进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
艺术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理论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避免学生产生纸上谈兵的效果。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创意完成策划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创业所需的资金、手续、流程及相关内容。例如,在艺术设计中的平面设计方向,学生需要了解市场的运行情况,产品的设计特点、消费者的审美水平等等。继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做出客户满意的方案,详细了解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印刷成本等方面的操作流程。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系统实训基地的形式,鼓励学生深入设计公司、单位之中,为他们的创业夯实专业基础。
(三)提高教师的创业培养意识
高校教育与社会的脱轨会导致学生在择业、创业的过程中面临困境。在艺术设计领域中,很多教师的实践经验都不够深,往往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导致学生对创业缺乏新鲜感。因此,教师要立足于自身业务能力之上,加强对创新业务教育的确立,尤其在强化自身创业培养技能上,要积极利用网络远程教育、实践能力等形式,使教师能够在科研方面具备更加科学的引导方法,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融入抗挫折教学、抗压教学,进一步细化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发展方向。
三、总结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艺术设计教学收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其教学方向更加鲜明、科学地位更加显著。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立足高校艺术设计学生的创业现状上,加大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优化、推进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推进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使艺术类学生能够走出创业的局限,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