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儿童”原点重构“学”的课堂

2017-09-18 16:01王海燕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直尺钢笔本体

王海燕

【摘要】儿童自身存在的知识经验、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即儿童本体资源。开发儿童本体资源要遵循童化、适切、双向的原则,找儿童认知起点,厚实“学”的根基,促儿童思考力点;丰实“学”的过程,激学习情感支点;充实“学”的意蕴,使得数学教学真正回归儿童本位。

【关键词】课堂教学儿童本体

资源开发

从广义上理解,凡是教学过程中可支撑教学,为教学服务的一切要素均属教学资源。基于人的视角,儿童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在性资源。教学媒介、手段、设施等一切外在性资源总是要通过儿童操作、运用、理解、内化才能发挥其作用。教育教学必须基于儿童立场,正视儿童自身存在的知识经验、年龄特点、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教育教学真正回归儿童本位。

一、“线”式考量——儿童本体资源开发的原则

1.童化,秉承的“基线”

儿童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师作为开发儿童资源的主体,必须尽力缩小与儿童世界的距离,用儿童的视角关注世界,看儿童所看;以儿童的思维辨析问题,想儿童所想;让儿童的旨趣丰盈自身,好儿童所好。唯有这样,才能够深度把握儿童的知、情、意、行,找到儿童学习的契合点,融合内外因素和条件,形成学习共振。

2.适切,坚持的“底线”

开发儿童本体资源要做到“三个适切”:首先是儿童本體资源与教学内容适切。儿童本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随着教学推进而深入,反过来,教学内容又要依托儿童本体性资源开发达成教学目标。其次是儿童本体资源与其他教学资源适切。教材、信息技术等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只有诸多资源恰当融合、共同作用,才能提高教学实效。最后是学生共性与个性的适切。儿童本体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典型或普通学生的共性情况,更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特殊情况,这样既保证了资源开发利用的适应性及有效性,又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做好积蓄和孕伏。

3.双向,追求的“生命线”

儿童本体资源开发的双向原则包括从儿童到学习的方式影响和从学习到儿童的价值指向两个方面。儿童本体资源的开发建立在儿童已有基础之上,注重激活儿童自身学习力,化学习的外部条件为内部影响,变客观因素为主观动力,这是从儿童到学习的方式影响。同时儿童本体资源开发还要凸显从学习到儿童的价值指向,即儿童本体资源的开发不是单一指向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而是让儿童经历真探究、真学习的过程,使得经验得以积累、思维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升、素养得以积淀,从而不断地丰厚和完善儿童自身。儿童本体资源开发的双向原则形成了从儿童基础到学习过程展开,再到学习目标达成,最终回到儿童发展的循环发展链。

二、“点”状把握——儿童本体资源开发的路径

(一)找儿童认知起点,厚实“学”的根基

1.唤醒儿童经验

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学习以及与人交往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以数学或非数学形式零散存在于儿童意识中,看似“无用”,实则如同沉寂的火山,蕴藏着极大的潜能量。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加以审视,“剥茧抽丝”般链接,当“经验”内核与数学本质融通之时,便会发现“无用之大用”。

【案例1】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动手做”教学。

师:咱们先来做个平衡游戏,有兴趣吗?游戏规则是(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伸出食指,把直尺放到食指上,使得直尺两端保持平衡。(学生活动)

师:当直尺两端平衡时,请观察手指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手指位于直尺的中心位置。

师:如果换作钢笔,你能让钢笔两端保持平衡吗?(学生再次活动)

师:手指在钢笔的中心位置吗?为什么?

生:因为钢笔两端不一样重,所以此时手指不能放在钢笔中心位置?

师:看来,平衡与两端物体的质量有关。那怎样调整手指的位置呢?

生:将手指朝重的一端移动,让手指离重的一端近些。

师:那你认为平衡还和什么有关?

生:平衡还与距离有关。

如何让“直尺”“钢笔”平衡,学生们对支点、距离、质量是有所体验和感悟的。教学中只要适当适机唤醒这些经验,学生们的数学理解就由此推开了一扇窗,数学因此变得简单、有趣。

2.尊重儿童思维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6至12岁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对具体的事物或情境能够按照逻辑法则进行推理”。对这个观点笔者理解为两层含义:第一儿童思维是基于具体事物或情境展开的,直观仍是儿童思维的“脚手架”;第二儿童思维不能停留于直观层面,而要依托直观走向抽象,逐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时要桥接直观与抽象,不能逾越直观直接抽象,也不能一味停留于直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能把握儿童思维起点,遵循儿童认知规律,顺势而导,促进儿童数学学习的深入。

【案例2】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习题教学。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能力,按规律直接填出括号里的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此题蕴涵的极限思想,学生却很难感受到。所以教学中仍要借助直观的数轴,引导学生在数轴上找数对应点,直观观察点的趋近,感受两组数分别越来越接近1和0。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思维处于不断发展中,在不同问题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基于儿童思维分析学情不能墨守成规,需要客观把握,灵活调控。

【案例3】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练习题教学。

学校运来三捆树苗,每捆同样多。四年级栽了第一捆的1/2,五年级栽了第二捆的1/3,六年级栽了第三捆的30棵,这时剩下的棵数相当于原来两捆的总棵数。原来每捆树苗有多少棵?endprint

猜你喜欢
直尺钢笔本体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直尺和缝衣针
三支钢笔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我的钢笔
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解题
一样长吗?
老钢笔
三角板“牵手”直尺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