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蒂
比起山,我更喜欢海。虽然这样说显得有些武断,毕竟山中有险峰,有鸟兽,云雾缭绕之中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但是很少有人用“无边无际”“变幻莫测”这样的词来形容山,而海洋则不同,人们只能从碎片里去认识它:一个浪头,一头鲸鱼,一个传说……而这不过是海洋千万张面孔中的一张而已。
因为浩瀚,所以优美。因为渺小,所以恐惧。
“大海像口袋里的硬币一样叮当作响。大海发出雪崩一样的轰隆声。”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扬·马特尔
高中时,学校的对面有一家小小的书店。店里卖的书都很文艺,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枯枝败叶》,比如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当时,扬·马特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只是一本默默无闻的书,还没被李安拍成电影,之所以买下它,主要是被“奇幻”二字迷惑了,误以为是一本冒险小说。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导致了我在阅读过程中时时感到失望,几度想要放弃。幸好还是读完了,直到看完结局,我才恍然大悟,整个故事想要表达的,和想要隐藏的,都像海洋一样深邃和复杂。
印度少年Pi在旅途中遭遇了海难,孤身一人在救生艇上漂流了227天,唯一与他相伴却也时时威胁着他的是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老虎。一人一虎,共同在变幻莫测的海洋上求生,经历了炎热、风暴、寒冷、饥饿、疾病,也目睹了壮丽的日出日落,鲸鱼跃出水面,鸟幻化成风。最终他们回到了陆地,没有告别,没有依依不舍,理查德·帕克转身走入丛林。
故事本该结束了。但是别急,还有尾声。它就像一个惊雷,震碎了所有善意的谎言,读者才明白这海上冒险根本就是一个梦,因为真相太残忍,而梦里至少还有温情。作者用巧妙的方式写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一个有老虎,有鲸鱼,有小岛,有希望;另外一个只有饥饿、杀戮、孤独和死亡。你愿意相信哪一个,哪个就是真的。
“愿你们乘风而行,
安然无恙。”
——《海洋之歌》,导演汤姆·摩尔
2009年,那时我还在读高中,一次自习课上,同桌拿着MP4偷偷看动画《凯尔经的秘密》,我也跟着看了几眼,只觉得故事讳莫如深,画风奇异,从此记住了汤姆·摩尔这个导演。再次听说这个名字,是去年夏天的事了,提名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的《海洋之歌》在国内上映,导演正是汤姆·摩尔。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刚刚从北爱尔兰旅行回来,造访的景点之一就是巨人之路。数以万计的玄武岩石从安特立姆高原的悬崖一直延伸入海,传说中这是巨人芬恩·麦克库尔的杰作,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到海的对面去和苏格兰巨人一决高下,而这位传奇巨人也出现在了《海洋之歌》里。
《海洋之歌》有着诗一样的气质,温情脉脉,满怀乡愁。男孩本和妹妹西尔莎被奶奶带离了从小生活的海岛,他们无法适应都市生活,决心回到故乡。在旅途中,他们遇到了精灵和女巫,造访了遗失的世界,妹妹作为海豹精灵的身份也被揭开了。在爱尔兰神话中,不论是精灵还是女巫,都会在现代化的人类社会中渐渐死去,最终变作石头,只有海豹精灵的歌声可以救赎他们。于是影片的结尾,在西爾莎的歌声中,精灵们从石头的躯体中挣脱出来,开始迁徙,天空变成了金色的,晚霞温柔,海洋流下眼泪,一个万物有灵的时代逝去了。
“See the line where the sky meets the sea it calls me.”
——How Far Ill Go, Alessia Cara
How Far Ill Go是电影《海洋奇缘》的插曲。给电影作曲,就像是给一首诗配上图画一样,若是配得好,自然是画龙点睛,若是配得不好,则会毁了原有的韵味。在我看来,这首歌是女主角莫阿娜的心灵写照,可以说,观众认识这个人物,就是从这首歌开始的。歌中能听出一个女生为了梦想甘愿破釜沉舟,乘风破浪的决心和勇气。
说来也巧,我从小到大的朋友,和影片中的莫阿娜十分相像,也是个一心想要航海的女生。高考的时候她瞒着家里人,报考海事大学的航海技术专业,但后来却被告知该专业不招女生。得知此事的时候,她哭了整整一晚,我以为她是要放弃了,但她却咬着牙报了船舶制造专业,既然不能去航海,那么就去造船。道路虽然曲折,但至少可以离海洋近一些。
毕业之后,她工作了两年,踏踏实实地制图,就在我们都以为她安定下来的时候,她发了一个朋友圈——她穿着水手服上船了。我们才知道这些年来,她从没有忘记过初心,心里一直装着海洋。
“去看那海天相遇的地平线,听它在呼唤我的名字。虽然没有人知道,要走多远才能到达那里,但当我扬起风帆,听那海风不停拂过耳畔,我便会知道决心总能战胜困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