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进佳,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教师。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它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它关注认知的客观性、思维的多元化、决策的合理性,强化对观点、思维的自我审视,追求分析论证的理性思辨色彩。在写作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视点、不同维度去思考和表达,引导学生从思维的创新走向表达的创新,使学生文章推理逻辑更严密,更具说服力,更富有科学理性精神。
可当下我们的高中写作教学现状更多是关注考场作文命制的需要,关注论点的正确性、选例的典型性、结构的清晰度、语言的华美度、分析的关联度等,而对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表达的逻辑性关注较少,造成学生作文思维肤浅、表达混乱、语言华而不实、结构平面单一等现象。要改变这种写作现状,在写作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是当务之急。下面以笔者的批判性思维写作教学实例为例,谈谈在这方面的实践与粗浅思考,求教于方家。
(一)鼓励多元思考,拓展思维广度
世界是多元的,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也是多元的。反映到写作中,也应追求多元化的思考,而追求多元本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良好品质之一。同时这也符合《高中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的写作要求。因此,在写作实践中,我尤其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考。
培养学生多元思考能力的关键是帮助学生寻找思维发散点。学生写作的难点往往是缺乏写作思维发散点。在日常写作中,写作思维发散点主要有:本质分析、辩证分析、因果分析、危害分析、意义分析、反向分析等。借助这些思维发散点,学生思考就有了参照。
如以“成功在于坚持不懈”为题的写作教学,多数学生思考的是“什么是坚持不懈”,“为什么要坚持不懈”,“怎么做到坚持不懈”等问题,尽管这样的思维已经形成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议论文写作结构,但显然思维相对单一,角度相对窄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个论题进行多元思考,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写作思维表格:
通过这个表格,借助因果分析、辩证分析等思维发散点,学生对“成功在于坚持不懈”这个论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借助辩证分析,学生对成功与坚持不懈的关系有了更理性、客观的认知;借助反向分析,学生实现了对坚持不懈概念的自我反思。在此基础上成文也就有了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色彩。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常苦于找不到思维落脚点。因此,教师要有效帮助学生对论题进行多元思考,首先,要有意识地对因果分析、辩证分析等写作思维发散点的概念及作用逐一进行解析,让学生分清概念,懂得辨析。其次,要带领学生通过不同论题模拟以上写作思维表格反复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成文之前把要思考的问题明细化。第三,教师要通过典例讲解、个别交流、同学讨论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完善以上表格,直至符合要求后方开始写作成文。这样,有了自己写作的落点,同时不断地强化思维训练,写作思路也会更加明晰了。
(二)聚焦质疑辨析,开掘思维深度
写作过程是一个思维展开的过程。批判性思维特别注重自我的反思与监控,注重事理的逻辑推演,批判性思维写作往往呈现的是质疑、辨析、再质疑、再辨析的思维进程,事理在质疑中前进,在辨析中发展。这种思维进程特点决定了文章必然不能是横向结构的演绎,而应是纵向结构的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较强的逻辑力量,从而收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如我向学生展示了优秀时文《“马云遭逼捐”不仅是道德绑架》,并和学生一起完成以下这张体现“质疑-辨析”写作思维进程的思维表:
这是一篇优秀时文,其中闪现的理性批判色彩尤其浓厚,作为批判性思维论证实例很有示范性。但初看这篇时文,学生普遍反映文章很精彩,可看不太懂,更别说借鉴模仿了。因此,需要借助一把“钥匙”来开启。我仔细琢磨,决定引导学生从“疑”入手,学生们很快找到了如“有钱人就一定要捐款?”“娱乐明星捐款了,马云就要捐款?”“那些要求马云捐款的人自己捐了吗?”“我又没有钱,我捐一点钱有什么意义?”“网友“逼捐”为何言辞如此激烈?”等问句,围绕这些问句,逐一去质疑它们背后的合理性或荒谬性,既关注要求马云捐款事件的合理性与否,也注重网友自身捐款行为的谬论反思,从而辨明它们的本质。通过这些问句的不断质疑、不断辨析,文章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了。
质疑和辨析能力直接决定着批判性思维文章的高下。那么怎么提升质疑和辨析能力呢?
第一,寻找问题质疑处。教师应指导学生寻找问题质疑处,对写作论题或材料,我觉得可从以下一些地方进行质疑。(1)对论题概念的准确性质疑;(2)对论题概念的严密性质疑;(3)对论题的普适性质疑;(4)对事件的背景、原因、做法及结果质疑;(5)对施事者自身想法、行为质疑;(6)对受事者的结果质疑;等等。这样适时引导,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就容易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第二,辨析问题质疑处。质疑处由学生提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讨论,争取学生自行辨析,教师在其中启发引导,但不能以自己思想代替学生想法,要启发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三,再次质疑与辨析。教师要反复告诉学生,文章只有经过“质疑—辨析—再质疑—再辨析”的过程,文章所要阐明的观点才会越明晰。而我们学生只有长期进行这样的“质疑-辨析”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三)注重理性表达,充盈思维厚度
在平时写作论证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为了强化己方观点的正确性,会去刻意压制对方观点,论述情绪化,意气用事,观点偏颇,语词偏激,甚至出现过激的评论与指责,造成理性精神缺失,从而影响文章的深刻性。
如学生作文片段:
招聘窗口人员就是给双方交流提供方便,既是如此,优先聘用熟悉本地方言者,是十分自然且十分明智的做法,是招聘方服务意识的体现,又何须网友热议?
例中的两个“十分”刻意强化了“优先聘用熟悉本地方言者”做法的正确性,而且用上“明智”二字,難道此做法一定无弊端吗?再者,“何须”二字直接剥夺了网友议论的权利,没有商量余地,这是不可取的。这个例子显然出现论述情绪化、观点偏颇、语词偏激的问题,论证的力度明显减弱。
因此,要改变文章中这种理性精神表达缺失现象,就要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强化理性表达意识。
强化理性表达意识的第一个表现是少批评,多商量;少教训口吻,多平等交流。面对材料作文,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意识,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对待问题,不要以所谓“智者”的身份高高在上,肆意对材料中人和事的行为横加批评,动辄以教训口吻示人,而要以商量口气、平和态度面对问题,以平等交流方式对待问题。
强化理性表达意识的第二个表现是少感情用事,多理性思辨。有的材料作文情感倾向鲜明,甚至包含着强烈的对立矛盾,学生就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冲动,以至失去应有的理智。这时教师应当善加引导,告诉学生注意说话论理的对象、方式和语气,不要火上浇油,不要推波助澜,论理要客观理性,认识问题要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辩证的眼光、思路想问题、论道理,让文章凸显理性思辨色彩。
强化理性表达意识的第三个表现是少一味单方面下结论,多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面对问题,学生容易草率下结论,导致观点失之偏颇,说服力不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预想对方的做法和原因,多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多换位思考,不一味轻易否定对方,不武断臆想,适当肯定对方做法的合理性的一面,不要激化“敌我矛盾”,而要“化敌为友”,让论理有理有据,有理有节。
思维高度决定了写作的高度。批判性思维鼓励多元思考,追求公正合理,主张审慎推断。它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将批判性思维引入高中写作,可以有效培养高中生独立自主、理性思辨的思维习惯,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培植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的育人目标,从而提升他们的公民表达素养。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回归全国卷背景下批判性思维写作实践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16-2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