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粟裕:高风亮节三让位

2017-09-18 21:01史真
党史文汇 2017年9期
关键词:野战军司令员政委

史真

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粟裕大将在战争年代曾指挥过许多重大的战斗、战役,打了许多胜仗,是解放军优秀的将领之一。他不仅在军事指挥上享有盛誉,而且在正确对待个人得失荣辱上也为世人做出了榜样。他“两让司令一让帅”的故事就一直广被人们传为美谈。这足见粟裕对于功名利禄淡泊至极。他不居功自傲,严于律己,以全局为重,以团结为重,以他人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这就是高风亮节的粟裕。“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這是粟裕的肺腑之言,也是他宽阔胸怀的写照。

两让司令高位

其中的“两让司令”,均发生在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

1945年10月24日,为统一指挥山东、华中部队,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中军区,拟定由当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粟裕任司令员,由张鼎丞任副司令员。10月27日,华中局发出通知,转达中央的任命:粟裕、张鼎丞分别为华中军区正副司令。

接此通知的当天,粟裕就指示有关部门:通知暂时不要下发。粟裕首先向华中局一再推辞,建议任命张鼎丞为司令员,自己就当个副司令员行了。粟裕进一步申明说:“张鼎丞同志在中央工作多年,对中央的方针政策理解深刻,当司令员合适。”

最终,粟裕郑重地电呈中央,再次请求“以鼎丞为司令,职当尽力协助,以完成党中央所给予之光荣任务”。电报中说:“鼎丞同志不论在才、德、资各方面,均远较职为高超。” “曾再三请求华中局,以鼎丞同志任司令,职副之,未蒙允许。为慎重更有利今后工作起见,特再电呈。”恳切之情溢于言表。

由于粟裕再三要求,中央最后批准张鼎丞为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10月29日,中央复示,认为粟裕的提议“是有理由的”,“同意以张鼎丞为华中军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并兼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这才心安下来。

后来,在副司令员的岗位上,粟裕积极主动地配合张鼎丞工作,任务完成得很好。

1947年1月,华中军区与山东军区合并为华东军区,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在此之前的1946年10月13日,在司令员在位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明令副司令员粟裕负责华东野战军的战役指挥。同一时期,其他方面军负责战役指挥的分别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中原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华北军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后来均授衔为元帅。

1948年5月,陈毅调任中原军区与中原野战军后,粟裕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拟定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本可名至实归担负起华东野战军的领导与指挥重任。然而,胸怀坦荡、大局在先的粟裕真诚谦让,请求中央保留陈毅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名义,自己仅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代前委书记职务。

粟裕认为陈毅是华野众望所归的统帅,由陈毅担任华野主要领导,有利于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因此,粟裕再三推让,恳请中央留任陈毅。

在这种情况下,不久,中央发出补充通知:决定陈毅继续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陈毅不在位期间,其职务由粟裕代理。

尽管如此,陈毅还是离开了华东野战军,赴中原军区与野战军履职,粟裕以代司令员、代政委的名义担负起了华东野战军全面的领导与指挥责任。显然,粟裕虽让掉了司令员兼政委的名义,却并没有让掉司令员兼政委的责任与担当。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后,粟裕以前委书记的身份继续主持三野前委工作,率领三野全军作战。直至1950年8月全国解放战争基本结束后,才因病离职休养。

实际上,在让司令一事方面,与粟裕风雨同舟、相濡以沫43年的夫人楚青有她更深层次的看法。她后来回忆说,她记得,粟裕曾对她说过:“我让司令,主要是为了作战指挥上的便利。”那么,粟裕作战指挥方面有什么不便之处吗?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的时候,粟裕对山东部队的情况不太熟悉,对山东干部的情况不太熟悉,山东的老资格又多,战役指挥中会不会遇到一些阻力,他是有想法的。于是,他向中央建议自己任副职。楚青分析说:“他不是怕谁不听他的指挥,有碍他面子上过不去,他是考虑到,战役指挥中要是经常发生卡壳的事情,对战役胜利不利啊!没有丝毫个人打算啊!所以粟裕两让司令完全是为了战役指挥上的便利。在粟裕看来有陈老总为他坐镇、压阵、撑腰,他什么顾虑也没有了。正因为如此,粟裕不愿意和陈毅分开。”

让出元帅军衔

“粟裕打仗仗仗胜”,这是群众对粟裕的普遍赞誉。开国元帅、一代“战神”刘伯承也曾赞扬粟裕“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的确,粟裕作为负责一个方面军——华东野战军的实际军事主官,统率众多骁勇战将,兵员最多时达到82.5万余人,是除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之外直接指挥兵员作战最多的高级将领。他指挥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以及他参与指挥的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等,把国民党蒋介石诸多高级将领都打怕了。

为此,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隆重而规格颇高实行军衔制时,毛泽东主席考虑到粟裕的资历、威望和战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力主给粟裕授元帅衔,他曾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知华东粟裕,蒋介石的几大‘金刚谁不害怕粟裕!”

然而,粟裕本人以其一贯的谦逊和大局观念,对授衔这等大事是平静处之的。他坚持辞让元帅军衔。

为此,毛泽东主席感慨地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让,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

由于粟裕事前已上书请求坚决辞去元帅衔,周恩来总理也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

毛泽东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我们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这样,粟裕没有领元帅衔,而是被授予了共和国的大将军衔。

党外高层民主人士邵力子听说粟裕应该评元帅的消息后,作为一个喜讯当面报告给粟裕并把材料指给他看时,以为他会高兴的,哪知粟裕脸一沉,脱口而出:“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然后他又进一步向邵力子严肃指出,“这都是低级趣味,今后不要议论这方面的问题了,没有什么意思。”

后来,毛泽东还曾这样说过粟裕:“你担的是大将衔,而干的却是元帅的任务!”

《粟裕大将》一书在叙述粟裕1948年5月谦让陈毅,自己只担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时也说:“谈起这段历史,人们在称赞粟裕高风亮节的同时,也深深为这位战功卓著的军事家、战略家惋惜:粟裕让出的不仅是当时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也让掉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实行军衔制的共和国元帅军衔。”在叙述粟裕原本为侗族,本人却一直不知道时,又指出:“史学家和民族学家不无感慨地说:如果粟裕早知道自己是侗族,1955年实行军衔制的时候,根据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肯定会出现一位侗族元帅。”

(责编 孟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野战军司令员政委
背着司令员追赶红六军团西征的部长刘俊秀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出入在糖果店里的政委解风
政委何方礼的三种身份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驰骋中原 转战川黔——记第5兵团司令员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