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微商为主的社交电商横空出世,依靠人与人的社交关系而进行销售、交易,曾掀起消费热潮。不过,随着产品质量问题多发、价格不统一等问题的出现,透支了社交电商的信任度,“朋友圈卖面膜”甚至成为讽刺社交电商的代名词。
微商是坑还是新零售?一直是行业内争论的焦点。
去年底,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三部门联合发布的《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鼓励社交网络发挥内容、创意及用户关系优势 ,建立链接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支持健康规范的微商发展模式”,为我国社交电商经济的发展制定了基本发展思路。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不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实施层面,“微商”已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电商已得到了社会认可,即将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微商店主:
只想让生活变得更好一点
从杭州回到北京,徐铮整个人变得都亢奋了许多。她这次并不是单纯去玩,而是和几个一起做微商的朋友去代理产品的总部了解了一番。
2003年那会儿徐铮毕业赶上学校分配,在一家石油化工企业上了10多年的班,一如既往白班夜班,她觉得生活里总是少了一些味道。
早在2006年那会儿,她就和朋友一起断断续续做化妆品的代理工作,之前在专柜,后来到淘宝上,现在主要集中在微商。
对于微商,徐峥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觉得在大多数人眼里其实是反感的,特别是在朋友圈里,总是发一些产品的宣传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效果,但是又没有什么更快更好的渠道,所以被朋友屏蔽也再所难免。
徐峥尽管之前积累了一些客户,但想再增加并没有那么容易。她尝试着自己去体验不同的产品,之后结合自己的体验写成文字,加上一些配图发到朋友圈,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一些朋友开始询问她不同产品的使用效果,她觉得“亲身体验”比起以前发很多鸡汤宣传管用得多。
徐铮平时休息的时候,就积极投入她所经营的微店,她说不管别人怎么说:“做微商其实只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一点。”
其实很多消费者的初衷跟徐峥的想法一样。
更多的人加入微商行业
2016年,微商业态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16年微商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3607.3亿元,增长率为98.3%。同时,市场从业人数从2015年的1257.4万人上升为2016年的1535.2万人,增长率达到22.1%。
根据《2017中国微商行业发展报告》中分析,虽然2016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增长相对趋稳,但作为新兴行业,微商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由于市场基数小,预计2017年市场依然会接近翻倍式增长,2017年微商行业市场总体规模将达6835.8亿元,增长率为89.5%,尽管市场增长的加速度小幅放缓,但绝对增长速度依然领先于传统电子商务等其他商业领域。
2017年,中国微商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将突破2000万人,从业人员数量将进一步呈现加速增长态势。随着微商在社交群体中认知度和认可度的逐步提升,以及领先微商经营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快速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微商队伍中来。
研究认为,微商从业人员数量的加速增长刚刚起步,2017年规模预计为2018.8万人,增长速度达31.5%。微商行业的参与者将逐步覆盖社交网络的每一个领域。
微商需要市场自我调节
早在2015年,微商的生态体系就已见雏形,微商发展到今天,不仅提供商出现了品牌微商、个人微商、微商代理商、平台微商、微商服务商等多种类型,而且在他们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完整的、成熟的渠道、支付、物流等中间环节。
此外,2016年以来,诸如导流平台、研究机构等第三方服务机构也纷纷涌现。截至目前,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不仅已经完整,而且均处于良性竞争发展的状态,無论是产业中的经营者还是最终用户消费者,都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身偏好和特点的工具、服务提供商来获得完善的服务支持和购买体验。
2017年,平台微商的快速发展成为亮点。主要表现形式为:品牌商自建平台和第三方服务平台。
可业界总有这样的担心,为什么微商很多时候做着做着就成了传销了呢?
分析认为,微商容易成为传销的滋生地,其关键点在于和传销的基因一样,微商的本质就是基于人际关系链。随着各类社交软件进入全民生活,传销人员也开始利用新媒体,这是个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的现象。就这样,传销分子利用微商的平台和群体,假借微商名义,扰乱了微商的正常发展轨迹。根据禁止传销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管传销组织如何变换手法伪装自己,只要具备交入门费”、“拉人头”“组成层级团队计酬”等条件,就可认定为涉嫌传销。
2015年云集微店成立之初,APP在地推过程中采用了存有争议的渠道推广模式,部分推广形式与《禁止传销条例》冲突,被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违法并罚没958万。
在云集微店CEO肖尚略看来,微商原本是一个很好的词——微小的商业力量,只是“逐渐被行业里面鱼龙混杂的人做坏了。”
从野蛮生长到平台规范化,微商需要市场的自我调节才能有序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