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晶
武汉市粮道街中学湖北武汉430061
促进优等生发展的进步课堂教学实践
冯晶
武汉市粮道街中学湖北武汉430061
从2010年开始,作者所在的学校致力于以“进步课堂”为教学理念的课改,该教学理念倡导人人进步,要求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课改初期的教研实践表明,这一理念有效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教学质量,但是也暴露出了问题,采用进步课堂教学理念的班级,低分段学生进步很快,而高分段的优等生则进步缓慢,甚至出现原地踏步的现象。突破这一问题,促进优等生的发展,是完善进步课堂必须解决的难题。
最近三年,作者针对优等生的培养开展教研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进步课堂教学理念下优等生的培养策略,本文通过两个平行班级中的“实验教学组”和“常规教学组”的数学教学成绩对比,阐述了这套培养策略的实施过程及效果。
在进步课堂理念指导下,教师导学案的编写、成果展示、效果评价等,多以强化基础知识为主,这给成绩较差的学生创造了好的发展的空间,但是,对于优等生来说,他们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对老师在导学案上预设的问题,他们很快可以得出答案,进步课堂反而阻碍了他们对知识点的深入探究。
同时,在“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这一要求下,进步课堂提倡进行小组讨论教学,教师在对学生编组时,一般将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平均分配到各组,组内学生成绩有优有差,优生帮扶差生。这种分组方式对成绩稍差的学生效果良好,他们能在优等生的帮助下迅速掌握相关知识,但是,优等生遇到问题时却很少能获得组员的帮助,这一做法阻碍了他们的进步。
(一)灵活编组,给优等生更高的发展平台
为了促进优等生快速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组要灵活,不能一成不变。根据学生情况和学习内容,将优等生集中到同一个学习小组,允许他们讨论有挑战性的习题,把他们从找寻正确答案、重复性演练、掌握记忆性知识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的学习站在更高学习水平的平台上,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教师编写的导学案一般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常规方法的练习,优等生短时间内即可顺利完成,为了让优等生在理论知识和数学素养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老师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基础训练部分,给他们提出明确的正确率和速度要求,课后巩固向优等生小组倾斜,专门为优等生设计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习题,引导他们解决学科综合性知识问题、以及跨学科应用问题,持续激发优等生的学习潜力。
(三)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导优等生主动探究
对优等生来说,学习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更应该注重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养成。数学优等生好奇心强,对于新问题新事物总想一探究竟。教师可以抓住优等生的这个心理,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探究式教学引进入课堂。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设置的问题以开放性为主,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组合或个人由于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差异导致的解题过程不同,可以有效地利用优等生的活跃的思维,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探究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有效整合,教师不再“一帮到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又能巩固培养学生从课本中接受知识的能力。
(四)心理疏导,注重综合素质提高
优等生成绩相对比较好,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喜欢、同学的羡慕,在家里也是父母的宠儿,很容易孳生自傲心理。优等生自学能力强,成绩优异,但他们却常常自以为是,有时对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活动不积极参与;另外,优等生得到老师的表扬比较多,使得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也难以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盲目自信,忽略自己存在的问题而形成较强的虚荣心;很多优等生都希望自己永远是最受人关注的,他们害怕别人的表现优于自己,长此以往会形成较强的妒忌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定的专长和特点,引导优等生关注身边人和事,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做到公平公正,不应该由于学习成绩好就忽视缺点和错误,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为检验这套教学策略的实用性,在七年级两个平行班中开展了对比教学实验。在学期开始时,根据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选取每个班数学成绩前10名的学生作为“优等生”,分别命名为“实验教学组”和“常规教学组”,在实验教学组采用根据本文所述的教学策略,常规教学组采用未经调整的教学策略,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对比教学实验。
(二)实施效果的评定方法
对两个组的同学每三个周组织一次测试,内容包括常规数学试卷考察,针对学生心理成长的问卷调查,老师及家长的定期评价等三个方面。
1.常规数学试卷考察。主要是考察学生在数学学习成绩方面是否进步。每次测试,两组采用的试卷及评分标准都完全相同。然后,分别统计“实验教学组”和“常规教学组”优等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简要分析。
2.问卷调查。主要是为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情况,避免有些学生由于一时得失,造成心理失衡。因为对于很多优等生来说,他们一般都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心理比较脆弱,同学或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也可能让他们浮想联翩,不断发酵,定期的调查问卷就可以将这种问题及时地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3.家长和老师的定期评价。主要是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老师可以对学生在校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是否乐于帮助同学、小组合作是否协调、语言表达是否清晰等;家长可以对孩子在业余时间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习内容等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孩子们多参加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在家里绝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实施效果对比分析
鉴于一学期教学周共18周左右,按预定计划,每三周进行一次常规数学试卷考察。统计测试成绩后,绘制了图1,可见,两个组在学期开始的几周,测试平均成绩基本持平,但是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到期中考试时,两组之间的差距就凸显出来,实验教学组同学的成绩进步更大。在下半个学期,这种差别一直存在着。由此可见,调整后的教学策略能更好地促进数学优等生成绩的提升。
图1常规教学组与试验教学组测试成绩对比图
除此之外,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家长和任课老师的反馈情况,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也较少。更为关键的是,老师和家长更注重学生除学习之外其他方面的进步了,学生自己也就会对其他事情更用心,杜绝高智商低情商现象。从长远来看,这种学习生活态度的改变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在进步课堂教学实践中,作者针对优等生进步缓慢这一问题,分析原因并改变教学策略,使进步课堂这一教学理念的更加完善。在教学工作中,作者运用这些教学策略,促使优等生的成绩也取得明显进步,而且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团队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各方面也得到加强,人人进步、天天进步、面面进步的目标在进步课堂上得以更好实现。
[1]祝正洲.进步就是成功[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0(11).
[2]祝正洲,马士宙.进步课堂: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4(11):9-11.
[3]许方文.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0):4-6.
[4]王刚.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未来英才, 2014(1):58-58.
[5]韦莹,詹宁华.优等生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J].才智,2010(7):228-228.
[6]刘长海.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中学教师[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