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成贫困户“增收链”

2017-09-18 03:56江婷婷
当代贵州 2017年33期
关键词:都匀市毛尖蓝莓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江婷婷

产业链成贫困户“增收链”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江婷婷

都匀市根据全市资源禀赋,找准特色,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让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从中获益。

“以前动员群众搞发展,大家担心‘放空炮’,现在发展旅游,大家看到了成效,带着做什么他们都支持。”都匀市毛尖镇工作人员罗锦明对现在镇里的变化感慨道。

脱贫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都匀市根据全市资源禀赋,找准特色,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激活脱贫发展的内生动力,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都匀市以绿色经济为导向,立足“四型产业”和市场需求,突出自身资源禀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毛尖茶、海花草、保供蔬菜、优质大米、养牛、养鸡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种养殖等山地农产品加工业,茶旅融合、水文结合、高山峡谷等山地特色旅游业,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让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从中获益。

分享旅游产业价值链

“一会儿就有游客来了,我得赶紧准备准备。”8月15日,都匀市毛尖镇包阳村农家乐老板杨庆柳早早就起床,着手准备食材、打扫卫生。

说起现在的生活,杨庆柳说:“要不是政府为我们重新改造了房子,修好了内部通村道路、串户道路和外部道路,提升了村里的绿化环境,恐怕现在也发展不起旅游。”

近年来,毛尖镇打破传统农业模式,聚合旅游发展要素,创新旅游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扩大农村百姓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水平,探索出一条依靠“青山绿水”的致富路。

毛尖镇独特的旅游资源体系,以其广阔茶园和优美自然景观为生态基底。结合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多彩景观,按照茶旅融合发展的思路,毛尖镇打开了旅游大市场。

2014年,毛尖镇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包阳村作为其中之一,对村里的道路、环境、房屋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

以前,杨庆柳一直在外打工维持生计,一家生活比较艰难。得知家乡正在轰轰烈烈地搞乡村建设时,他决定回家创业。

“以前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在外地打工,根本无暇照顾家里的老小。”提起以前的日子,杨庆柳显得有些心酸。

“回家之后,我就琢磨着用打工的积蓄作本钱装修自家的房子搞农家乐。”2014年,“三和农家乐”饭庄诞生,杨庆柳也由以前的打工仔变身为小老板。“节假日一天接待上千人,年收入40万左右,一家人也很满足了。”

沐浴着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旅游春风”,杨庆柳的不少乡亲,都纷纷回到家,开起了农家乐和旅馆,日子越来越红火。

据罗锦明介绍,现在村民们大多办起了农家乐、茶楼、酒吧,还准备了特色餐食和民族特色表演,迎接八方来客。每逢节假日,每天都有近万人涌入毛尖镇观光旅游,旅游业带来了商机,成了致富门路。

数据显示,2016年,都匀毛尖镇茶山共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为当地群众创收2000多万元。

“一村一品”点石成金

把农产品做出特色、做出规模,在都匀市平浪镇,“一村一品”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有力“助推器”。

走进平浪镇共和村,微风轻拂,空气中飘来蓝莓的香甜味儿。

共和村自实施蓝莓种植示范项目以来,种植面积由2013年的150亩,增加到2015年底的3000亩,扩大了20倍,带动贫困户80户,100人就近就业,人均年纯收入已超过5000元。

“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今年又增加了1000亩的种植,全部引种的是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兔眼蓝莓和高丛蓝莓等品种,这些蓝莓将在两年后进入挂果期。”平浪镇副镇长张远发说,过去的共和村,村民经济来源主要是传统种养殖业及外出务工。自实施蓝莓种植项目以来,发展高效、生态、精品农业的意识植根于村民心中,平浪农业生产也逐渐从水稻种植向蔬菜、经果林等经济作物转变。

“为建立村民调整生产结构的信心,让大家看见实惠,今年又投入60余万元的种苗费,经过科学决策,专门引进了近8万株适合当地生长的蓝莓种苗。”张远发介绍。

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给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该项目实施方案明确,由黔南州花果山科技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黔南州花果山公司)进行种植试点,并由公司负责管护、抚育和补植。

“这家公司是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蓝莓系列产品的研发商与生厂商,此前在共和村实施的面积近3000亩蓝莓种植,今年已进入丰产期,产量已达50吨,产值近600万元。”张远发介绍,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培训指导,有实力雄厚的企业做保障,加上当地村民的种植经验,目前平浪蓝莓长势喜人。

黔南州花果山公司的数据称,4000亩蓝莓丰产后,年产值可达800万元,是传统粮食作物的4—5倍,可让果农大幅增收,可新增就业100多人。

经济账外还有生态账:蓝莓项目是经济和生态兼型的树种,合理密植有效管理后,一般两三年就能成林,增加共和村的森林覆盖率。

“根据生长规律,果树一般是两年挂果,三年丰产。今年增加的1000亩蓝莓待收成后,产值将突破800万元。那时村民又将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张远发说。

近年来,平浪镇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思路,不断提升当地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标准。

结合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挖掘特色产品、打造名优品牌,规划建设凯口村蔬菜基地、沙拉和村养牛基地、平浪村西瓜基地、文峰村野鸡养殖基地……不仅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树立品牌,也赢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

如今,在平浪镇,“一村一品”已成为一种特殊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组织方式,也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从过去单纯依靠一头猪、一亩田,进一步发展到一亩林、一亩果,培育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促进了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合作与共同发展,带动了贫困户的增收致富。

园区拉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产业扶贫要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以保障生计无忧、走向富裕。图为都匀贫困家庭子女在绿茵湖产业园区企业学习电子技术。(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岳振 / 摄)

都匀市突出自身资源禀赋,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让广大贫困群众从中受益。图为墨冲镇良田坝蔬菜长势喜人。(都匀市扶贫局供图)

为带动更多当地贫困户就业,绿茵湖产业园区不断探索做好园区企业用工、贫困村就业需求调查,搭建起信息互通桥梁。

通过深入园区企业,了解建设生产情况,绿茵湖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部门有效收集用工需求信息,同时,通过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驻村干部日常巡访等方式,收集贫困村就业需求等情况,为企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架起信息通道,创造出“园区+脱贫”的新模式。

来自文明村的鲍燕萍,正在都匀市山地牌低速汽车制造项目生产车间进行驾驶室的附件组装。

今年35岁的鲍燕萍,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从一个地道的农民变成这里老资历的附件组装人员之一。拆除、安装、紧固,这些工作技巧,她烂熟于心,已经可以带新人了。

“2012年,我应聘到园区上班,当时就希望一直工作下去,在这里上班,既能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又能照顾到家人。园区到我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鲍燕萍说。

同样是就近就业,在园区内炬实科技智能终端、黔源盛通复合材料、绿卡能科技、贵天下茶业等企业的各个厂房、各个生产车间随处可见。

目前,园区入驻投产企业84家(工业企业5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201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9.96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68.76亿元,解决就业9334人。

绿茵湖产业园区位于都匀市西郊。园区依托周边资源优势及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采取产城旅融合发展的方式,在产业发展方面以推动机械(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现代物流、旅游健康服务业四大板块为园区主导产业支撑。

都匀市嘉予新能源科技发展公司厂房里(以下简称嘉予新能源公司),机台上工人们正在聚精会神地操作,他们大都是来自附近的村子,不再外出打工,回到了家乡的园区就业。

20岁出头的莫明桃,来自园区附近斗篷乡一户贫困人家,去年底成为嘉予新能源公司的一名销售员。

“之前我是在市里一家餐饮店当服务员,去年看到公司招聘信息,就决定来试一试。现在不仅每月能领到4000元的工资,还可以学到不少东西。”莫明桃告诉记者,比收入增加更加有意义的是,公司会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在这里她学到了不少销售技巧,提升了自身的工作能力。

嘉予新能源公司总经理刘彬介绍,公司一线用工大多都是用的周围村民,他们大都来自于产业园区附近的林茵村、绿茵湖村、文明村、邦水村,现在公司一线员工的薪资水平远远高于当地最低工资基础,按照政府界定的贫困户收入,现在公司固定员工的收入高于贫困线的三四倍。

(责任编辑/岳振)

猜你喜欢
都匀市毛尖蓝莓
野猴闯入蛋糕店吃“霸王餐”
蓝莓
舌尖上的一缕茶香
试论信阳毛尖商标保护的困境与对策
阳光体育背景下都匀市中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分析
甜甜的蓝莓果
蓝莓的光泽
雪芽芳香都匀生“三绿一红”第一名
都匀市挂牌成立老干部党校
都匀市召开2016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