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程星
抵耳村的山水问答
文_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程星
山下种樱桃,山上种茶林,清澈的天然水引到村里游泳池中。依托山水好资源,六枝特区落别乡抵耳村改变思路,走出脱贫新路子。
抵耳村樱园山庄。
“日子怎么才能好起来?”在六枝特区落别乡抵耳村,村民守着家门口的山水无数次地问。
如今,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村里不到半米宽的泥巴路变成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多数村民都修建起楼房。日子越过越好,抵耳村人曾经的追问,在山水间找到了答案。
粮食产量低、土地撂荒、无人管种,荒草满山——这是抵耳村的旧貌。
2012年,听说有公司要流转土地种樱桃,村委会主任陈德超上门自我推荐:“我们抵耳村最适合种樱桃。”的确,抵耳村的樱桃好吃,在当地是出了名的。
经土壤检测后,公司决定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1200亩土地,并和村里签下30年合同。“流转费每5年递增一次,每次增加200元。”村民伍国海因腿有残疾,曾将家里3亩地送人耕种,每年收回粮食还不够吃。土地流转后,他算了算账,比以前划算多了。
接着,抵耳村又引进公司在山顶种茶叶。樱桃园和茶园共惠及300多户村民,其中贫困户占三分之一。除了每年固定流转费,还优先聘用当地村民到基地务工。
村民韦永琴家里6亩多土地流转后,她就在樱桃园务工。施肥、除草、剪枝……一个月有2000多元工资。
“山下种樱桃,山顶种茶叶,山腰也不能空着。”陈德超说,村里准备用多年积累的村集体资金成立公司,用山腰土地发展产业,还计划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山上资源。
山还在那里,但山已不是那座山。
“原本是荒山涵洞里的水,要用水泵才能抽出来。”24岁的艾倩是抵耳村党支部书记,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她,没想到村里的天然水能派上大用场。
2016年,随着落别乡小城镇项目建设“1+N”项目的实施,抵耳村争取项目规划了1300平方米的浪波湾游泳池,水源便来自涵洞里的天然水。
随着落别乡“四村一居”联建规划,抵耳村与邻近三个村及落别居委会成立联村党委,引领产业连片发展,规模化经营。
落别乡的旅游业已由点变线,由线变面,形成产业生态链。艾倩说,抵耳村的游泳池现在是最热的点。“从今年6月24号试营业以来,平均每天收入8000元左右,周末门票收入不低于1.5万元。”
村民薛明刚和80多岁的母亲住在一起,家里几乎没有经济来源。游泳池开业后,他担任保安和救生员,每月工资2400元。“再加上特惠贷入股,每年分红3000元。”薛明刚家一下就摘掉了贫困帽子。
“扶贫不是独角戏,而是集体舞。”陈德超对扶贫工作深有感触。
他说,村里成立脱贫攻坚小分队,建立了贫困户动态销号管理台账,将贫困户面临的生活困难逐一解决、逐一销号。同时,开展党员示范助脱贫,村支部委员张顺棚在外包工做建筑,带着8个贫困户家庭村民务工,每人每月收入达4000元。
此外,村里组织自主创业等培训,帮助农户拓宽发展思路。“下一步,要依托山水打造田园综合体,同时将村寨传统布依文化融入旅游,发展庭院经济。”艾倩说,要让抵耳村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致富。
(责任编辑 / 顾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