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英
【摘要】让孩子学会剪纸、喜欢剪纸、创造性地剪纸不再是“美好想像”。在与剪纸艺术一路同行的路上,我们感受着她的博大,触摸着她的精深,剪纸活动策略也在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下不断刷新,成为可供参照执行的“指路明灯”。
【关键词】欣赏范例 攻克难点 操作练习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13-01
让幼儿喜欢剪纸,轻松掌握剪纸技能,实现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剪制等,这些问题曾经一度困扰着我们。经过多年的摸索尝试,剪纸活动的实施策略一一凸显,了然于心。
一、欣赏范例,突出一个“趣”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欣赏范例,让幼儿在声音、图案的完美结合中感受剪纸的沌朴、纯美,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激发幼儿对活動的兴趣,引起幼儿主动操作的愿望。鉴于此,范例的欣赏必不可少。
二、攻克难点,突出一个“思” 字。
略复杂的内容,要通过分解学习内容、分步实施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并注重引导幼儿猜测验证,举一反三,突破难点,化被动为主动。教师适时地提供帮助,鼓励幼儿不怕失败,勇敢尝试。
三、操作练习,突出一个“选”字。
在操作之前,我们都会提供几组不同的学习材料,简单介绍后让幼儿自由选择。一般来说,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以下四种。
(一)示范演示,听讲解。在剪纸活动,教师通过直观的示范,结合口头讲解,把抽象的折剪方法变为具体的、可直接观察到的东西呈现出来,从而让幼儿理解并学习。
(二)图示教学,靠理解。“图文示意”教学法,即通过简要的符号、线条、箭头等构成特有图文式样,形成有效施教的教学方法。从中班年龄段开始,我们就有意识地让幼儿看图示来学习。这一方法逐渐成为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的方法。
(三)步骤展示,靠观察。按作品完成的步骤,依次提供每完成一步的实例供幼儿来学习。这些实例可供幼儿反复摆弄,方便幼儿比较前一步和后一步的差异,从而寻找折剪的方法。
(四)还原作品,找窍门。提供成品,让幼儿把作品还原,自己寻找折剪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方式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实践操作前,我们一般鼓励想挑战自己的孩子去试一试。
四、增加趣味,突出一个“乐”字。
《纲要》明确规定:“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幼儿园剪纸活动中,我们围绕“如何让剪纸活动游戏化”上面大做文章,对提高活动的趣味性作了很多的思考和实践。
(一)儿歌释疑,疏通难点技巧。大班幼儿学习剪“喜”时步骤繁多,容易混淆。我们自创剪“喜”儿歌:一楼剪到剩阳台,二、三、五、六剪房间。还有四楼和七楼,少了两剪不好看。学会了儿歌,幼儿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二)材料帮助,增强作品美感。为解决幼儿造型困难而提供一些辅助材料,模具就是其中的一种。模具是用透明的双层塑封纸做成的各种蔬果、花草、剪纸符号、纹样等造型。孩子们可以利用模具在底稿上排列、组合,获得生动、丰满的构图后描摹下来,再按着描摹的痕迹去剪制,得到的作品更显美感。
(三)情境游戏,杜绝审美疲劳。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游戏情景,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在剪纸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大量运用情境游戏的实例。
(四)做手指操,避免操作疲劳。剪纸活动对幼儿手的动作要求较高,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一种挑战。这时我们会鼓励大家一起做做手指操来轻松一下。
五、作品展示,突出一个“赏”字。
剪纸作品的独特艺术价值,让我们在评价作品时更多的是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给予肯定鼓励的同时,适当提出下次努力的方向。并形成妥善保管幼儿作品的习惯,保存在成长档案里或者装裱存放在幼儿园剪纸室,以此来激发幼儿自信,保持对剪纸活动的持续兴趣。
六、活动延伸,突出一个“用”字。
它突出的“用字”,包括“实用性”、“再利用”两个方面。
(一)剪纸区,场地的实用性。没能及时完成作品或者剪制失败的孩子可以去剪纸区继续操作;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将它作为创新实践的场所。总之,剪纸区对班里每个孩子来说都是绝好的练兵场。
(二)其它区,作品的再利用。如剪制的小动物头饰,大一点的可以投放在表演区,小一点的可以投放在语言区,幼儿用自己新手剪制的作品来表演,去讲述,更是别有一种自豪和趣味。
让孩子学会剪纸、喜欢剪纸、创造性地剪纸不再是我们的“美好想像”。 随着剪纸活动的深入开展,剪纸活动策略也在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下不断刷新着,成为可供参照执行的“指路明灯”。我们将进一步应对剪纸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研究教师的支持策略,为以最终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终极目标而铿锵前行。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