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池红茶精制工艺的改进

2017-09-16 05:43张启利凌冰朱慧芹杨朝军李翠红李东红
茶业通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切机精制红茶

张启利,凌冰,朱慧芹,杨朝军,李翠红,李东红



安池红茶精制工艺的改进

张启利1,凌冰1,朱慧芹1,杨朝军2,李翠红3,李东红4

(1.安徽省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池州247000;2.安徽省池州市安池茶叶有限公司;3.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石台245100;4.石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石台245100)

安徽省池州市红茶精制原工艺为单线流程,费工费时。安池茶叶有限公司红茶精制创新工艺,一是在原工艺流程上增加了两台滚切机,二是将滚筒圆筛机后的滚切机1的筛孔直径由原来的9毫米改为18毫米,条索稍大一点的红毛茶可以直接进入滚切,提高加工效率。经过改进,新工艺流程效率提高1倍以上。

红毛茶;筛面;茶条;毛抖

由于一家一户生产的红毛茶长短、粗细、轻重、色泽等品质规格不一致,一家一户生产的红毛茶交售到茶叶精制厂后,需要进行复火烘干、滚切、筛分、色选,分为长短、粗细、轻重、色泽等品质规格一致的不同级别,便于出口销售。但池州市安池茶叶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贵池区牌楼茶叶精制厂,原工艺是单线流程,筛面上的茶需要屯积起来,重新再精制,费工费时,另外,滚筒圆筛机后的滚切机1的进茶孔直径小,条索稍大的红毛茶难以进入滚切机,需要人工挤压茶条才能进入,影响精制功效,下面对原工艺和创新工艺分别进行介绍。

1 原精制工艺

安池红茶原精制工艺流程(见附图1中的A、C、E、F、G流程)。

A流程:毛茶复火烘干→滚筒圆筛(分为筛面下的本身段茶和筛面上的滚筒圆筛头子茶,本身段茶经过毛抖机5,毛抖机5筛面下的茶进入平面分筛机,毛抖机5筛面上的茶进入滚切机5再输入毛抖1,滚筒圆筛机头子茶进入滚切机1)→滚筒圆筛头子茶经滚切1→毛抖1(单层抖筛,分为原身茶和长身茶,筛面上茶为原身茶,筛面下茶为长身茶,长身茶进入平面分筛机,原身茶再经滚切2进入毛抖2)→毛抖2(再分为原身茶和长身茶,长身茶进入平面分筛机,原身茶再经滚切3进入毛抖3)→毛抖3(三分为原身茶和长身茶,长身茶进入平面分筛机,原身茶再经滚切4进入毛抖4)→毛抖4(四分为原身茶和长身茶,长身茶进入平面分筛机,原身茶屯积重新精制)→长身茶进入平面分筛(C流程)。

C流程:毛抖长身茶(毛抖机筛面下的茶)→平面分筛(分为5、6孔茶;8、10孔茶和筛面上的头子茶,头子茶屯积重新精制)。

E流程:平面分筛5、6孔茶→分别进入紧门机(双层抖筛机)(紧门机的头子茶在原工艺中是屯积起来重新精制,在创新工艺中是进入D流程滚切7滚切)→G流程(单机操作流程)。

F流程:平面分筛8、10孔茶分别进入G流程(单机操作流程),但除去阶梯拣梗工序。

G流程(单机操作流程):平面圆筛(分粗细,有大5、小5孔及相应两头子茶、一个脚底茶6号)→风选机(分轻重,正口为重,负口为轻)→阶梯拣梗机→色选→紧门机(双层抖筛机)(分长短级别23456级茶)。

以上流程中平面分筛机筛面上的头子茶和毛抖4筛面上的原身茶进入仓库屯积再重新开始上面的循环,耗费工时,重新循环又要耗费能源,不利于生产效益的提高。另外,原工艺流程中滚筒圆筛机后的滚切机1的筛孔直径只有9毫米,条索稍大一点的红毛茶不能进入滚切机,需要人工挤压茶条才能进入滚切机。

2 新精制工艺

2.1改进点一

将安池红茶原精制工艺流程进行改进,在原工艺流程上增加了两台滚切机,将“毛抖4筛面上的原身茶和平面分筛机筛面上的头子茶”分别通过两台滚切机(滚切机6和滚切7)滚切,由振动槽和提升机输送到毛抖1循环工序,不需要进入仓库屯积再重新开始上面的循环(见附图1中增加的B、D两流程)。

B流程:毛抖机4筛面上的原身茶→滚切机6→进入毛抖1循环。

D流程:平面分筛机筛面上的头子茶→滚切7→进入毛抖1循环。

创新工艺增加了B、D两流程,而原精制工艺流程没有B、D两流程,毛抖4筛面上的原身茶占A流程总数1/3的量和平面分筛机筛面上的头子茶要进入仓库屯积,再重新开始原工艺流程循环,多花费工时。

2.2改进点二

将滚筒圆筛机后的滚切机1的筛孔直径由原来的9毫米改为18毫米,条索稍大一点的红毛茶可以直接进入滚切机,不至于堆积在滚切机入口处,省去人工挤压茶条才能进入滚切机的麻烦。

3 创新工艺产生的效益

一般按照原流程操作,精制1500担(75吨)红茶需要18个人,花费45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折合用工810个。按现在的创新工艺流程只要13人,花费30天时间就能完成,折合用工390个。由于原工艺将平面分筛机筛面上的头子茶和毛抖4筛面上的原身茶屯积到仓库,装袋及搬来搬去再复火等增加了碎末,原工艺工夫红茶的精制率只有72%,其余为茶梗7%,片茶8%,碎末茶13%。创新工艺工夫红茶的精制率为75%,其余为茶梗7%,片茶8%,碎末茶10%。创新工艺比原工艺增加工夫红茶3%,减少碎末茶3%,按平均出口工夫红茶20000元/吨,碎末茶9000元/吨计算,创新工艺比原工艺每吨增加330元。原工艺还要增加茶条再烘的能量。创新工艺流程省工省时,工时减少50%以上,精制率提高3%,且操作方便。

附图1:

(责任编辑:蒋文倩)

2016-08-10

S571.1

文献标示码:B

1006-5768(2017)03-133-002

猜你喜欢
切机精制红茶
《幸福的红茶时光》
花生替代精制谷物或有益心血管健康
基于SolidWorks桥式切机建模与仿真研究
蜜香红茶
Happy Afternoon Tea
九思膜过滤技术在一次盐水精制中的应用
九思膜过滤技术在一次盐水精制中的应用
野马追倍半萜内酯精制工艺的优化
基于发电机响应的切机控制算法研究
基于风险量化的孤网高频切机协调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