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的要求。为了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我校开展了以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改革。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浅析
为了真实全面了解我校教改情况,有效改进目前的教学,我们在学习理念,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等方面,对全年级768人开展了学情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38份。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和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一、主要成效
(1)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得到大部分同学的理解和支持。全年级43%的同学赞成,24%不赞成,33%态度不确定。
(2)教学效果有一定提高,能够通过教师导,自己学把握教材重点,难点。42.3%认为能够把握住教材重点,难点。认为不能或不确定的分别为28.3%和26.4%。
(3)合作意识增强,遇到问题能够采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合作意识增强的占56.4%。下降的占14.4%,不确定的占29.2%。通过问同学解疑的占 63.3%,也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合作意识的增强。
二、主要问题
1.教改方式单一,有待探索和改进
目前所有科目以印发导学案为标志的教改方式,赞成者只有20.3%,不赞成和不确定的分别占39.3和40.4%。班级小组建设好的只有27.1%,不好和不确定的分别为28.9%和43.9%。
2.教学效果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教材是中学教学的本,各类资料万变不离其中。好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熟悉教材,领略教材实质。目前我们导学案使用导致忽视教材,对教材变得生疏的占55.5%;不确定的占30.4%;熟悉教材了的只有19.1%。认为自己解题能力提高只有23.0%,解题能力下降了的33.3%;不确定的为43.5%。大多数同学认识到应该合作学习,但做不到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能围绕课题讨论的只有19.5%。不能围绕课题讨论和不确定的分别为38.8%和25.5%,同学反馈意见中发出了“请停用导学案,我们耽误不起的呼声”。
3.学习兴趣,学习时效有待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大量的导学案发放,同学们成了被动完成导学案的机器,抄袭成风,并为此花费大量时间。老师上课成了导学案的练习课,没有机会和时间向学生传达更多的信息,思维受到局限。调查显示,55.0%的同学认为学习时间增加了,31.6%认为减少了,13.1%不确定。由于是被动,勉强,学习兴趣提高的只占32.2%,下降的30.5%,不确定的36.7%。遇到问题主要采取问同学(63.3%)、等老师解答(43.5%)等方式解决,能够自己查教材和资料的占33.7和31.7%。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真分析原因,寻找对策。要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导学方式多样化,减少导学案的数量,提高质量,引导学生钻研教材,学会自主学习。导学方式多样化,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图文,视频、情景,设疑等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内容又可以使用。导学案数量要减,不一定每堂课有导学案,教材提供的探索思考比各类资料编写更经典,要好好利用。比如政治学科,一课书有一个够了。关键是提高质量,引导学生钻研教材,而不是脱离教材。新课改教材问题探究要精心设计,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熟悉教材,学会看书,学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切忌将学案编写作业化,搞成又一本“练习册”,加重学生的负担。
(2)完善激励和监督机制,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明确小组成员责任。强化小组团體激励机制,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如活动秩序、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等;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
(3)课程安排与教改相适应,让学生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增加自习课,阅读课(包括电子阅读课)。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这些课可分到各科任老师督查,规定查阅任务,分工合作完成。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仅仅局限在本班教室四十五分钟这个狭小时空里。兴趣提高了,他们就会在课后主动去探究学习了。
(4)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在新课改下组织、引导学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实现“授鱼”到“授渔”的角色转化。教师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亲身体验获得知识。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气氛,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为学生开辟自由发展的空间。当然,面对生源一般,学生自觉性不高,依赖性强,调动难度大。教师更要提高组织、引导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学校也应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机制。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
贺攀贵(1983.08—),男,汉族,籍贯:湖南娄底,单位:湖南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职称:中教二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政治。
报刊荟萃·上半月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