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昆仑
摘 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其将历史事实与思想政治理论相融合,从而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坚实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仍旧暴露出一些问题,制约了该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此,如何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了每一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所需要切实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目标出发,结合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究。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目标 问题 课程改革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教学方向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主义精神。学生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其能够全面了解国情、国史,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历史、国家、人民为何坚定不移地选择了马克思主義、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为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目标
欲开展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首先应当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目标。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所要达到的一种预期效果,其是制定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明确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全体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并对该课程提出了教学要求(目标)。
1.1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
毛泽东曾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我们知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大学历史专业学生的历史课不同,其更加侧重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途径。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从历史事实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历史事实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政治理论知识)。
1.2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
大学生处于一个风华正茂、思想活跃的人生阶段,他们锐意进取、敢作敢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这是他们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优势;但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不良思想、不良风气的侵蚀。我们看到,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各种问题,例如,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不坚定、社会责任感缺乏、价值观扭曲、情感淡漠、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针对大学生群体所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广泛开展各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承担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固化
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分析,其主要是向学生阐述中国近现代史实,引导学生探究相关历史问题,得出基本观点和结论。总结起来即是“两个了解(了解国史、了解国情)”和“四个选择(历史和人民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与初高中历史以及其他思政课内容相重叠,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程的新鲜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许多教师往往采用了“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翻来覆去地讲解同一段历史,灌输同一种理念,导致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产生倦怠感。
2.2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仍旧沿用单一的、陈旧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成果不尽人意。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他们的思想情感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政治复杂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而追求一种“智、情、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纵观大多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其仍旧沿用“你听我讲”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无疑拉远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课堂参与感。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3.1全面正确地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
全面正确地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不仅是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也是取得高质量教学成果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全面正确地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3.1.1吃透教材,专题教学
教师在备课时切不可“囫囵吞枣”,应当正确梳理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之前的关系,吃透教材知识点。内容多、课时少、任务重一直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所面临的一大重要难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针对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突出重难点。教师可将教材内容简化为一个教学体系框架,根据教学侧重点的不同,划分专题进行讲授。例如,将清政府末期到辛亥革命之前这一阶段划分为第一个专题,重点讲解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内容;将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之前这一阶段划分为第二个专题,重点讲解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共产党那一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将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划分为第三个专题,重点讲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内容;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着这一阶段划分为第四个专题,重点讲解新中国早期的探索历程;将改革开放之后这一阶段划分为第五个专题,帮助大学生深刻深知国情,了解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同时明确大学生应当主动肩负的责任。通过这种专题式教学,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有利于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和教学针对性。endprint
3.1.2“两个结合”,强化引导
所谓的“两个结合”,指的是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毛泽东曾指出,政治课应当鲜活有趣,要教会学生一些为人在世的道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就是要应用该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将历史史实与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或某一类社会现象相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分析、探究焦点问题或社会现象,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不是呆板枯燥的说教,而是一门具有独特作用和魅力的学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应当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查阅历史资料、进行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题的歷史调查;组织观看相关影像资料;撰写历史论文等)相结合,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迁移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同时在社会实践中印证、补充和完善理论知识。
3.2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上文已经提到,单一的、陈旧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习积极性下降。为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应当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1转变教学理念
笔者看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化教育”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教师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尽可能地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某些历史观点作为契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身的见解。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谈论:有人认为,殖民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你们怎么看;有人认为,如果没有西方国家的侵略,中国将长期处于“沉睡的状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打乱了中国发展的进程,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就沿着清朝新政的路子走下去,进而更快实现现代化,这个观点正确吗,说说自己的理由。通过这一类开放性话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中,从而营造一种积极的、融洽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2.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设备是辅助教学的有效措施,教师应当适当采用多媒体授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内容较多,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制作成PPT,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学压力;同时,多媒体设备直观而多样的表现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教师可适时播放相关影像资料,用于对教材内容的强化和补充,同时也起到烘托课堂氛围的作用。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形式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历史话题讨论、个人查阅资料撰写历史论文、阅读相关历史著作并写下读后感、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并写下观后感、参观历史博物馆等。
4总结
综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其承载了提升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仍旧存在着教学内容固化、教学模式陈旧的问题。笔者认为,课程教师需要全面正确地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努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晓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3):85-89.
[2] 李利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5):121-122.
[3] 王元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5):848-849.
[4] 王淑艳,曹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56-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