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爱军+邓芳+杨遥+段朋飞
摘 要 普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以《普洱学院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方案》为指导,根据转型发展对师资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找出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师资队伍转型发展的具体策略,构建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多元培养模式,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成绩,有效提高教师教育实践质量和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经管院的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优质高效地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助推普洱学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
关键词 双师型 多元培养 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地方高师院校在聚焦综合改革,推动转型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过程中,要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适应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应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挑战,做好规划,抓住重点,正确处理关系,优化队伍结构,优先保障建设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在探索与实践中推进学校由“新建”转向“新型”。
1转型发展中经管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自身的特點,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特殊性,目前普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
1.1“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
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教师的素质存在许多问题,如应用性学科的教师理论知识水平较高,而教师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少,实际经验不足,导致了学生所学知识受限,缺乏实践能力,而“双师型”教师一方面了解相应的教学规律,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从而进行相应的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又具有基层、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能够指导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因此,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化改革,培养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国家要求专业教师中“双师型”和具有行业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不低于50%,经管学院虽然从行业企业引进了烹饪大师,从行业协会引进了专业人才,但目前“双师型”教师比例仍偏低,仅为38%,部分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经验不足,不能够满足实践教学要求,也不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1.2目前评价体系不利于师资特色建设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与待遇是紧密挂钩的,教师的岗位聘任、工资薪酬、福利待遇与教师的职称高度关联,高校教师普遍重视职称评定,而职称评定的条件要求偏重于学术水平,不管什么类型的高校,其评价的条件基本一致,缺少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而采取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方式,导致职称评定只重论文、科研等学术性指标,急功近利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教师的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等评价中,缺少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发展的人才评价方式,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特色建设。
1.3师资的“应用型”素质特色不够突出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的基本要求,第一应具有扎实的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第二,应具有良好的专业实践知识和相应的行业知识,具备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大都是在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的教学环境下培养下来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与人才培养的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家规定应有完善、合理、可行的“双师型”队伍建设方案、专职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学院成立之初也缺乏这些规章制度。
2师资队伍培养模式探索和建设措施
2.1构建高层次“双师双能型”教师多元培养模式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计划,并逐年进行滚动修改,其中“双师双能型”教师是重点建设项目。以旅游服务贸易专业群建设为抓手,经过系统的培养,专业群教师应成为适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需要,具备“四种能力”和“双重资格”的新型“双师型”教师。
(1)课程建设能力:教师应具备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建设所必须的市场调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资源建设能力。
(2)教学实施能力:教师应具备遵循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所要求的课程分析能力、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3)岗位技术能力:教师应具备完成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所必须的生产操作能力和技术指导能力。
(4)行业企业实践能力:教师应具备不断深入行业企业提升自我职业素养所必须的专业技术实践创新能力、专业理论研究能力、行业企业调研和管理能力。
(5)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所任教课程对应旅游服务贸易专业群工种的中级以上级别职业资格证书。
2.2“以赛会友,以赛促教”实现教师队伍综合实力提升和优化
为教师提供参加国家各类职业技能比赛的机会。“以赛会友”,让教师加强与其他院校师生以及行业企业的交流;“以赛促教”,让教师在大赛中检验教学能力和效果,进行反思和改进。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把行业新气象专业新资讯“带回来”,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综合实力的优化。
2.3营造“产学研用”共同体创新机制和资源共同体互助机制
以“科研反哺教学”为思路,鼓励教师参与横向纵向科学研究,包括各种类别科研项目、专著和教材编写等,实现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共同提升。结合旅游服务贸易专业群的特点、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人才培养平台的综合功能,为普洱市乃至云南省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以培训鉴定、就业创业、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决策咨询等为核心,营造“产学研用”共同体创新机制和资源共同体互助机制。
3齐心协力抓落实见成效
3.1人才培养出实效
旅游服务贸易专业群教学研究团队指导培养的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屡获殊荣:参加2015年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个人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参加2016年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团队赛)二等奖1项,导游服务技能(普通话)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2017年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烹饪技能一等奖1项,2等奖1项。就业与社会评价方面: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到企业调查走访、企业来学校交流等形式,自2014年以来培养的学生,就业率100%,用人单位给予了极高的好评,部分同学进入到政务接待工作,受到中央首长的表扬,得到海南省省委省政府领导充分的肯定,为政务接待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2教研成果出影响
旅游服务贸易专业群教学研究团队承担了教育部行指委、职成教司重点研究课题《餐饮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项目编号:2014RCXQ045,项目经费:10万元,结项优秀),课题分析了中国餐饮业发展趋势以及餐饮行业人力资源队伍现状,对全国餐饮专业设置、人员规模、就业情况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就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和职业教育培养供给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教育部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向社会发布,这是第一份由我省承担的全国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报告;通过系统研究和专题调研,撰写了《云南省餐饮业发展调研报告》、《云南餐饮业产业化发展研究》等系列报告,引起了省委主要领导的重视,为省政府出台促进餐饮业发展的政策(2009第91号文件)提供了决策支撑;2015年联合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撰写的《云南小吃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为云南省出台《舌尖上的行动计划》规划了目标与路径;课题组联合世界中国餐饮业联合会和中国全聚德集团,编辑了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餐饮产业蓝皮书(2016)》,该书被遴选为使用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标识的院外皮书之一(300本中遴选出55本);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建成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多媒体一体化课程资源(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微课程、网络课程等),每年为5000左右学习者提供课程学习服务;同时进行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云南风味菜肴制作》《云南风味面点制作》《大学生实用礼仪》等专业系列教材的开发,带动了云南省酒店餐饮教材建设,为推动酒店餐饮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青嵩,杨宇孛,梁静等.重庆四所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7):32-36.
[2] 敬再平.地方高师院校师资队伍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发展[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4):52-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