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丽++崔莹
摘 要: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人才培养的特殊意义在于既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工商管理类专业作为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应用型专业,未来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在培养过程中,对人才的评价体系也构成了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本文尝试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3+4”分段人才培养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并分析评价指标的应用思考,以切实保证分段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3+4”分段人才培养 工商管理类专业 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c)-0184-02
1 建立质量评价指标的必要性
1.1 完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保障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中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的重心是技能的熟练程度与职业的匹配程度。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中职重视宴会摆台、斟酒、客房清洁能力等操作技能,属于基础性教育。而本科阶段的高等教育则要求人才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对基层人员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技能方面的指导,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以胜任管理者的工作岗位。分段培养能够将二者有机结合,通过恰当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二者有效的衔接,通过编制有针对性的教学、考核、管理等方案,形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高等教育,完善本科层次的教育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保障。
1.2 分段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保障
工商管理类专业研究的是赢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分段培养的学生则要求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储备,又在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有着较高的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感。分段人才培養质量评价指标能够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以及人才培养规格的规划方面起到针对不同培养阶段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培养方法,式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适应每一名学生的发展需要。
1.3 分段培养过程和模式的保障
构建分段培养质量评价指标能够在培养过程当中监控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课程、考试、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所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检验与评价。以此将学生的知识素养培养、专业技能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养成等有机的进行结合。达到全面观察与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
1.4 分段培养机制建立的保障
分段培养的机制是保证人才培养顺利运行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环境的反映。在良好的机制运行下,人才培养涉及到的学校、学生、教师、企业这些利益相关环节都会受到良好的影响。质量评价指标保障在这种运行机制下,保障教学管理能够更多的关注到人才培养的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关注到企业的需求,保障人才分段培养的质量。
2 构建“3+4”模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
2.1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的建立要从人才的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方面建立,达到对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评价的目的。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通过“3+4”模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表进行评价指标的制定,专业知识结构当中的指标包括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的管理等专业知识,包括出入境管理等工具知识以及文化、地理等相关知识;能力结构指标则包括酒店、旅行社技能操作岗位的操作能力,在高星级酒店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旅行社企业的外联销售能力以及在相关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沟通能力等;个人素养指标则包括旅游企业职场素养、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感、旅游企业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
2.2 评价方法
2.2.1 专家测评
按照评价指标当中的具体评价内容,每一项内容设定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五个级别,采用定性评价方法与主观评价方法结合进行测评。主观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内专家进行专家测评,为了保证测评的准确性与专业性,首先要组织专家会议,通过专家的交流与评议,按照具体指标内容对人才培养质量做出相关评价;接下来运用专家打分表,将指标体系当中的每一项内容邀请专家按照等级进行打分测评,收集专家测评信息后进行分析与总结,在此反馈给专家进行下一步测评,最终得出测评结果。
2.2.2 评价结果分析
(1)建立日常学生评价档案,跟踪平时质量。
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进行建档并跟踪学习质量。日常学习档案中要包含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职业素养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等诸多方面进行质量评价,最长以月为时间周期进行定期跟踪评价。这样,可以使中职与本科院校共同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帮助中职与本科院校增强合作,增加彼此在衔接过程中的顺畅程度,保障在衔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2)转变传统人才评价标准,保证输出质量。
“3+4”模式要求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因此在考核标准方面,要严密跟随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即在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平等诸多方面都符合行业的需求,同时还要考量学生在企业当中的可持续力及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因此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包括能力水平评价、学习能力评价、中职阶段学习成果评价等,也尽可能的邀请企业参与到评价过程当中。
(3)衔接质量保证的持续改进。
通过教育管理部门的监督与评审,及时发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并及时制定预防措施。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是保障衔接培养人才质量的有效手段。由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的专业审核与管理,更加有利于提高衔接培养的执行水平,及时发现系统存在问题的有效管理手段,也是提高衔接培养水平层次的专业监测手段。
人才培养质量的测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在测评过程中存在主观性的因素,因此要求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测评指标设定要符合测评的要求,并将每一项评价指标进行最大程度的细化,以保障测评结果的公正性与准确性。
工商管理类专业 “3+4”模式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关键因素在于测评指标的制定以及行业专家的专业评价,在中职与本科两个阶段的顺畅衔接与互相合作的运行机制下,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能够在学校、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质量保障及监督机制,进而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推动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性改革,使“3+4”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JamesR,Evans,Willian M Lindsay.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M].焦叔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朱能军,贺静伟.中高职课程及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50-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