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治
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变革,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以及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社会生产、生活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实现我国电力管理效率、质量的提升,实现电力系统安全性、稳定性的增强,我国的电力部门加强了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计算机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电力自动化;系统应用;技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由此促进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诞生以及运用,从而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一般而言,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促进电网自动化监控等工作的开展,并带动电力故障等问题的解决,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安全性的提升。目前,我国的电网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故而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为了促进该项作业的稳步开展,工作人员需要科学的运用电力自动化技术,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推广运用,我国的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从而实现了电力一次设备的安全运行,促进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取得。
目前,我国的电力资源在开发、运行的过程中存在资源匮乏、浪费严重的问题。基于此,电力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对于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从而由此促进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的降低,规避不必要的事故、损失。一般而言,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构建,能够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充分发挥,实现对于电力系统的科学预测,并对系统异常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促进各类问题的解决。
二、电力自动化运行方向概述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我国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加强了对于电力自动化运行效率的提升。关于电力自动化运行方向,笔者進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配电环节自动化
现阶段,我国电力部门加强对于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的目的就在于依托自动化系统的构建,而实现对于输电环节的控制,并最终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基于此,就使得在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加强对于配电环节的优化,规划研究时,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起稳定性能较高的实时监控系统,从而实现了对电力供需状态进行有效的监视与预测,并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了解到电力供需的问题,实现了以自动化控制措施为基础,对整个配电过程进行优化,确保供电平衡。关于配电环节的具体流程,笔者绘制了下图,如图1所示。
2.运行管理自动化
前文提到,由于电力部门忽略了对于运行管理的重视和发展,继而导致了高投入、低收入、资源浪费等情况。基于此,就使得依托于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发展,实现对于运行管理效果的提高,并推动配网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提高。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相关人员对因管理自动化进行适当的研究,并采取适当的新技术,从而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系统,并不断地推动整个配网系统高效、有序、健康的发展。
3.监控系统自动化
为了提高电力配网运行的可控性,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于监控系统的完善,从而推动各种运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并为指挥工作实施的依据。
在加强监控系统自动化的优化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立起对故障状态进行检测识别的机制,从而减少了系统的反应时间,控制故障影响范围。而对于不能及时处理的故障,则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警报,并为管理人员提供相关的信息,从而实现了故障的优化处理,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运行管理的综合效率的提高。在监控系统自动化的构建过程中,作业人员需要加强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服务器、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等系统的运用,进而以此为核心实现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实施监督,确保电能分配问题的合理化解决。
三、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变革,我国的电力技术人员在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作业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优化发展。关于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发展趋势,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信息、自动化设备兼容
为了进一步促进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作业人员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电力信息、自动化设备兼容性问题的关注。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往往导致微机型产品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增大,并由此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作业的主流方向。
但事实上,电力系统较为繁杂,故而容易导致电磁环境较为恶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微型处理器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类电磁的干扰而出现误动、死机等现象,不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基于此,作业人员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需要确保上述两种设备的兼容。
2.广泛运用电子高新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催生了视频、红外成像等技术的诞生,而这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也促进了各项效益的取得,并实现了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收集、分析。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对于电力系统数据分析要求日渐提高,进而导致电力技术人员在进行电力图像理解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更高新技术的运用,从而实现了电力系统图像信息的智能处理。
目前,在相关作业的过程中,电力技术人员以及单位需要加强对于模糊技术、神经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推广运用,从而确保电力系统自动化性能的提升。
3.加快电子信息技术更新
伴随着信息处理、网络技术的推广运用,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获得了显著提升,并促进了开放式、分布式的新模式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促进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电力工作人员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需要依据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及时更新电子信息技术,使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不断向前发展。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发展电力事业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运用。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内涵,并就计算机技术在电力自动化运行方向的运用(配电环节自动化、运行管理自动化、监控系统自动化)进行论述,最后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发展趋势(信息、自动化设备兼容、广泛运用电子高新技术、加快电子信息技术更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电力自动化事业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此谋求更高的经济利润以及社会效益,促进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稳步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涛.浅谈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自动化系统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80+82.
[2]林淑娜,林若波.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理论版),2017(9):215-216.
[3]龚超,罗毅,涂光瑜.计算机视觉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1):76-79.
[4]邱小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通信世界,2015(21):173-174.
[5]张作刚.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2015(3):124-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