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王丹凤:岁月从不败美人

2017-09-15 13:16王新同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上海

王新同

6月17日,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盛典在上海大剧院举行,曾出演过《家》《桃花扇》《护士日记》等经典影视作品,并将《小燕子》这首歌唱红大江南北的著名电影艺术家王丹凤获“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93岁高龄的她坐着轮椅被女儿推着登台领奖时,仍衣着入时,容貌气质根本不像耄耋老人。这位曾受邀参加里根总统就职典礼,并随周恩来总理出访多国的一代影后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她如何把自己活成了“不老传说”?

一代影星,为工作苦学理发

王丹凤1924年出生在上海,祖籍浙江宁波,原名王玉凤。她进入演艺圈纯属机缘巧合,因为经营旅店的父亲爱看戏,她便经常陪同父亲前往各个剧院,耳濡目染之下,她渐渐喜欢上了光彩华丽的舞台。

16岁那年,王丹凤跟着邻居去电影公司参观,正赶上电影公司拍摄《龙潭虎穴》,导演朱石麟一下就看中了她,当即让她扮个小丫鬟端茶试镜,没想到她十分上镜,而且非常抢眼。

虽然父母一开始并不同意,但王丹凤还是和导演签了3年的片约,还改了一个更有意义的新名字“王丹凤”,寓意丹凤朝阳。

签约第二年,王丹凤就在《新渔光曲》中担纲主演,初出茅庐的她把一个受尽欺辱又贫穷善良的渔家女演得十分到位。影片上映后,她一举成名,被影迷们亲切地称为“小周璇”。

王丹凤是标准的上海美人,樱桃嘴、杨柳腰、洋派的发型,令无数人为之倾倒。漂亮的面容可以叩开演艺圈的大门,但往往也会被人贴上花瓶的标签,想要走得长远,仅靠漂亮远远不够,年轻的王丹凤看得十分明白。为了提高演技,王丹凤开始疯狂接戏,《三朵花》《丹鳳朝阳》《青青河边草》……5年间,她一连拍了25部影片,在当时上海电影圈的女演员中享有“高产女星”的声誉。后来王丹凤受邀到香港发展,并被港媒评为“沪港四大女星”之一,其他3位分别是李丽华、周璇、白光。

1950年,王丹凤回上海探亲,她看到了一个百废待兴、欣欣向荣的新时代的来临,这让年仅25岁的王丹凤激动不已。不久,王丹凤在爱情的召唤下,抛下在香港打拼出的名气和人脉回到上海。出身于电影世家的柳和清因为欣赏王丹凤的纯朴正派,已对她紧追数载。柳和清不同于一般的公子哥,他是细心体贴的绅士,对王丹凤的感情也是真挚而专情的,两人于1951年结了婚,一生养育了三个女儿。

回忆起新婚生活,王丹凤总是说:“结了婚跟其他夫妻也差不多,小意见总是有的,但他总让着我!”她的话在丈夫柳和清听来质朴、动人。此后,王丹凤每一次拍戏,热爱摄影的柳和清都会为她拍照,这样的浪漫羡煞了周围的人。

1952年,王丹凤加入新组建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出演了《护士日记》《女理发师》等多部影片。

在《护士日记》中,她演的女护士简素华慈母般哄别人家孩子入睡时,轻声哼唱的摇篮曲《小燕子》被广为传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插曲不仅得到了少年儿童的喜爱,也成为几十年来经久不衰的经典儿歌之一。

新中国第一代女护士的形象因王丹凤而格外动人——年轻、勤快、充满朝气、略带娇媚。《护士日记》上映后,许多男性找对象时表示会首选护士,王丹凤更是成为万千男观众心中的偶像。

为了塑造好社会主义工作者的形象,王丹凤在演技上没少下功夫。为了演好小护士,她不仅到上海护士专科学校学习,还访谈了好多即将毕业的护士。出演《女理发师》之前,她专门到南京路理发店拜沪上名剪刘瑞卿为师,向其学习理发技艺。王丹凤虚心好学,没有一点明星架子,天天准时到店里当学徒。很快,只要王丹凤在店里,理发店门前便会排起长长的影迷队伍。回忆起那段经历,王丹凤含笑说:“我只要在店里,外边就会有人敲窗户。后来我就不能去了,还好我已经学会了一些理发技艺。”为了演好农村题材的电影,她会跟同事一起下乡劳动,吃住在老农家里,用心揣摩人物形象。

厄运袭来,与“资本家”丈夫共患难

此后多年间,王丹凤凭借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出众的形象和演技,为广大影迷奉献了《家》《海魂》《桃花扇》等诸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她被评为新中国深受观众喜爱的“22大明星”之一。

1958年,王丹凤随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几百名演员与行政人员一起前往上海北郊的新桥公社下放务农,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当时的柳和清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还是因为是“资本家的后代”,受到了残酷批斗。而王丹凤这位成名于旧社会的大明星嫁给“资本家的后代”,自然也难逃厄运。

当时,有红卫兵小头目曾劝王丹凤:“你下过农村,去过缅甸,受过毛主席的接见,还进过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总理的家门……只要你能跟丈夫划清界限,你的这些不凡的经历足以保证你不挨批斗,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小日子。”但王丹凤毅然拒绝了,她正色说:“他对我那么好,我凭什么要背叛他?不能共患难,那还能叫夫妻吗?”

王丹凤的“不识时务”,换来了“牛鬼蛇神”更残酷地打击。之后,她甚至被红卫兵扣上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如“美蒋特务”“国际间谍”等,除了经常挨批斗,还会遭到那些人的穷追猛打与连续审问。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王丹凤虽然觉得苦闷压抑,但她并不偏激。在丈夫的鼓励下,她每天一大早就来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和大家一起打扫卫生、学毛选、听训话、写交代、挨批斗,直到1968年,在秋风萧瑟、严冬将临的时候,王丹凤被赶到上海奉贤“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

在上海影坛,柳和清对妻子的好是众所周知的。王丹凤的很多照片都出自柳和清之手,就连王丹凤穿的很多衣服都是柳和清给她买的。“他替我买衣服都不需要我去的,只要他看好了,就一定合适。”每每回忆往事,王丹凤的幸福感总是溢于言表,那一刻,什么劳动改造,什么“牛鬼蛇神”,早已烟消云散、恍如隔世,留下的只有爱、支持和理解。

1978年,王丹凤平反后参演了电影《失去记忆的人》。随后,她又与韩非、孙景璐等老演员一起主演了喜剧片《儿子、孙子和种子》,并于1980年与项堃一起主演了《玉色蝴蝶》。从那以后,王丹凤就再也没有接拍过电影,《玉色蝴蝶》成了她告别影坛的封箱之作。那一年,王丹凤56岁。endprint

淡出影坛后,王丹凤并没有赋闲在家。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她经常深入基层,积极参政议政。改革开放30多年来,王丹凤从一个著名影星成长为在上海政协和全国政协会议上频频亮相的社会活动家和文化使者。

1985年1月20日,对于王丹凤和柳和清来说是一个值得特别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夫妻俩应邀到华盛顿参加美国总统里根的就职典礼。这一年,夫妻俩还到加拿大温哥华探望了时年78岁的电影明星胡蝶。“你知道吗?你是大陆第一个来看我的朋友。”胡蝶一见面就拉住王丹凤的手,激动不已。坐定之后,胡蝶将第一杯茶递给了柳和清,她郑重其事地说:“这是上海人的规矩,第一杯茶要先给姑爷。”一番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93岁美丽依然,岁月从不败美人

1989年,柳和清退休后,王丹凤和他移居香港,开了一家名叫功德林的素食馆。素食馆不仅宾客满座,还成为沪港两地文化界人士的云集之地。香港的报纸如此评价功德林:别人开餐馆只管做生意,柳和清先生出身电影世家,又有夫人王丹凤做后盾,功德林就开得颇有内涵和修养,就连开列的菜谱都充满了传统文化气息。

从定居香港的故交林风眠、黄永玉,到华君武、程十发等众多访港老友,还有金庸、蔡澜等香港名人……功德林成了夫妻俩与旧友新知聚会的好地方。台湾星云大师书写的一副“柳和清家王丹凤,功德林中菜根香”对联,更是把主人和店名及菜色轻松地涵盖在一起,见证了这一高级沪式斋菜在香港的发扬光大。

十几年前,夫妻二人把功德林转了出去,年过八旬的老两口又回到上海过起了半隐居式的晚年生活。平日里,他们除了见几个老朋友外,基本闭门不出。除了为贫困山区的穷苦孩子们做公益,他们极少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丹凤和我年纪都大了,什么都看淡了。回沪后,她几乎拒绝了一切采访。更何况,她本就是个不善言辞的人。”晚年说起爱妻,柳和清老先生的言语中依然充满着爱意。

一切顺其自然是王丹凤、柳和清老两口处事的原则与长寿法门。“生活就是这样,有顺境就会有逆境。只要你的心大了,遇到的事也就小了。”王丹凤晚年曾这样向女儿们传授生活经验。此时的王丹凤虽是耄耋老人,但依然保持着雪白的肌肤和清秀的面庞。

那时,王丹凤每天都会和丈夫柳和清牵手去散步,回到家里,他们则一起侍弄小菜园。从年轻到年迈,难得的就是这份陪伴。王丹凤和丈夫柳和清相看两不厌地走过了65年,直到2016年柳和清去世。

每当被人问及她有什么长寿和保养秘诀时,王丹凤都会面带自豪地说:“这多亏了体育运动,而我一个演员能和体育结下不解之缘还与周总理有关呢!”

那是1962年,王丹凤作为中国人民政府代表团成员随周恩来总理去缅甸访问。在北京集中时,周恩来总理请王丹凤和张瑞芳等人到自己家做客。饭后,周总理邀请大家打乒乓球。他先和张瑞芳打了几局,后又邀请王丹凤,谁知,王丹凤连连摆手说“不会”,周总理笑着说:“打乒乓球有益健康,应该学会。搞文艺的千万别忘了运动啊!”

以后,王丹鳳牢记周总理的教诲,不仅学会了打乒乓球,而且迷上了各种体育运动,她还自编了一套“腹部健身操”,每天清晨做一遍。由于长年累月地锻炼,美人迟暮的王丹凤依然保持着苗条的体态,与年轻时并无多大变化。

据王丹凤介绍,打乒乓球不仅能缓解眼睛疲劳,提高视力,还有助于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使脏腑器官的功能增强,让机体充满活力,从而延缓衰老,使人健康长寿。此外,性格开朗的她遇事想得开,平时生活也很有规律,并长期保持着素食的习惯。

20世纪80年代息影以来,王丹凤便断了和外界的联系,但在2017年6月17日开幕的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这位93岁高龄的老人竟破天荒地露面了,对此,她笑称自己也不能太宅。王丹凤接受了组委会颁发的“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这次,她依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简单致谢,接受万千掌声的拥戴。昔日的影迷们也从来没有忘记她。在她的画册《春满人间》的见面会上,有很多六七十岁的老影迷拄着拐杖早上六七点就排起了队,只为了看她一眼,看她过得好不好。

有人说,王丹凤就像一只孔雀,年轻时独立自信,美得不可方物,让人敬仰崇拜;衰老时就躲在一个远离人群的地方,独自老去。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演员别说息影30多年,就是3年不露面,可能就被观众遗忘了。王丹凤为什么能让人念念不忘?这当然不只是美貌的力量,而是她闪光的人品,是她与丈夫风雨相随的爱情的魅力,以及她身上那种老一辈艺术家对作品的认真和坚持深深打动了“粉丝”们。

如今,王丹凤老人很少出门,除了看看书、看看韩剧,就在家里种些花花草草,捯饬个小菜园。年过九旬的她,至今保持着美人的体面——出门时发型梳得一丝不乱,衣服穿得得体时尚,纤尘不染。岁月不曾败美人,王丹凤在93载人生起伏中活成了许多人想要的样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城投
上海之巅
上海城投
上海城投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上海的新使命
上海“进博”开创未来
第四届CWIEME上海展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