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跑越『热』的马拉松
大约从2015年开始,在朋友圈里晒马拉松成绩的人越来越多,各种运动APP也应运而生,很多人用每天在朋友圈“打卡”来鞭策自己坚持跑步。
这几年,马拉松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惊人。据中国田径协会统计,2014年的马拉松赛事有51场,2015年达到了134场,今年预计将超过200场,而这还不包括难以数计的民间和企业策划的比赛。目前,马拉松赛事已覆盖全国84%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一座城市一场马拉松”的热潮正在席卷全国。
“跑马族”也不断壮大。2014年10月,为避免不久前上海马拉松报名“数小时1.8万个全半程名额被一扫而空”的尴尬,北京马拉松采用了摇号方式确定参赛资格,中签率只有14.2%。随后,广州、厦门、杭州、重庆等城市,也纷纷加入了摇号大军。2015年更被誉为前所未有的中国“马拉松年”,约有150万人次“跑马”。“跑马”可谓一票难求。
“高热”下乱象频出
然而“高热”的马拉松赛事,却伴随着受伤、猝死、混乱等诸多问题。
马拉松是一项考验耐力的运动,绝非一般人可以随意挑战的低风险运动。但为了达到空前的竞赛规模,主办方有意无意地放低报名门槛,裸跑的选手不计其数。马拉松训练对关节和韧带带来的损伤巨大,很多人是在膝盖半月板被磨没了、足底筋膜炎走不了路了,才知道马拉松不是一般人瞎练的。
很多赛事体检环节如同走过场,加之赛事医务监督服务不够专业,导致比赛中伤病和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2016年3月20日的广东清远马拉松,被媒体戏称为“最受伤”马拉松,总计近两万名的参赛选手中,约有1.2万人次接受救治,出动救护车23次,其中送医院救治17人,危重症5人。2015年12月的福州国际马拉松赛上,选手卢某在距起点10.5公里处突然倒地猝死,而这是当年国内因跑马拉松猝死的第5人。
马拉松比赛在很多细节方面还存在不足。在2015年北京马拉松比赛中,一方面出现最后8公里参赛选手满地捡水喝的窘境,另一方面出现选手们由于找不到卫生间,随地方便导致尿流成河的“壮观景象”。
“非洲军团”横扫各大赛事
马拉松比赛也悄然成为一门生意。
近年来,职业马拉松经纪人陶绍明带领他的“非洲军团”一次次横扫了国内各大马拉松赛事,从2015年北京马拉松男子组冠军,到2016年武汉马拉松男子组前三名和女子组的冠亚军。
陶绍明原来是一名国家队长跑教练,2010年成了一名职业马拉松经纪人。2012年至今,他在非洲开设了六家长跑训练营,旗下的非洲选手达300余人。
陶绍明至今保持着同行们难以企及的“江湖地位”,但也时常陷入争议。有人说他“圈养”黑人到中国参赛,所有奖金都被他一家拿走了,打造“黑色产业链”。
前国家队队员李子成是目前中国男子马拉松顶尖的选手之一,也是极少数在一些赛事中打破过非洲选手“垄断”的人。但这两年,他明显觉得越来越难了,在北上广深那些大型比赛中,他能进入前八名已属难得。
有人质疑,这种只属于非洲长跑精英的比赛只是看起来很热闹,其实是一种伪国际化,对中国马拉松发展没什么好处。
对于这些,陶绍明早已习以为常。他用“愚蠢”来回击质疑,并反复强调这一行的“专业性”。但他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到这项赛事中来:“不管你在哪个城市,有这么一个party,哪怕你不喜欢体育,去感受一下也是多了一种体验,何乐而不为呢?”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