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珍,孙琳珺,王 珏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225)
基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的校园道路景观多样性建构探究的实践
——以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敬文园道路绿地景观改造为例
王元珍,孙琳珺,王 珏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225)
校园作为城市中一类人群的学习、生活空间,许多传统学校区域内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如雨水利用设施缺乏景观性,铺地材料透水性差,排水沟渠和雨水管道设计呆板,缺乏雨水利用的意识和观念。文章针对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敬文园道路绿地存在的景观形式单调、道路易积水和绿地自身条件无法缓解径流压力等问题,进行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在校园中发挥作用的实践探究。同时结合景观设计的手法,对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敬文园道路绿地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达到消纳、减少雨水形成径流,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缓冲暴雨对市政管道的排水压力,延缓洪峰道路,丰富道路景观,改善景观单一性和单调性的目的,同时优化校园环境,并结合SWMM软件得到低影响开发措施对场地雨水处理的效果对比。
低影响开发; 校园环境; 道路景观
1.1 基本情况
实验探究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内(图1)。成都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总降水量为918.2 mm,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暴雨期普遍出现在5~9月, 盛夏频繁出现的强降水天气易造成涝灾。
图1 场地区位
该场地为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敬文园西侧一处道路绿地,约29 m2。场地为近似长条形小区域,场地位于道路尽头,且位置处在校园边界角落,景观品质较差,景观单调、枯燥且参与性较弱。
1.2 存在的问题
经调研分析,实验探究场地及相邻道路现存在问题如下(图2):
(1)景观形式单调,植物群落单一,生物多样性较差。
(2)道路硬质铺地多为不透水铺地,容易积水,易形成径流。
(3)绿地自身条件无法缓解径流压力。对绿地土壤土质的情况进行测定:绿地土壤基本为建筑垃圾回填土,实验测得数据显示土壤渗透率低。
图2 场地现状环境
针对解决场地问题制定方案目标。
(1)滞:消纳减少雨水形成的径流,暂时性滞留雨水。
(2)渗:一定程度上增强构造层渗透率,增强对雨水的渗透。
最终目的: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缓冲暴雨对市政管道的排水压力,延缓洪峰道路,丰富道路景观,改善景观单一性和单调性的目的,同时优化校园环境。
3.1 场地红线
场地红线图见图3。
图3 场地红线
3.2 汇水面积确定
汇水面积深度计算(容积法)
V=10H∮F
容积=10×设计降雨量×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汇水面积
H=V/F=10×设计降雨量×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以成都一年遇日降水量54.5 mm为设计降水量,对应85 %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海绵城市设计要求),成都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下的设计处理降雨量为:H=54.5×85 %=46.325 mm
∮=( ∮ 绿地×F绿地+ ∮ 车行道×F车行道+∮ 透水砖步行道×F透水砖步行道)/(F绿地+F车行道+F透水砖步行道) =(0.15×122.07×1000000+0.9×121.77×1000000)/(122.07×1000000+121.77×1000000) =0.4848
F总=F草(122.07)+F道路(121.77)=243.84 m2
V=10×46.3×0.01×0.48×F总=58.64 m3
单位面积控制容积
V′=10H∮ =10×46.3×0.01×0.48=2.2224 m3
对应汇水深度2.2224 m
3.3 设计说明
将整个地块分为三段(图4)。
图4 场地方案轴测
(1)雨水在第一段实现对雨水径流进行初步截流,各段之间相接有溢流槽,前一段中过量的雨水会经过下一段的缓冲,增大的径流通过2、3段路缘石开口补充处理。
(2)通过三段不同的植物和表面构造达到对雨水污染物的净化。
(3)最终雨水在延缓径流峰值作用后通过下部构造层的穿孔管和管道排入学校的排水主管道,以及补充地下水,降低土地瞬间增大的承载雨水和排水管道的压力。
3.4 景观丰富
通过选用耐干湿的成都乡土植物优化其景观效果,选用植物有:千屈菜、血草、细叶莎草、黄菖蒲、狼尾草、水芹和水葱,希望通过植物自身不同的高度、季相色彩和形态的配置提升道路绿地的景观效果(图5)。
图5 场地植物景观营造效果
3.5 地下构造
为了增强设施对雨水的渗透率,探究设计了如下的地下构造层:以道路标高为正负零标高,探究设施标高低于道路标高200 mm,由标高示意图中构造厚度的树皮覆盖层、种植土层、人工填料层、砾石排水层和土工布组成(图6)。
图6 地下构造组成示意
4.1 模拟数据成果
4.1.1 未加LID措施模拟
模拟区域及管段深度——时间模拟折线见图7~图9。
图7 模拟区域示意
图8 2年一遇管段流量-时间模拟折线
图9 20年一遇管段流量-时间模拟折线
4.1.2 加lid措施模拟
模拟区域及管段深度——时间模拟折线图见图10~图12。
图10 模拟区域示意
图11 2年一遇管段流量-时间模拟折线
4.2 结论
通过SWMM雨洪模拟软件对实验地块进行lid设施前后数据对比,数据表明lid设施对洪峰延缓有明显的效果。
图12 20年一遇管段流量-时间模拟折线
通过对校园中道路绿地的低影响开发探究设计,应用景观设计手段与低影响开发工程技术的结合,模拟自然化的水文格局,对雨水径流进行排入管道前的处理,延缓洪峰到来,减轻排水管道的压力,也可将雨洪灾害转化为景观资源,构建的绿地景观作为周边教学楼建筑的补充,弥补了校园规划设计中的不足,为师生提供多样性景观的公共空间。
[1] Megregor Partners著. 潘岳译.环境保护类规划的旗舰——绿色广场.景观设计. 2009, (3): 74-76.
[2] 张建林.下凹式绿地蓄渗城市路面雨水的试验研究.硕士论文.昆明理工大学. 2007.
[3] 李宏,梁献超,刘艳阳﹒城市雨水利用中的景观营造[J]﹒城市问题﹒2009 年第7期.
[4] 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2005.Better Site Design and Changing the Development.
[5] 刘滨谊,许珊﹒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解决景观用水问题[J]﹒中国园林,2007(2):54-56.
王元珍(1995~),女,在读本科,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孙琳珺(1995~),女,在读本科,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王珏(1995~),女,在读本科,风景园林专业学生。
TU985.12+9
A
[定稿日期]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