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华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购房意愿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研究
□郑艳华
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购房行为意愿,以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采用稳健性回归的Probit研究方法,得出如下结果:在社会网络的框架下,首先,强关系削弱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行为意愿,阻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其次,弱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行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但其影响系数为正,说明其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行为意愿及城市融入有内在的促进作用;最后,探讨了社会网络与文化程度以及收入水平的交互项,得出,提高文化程度或收入水平能降低强关系的负效应;但与弱关系之间无交互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社会网络;Probit;购房意愿
纵览以往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买房意愿的研究。张蕾、王燕(2013)通过对杭州市农名工的城市融入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关于在杭州买房意愿的问题上,有61%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想过在杭州市买房,表达出了其在经济收入上与杭州市民的差距[1];黄造玉、阎传琦、李福珍、张可柔(2015)以在京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得出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以后,很少可能再回到农村,他们很多人即使不能留在打工的城市,也会在家乡的城市买房,实现生活方式的城市化[2]。夏显力、姚植夫、李瑶、贺强(2012)以西北四省 936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 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单位性质、对居住条件的满意程度等对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有显著影响,此外,婚姻状况、月储蓄、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和原住地经济水平也对新生代农民工迁移城市的意愿具有一定影响[3]。龙翠红、陈鹏(2016)基于 CGSS 2013年的数据并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和无序多分类 logistic模型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选择的影响因素,总结出女性和受教育程度越高者,越偏向选择质量较好的社区居住,年龄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购房和租房均具有正面的影响[4]。
在某种意义上,农民工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把他们从“边缘”拉回“中心”,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必有路径。让农民工逐步融为城市“新市民”是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最优选项。农民工“市民化”蕴含着深厚的内需潜力。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市化将创造规模巨大的国内消费需求。另外,大量农民工转为城市市民,将释放出不少住房和消费需求,为消化房地产库存提供原动力。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在城市买房意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试图探索其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买房意愿的影响。
(一)研究假说
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购房意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研究目的,并提出以下相关假说:
强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具有负向效应;
弱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具有正向效应;
社会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具有间接效应。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于2013-2014年针对安徽、河南、浙江、江苏、福建、上海、海南、山东、重庆、湖南、河北、山西、云南、黑龙江、辽宁、甘肃、吉林、内蒙古等各个省、直辖市的多个地区的调研数据,该调查针对农民工进行了各方面的信息调查,数据样本量大,且涉及社会网络、人力资本、个体状况以及在城市购房意愿等多项指标,符合本次研究目的的需要。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共获得1732份数据,本文选取了新生代农民工(笔者选用了年龄阶段在17-35这一区间内的样本)这一群体,剔除了不符合本文所研究对象的样本量及无效数据的样本量,共获得可用数据样本量1085份。
(三)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本研究所选取被解释变量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行为意愿,以调查问卷中“您是否打算在城市买房”这一问题来衡量,这里,笔者将这一衡量指标做0-1虚拟变量处理,其中,把“不打算以后在城市买房”设定为0;把“打算以后在城市买房”设定为1。
2.其他核心变量
本文解释变量为社会网络,按照美国学者Granovetter的定义,本文从个体联结方式出发,将社会网络区分为社会资源同质性强的强关系和社会资源异质性强的弱关系。[5]强关系以“工作由亲友熟人介绍”定义,而弱关系以“工作由职业部门等介绍”来定义。另外,将个体状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作为控制变量处理。这里,个体收入水平以平均月工资来衡量。具体变量说明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与说明
(一)模型选择
本研究试图探讨社会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意愿的影响,鉴于被解释变量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买房意愿,其取值为二值虚拟变量,“0”代表不打算在城市买房,“1”代表打算在城市买房,因此,笔者文借助Stata14.0软件,采用简单的线性Probit回归模型进行社会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购房意愿实证分析,其模型建立如下:
Probit(Cityhouse)=β0+β1SCi+β2X+ε0
(1)
其中,其中,Cityhouse为被解释变量——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行为意愿,SCi(i=1、2)表示社会网络变量,包括根据格兰诺维特划分的强关系与弱关系;X为一组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婚姻、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ε0为随机扰动项。此外,笔者建立模型(1)的拓展式进行社会网络与控制变量的交互项分析,以考察社会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购房意愿的影响是直接影响抑或间接影响,其模型为:
Probit(Cityhouse)=β0+β1SCi+β2X+β3SCi*X+ε0
(2)
其中,SCi*X为社会网络与控制变量的交互项,ε1为随机扰动项。
(二)社会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采取逐步加入的方法进行Probit稳健性回归,方程(1)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社会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行为意愿的实证结果
注:(1)表格中*代表各变量对收入影响的显著程度,*表示在10%水平显著,**表示在5%水平显著,***表示在1%水平显著;(2)表格中*前数字为各变量的影响系数;(3)N为样本量,R2为样本平方差。
表2中,模型1-3是在一组控制变量的基础上逐步加入强关系、弱关系以及二者的综合进行实证分析,模型1的实证结果显示:强关系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买房行为意愿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了强关系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买房行为意愿有阻碍作用;模型2中讨论弱关系的影响时,结果表现为不显著,即弱关系并不像前人所得结论—弱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买房意愿有正向的促进效用;在第三个模型中,将社会网络的两个变量综合分析,结果仍显示强关系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买房行为意愿有负向显著影响,弱关系表现为影响不显著。因此,假说(1)(2)得证。这意味着强关系强关系、弱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购房意愿的影响具有有效性。以上结论说明,尽管弱关系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买房行为意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强关系由于其恋乡情节的突出性特征,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购房意愿的负向作用更显著,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强关系为主的人情社会中,要想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意愿,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必须要使其认识到强关系的阻碍性以及弱关系的积极性,主动积极地打破传统型强关系社会网络,构建新型弱关系网络。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买房行为意愿中起着抑制性的作用,强关系,新生代农民工个体受此局限不能够完全强关系的强依赖性而选择不愿在城市买房。
(三)社会网络与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的交互性分析
表3中,同样的回归方法,笔者做了社会网络与控制变量的交互项,控制变量中选取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文化程度与收入水平为代表性对象,结果显示,强关系与文化程度以及收入水平的交互项表现为负向显著,弱关系与其交互结果表现为正向不显著。即社会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购房行为意愿存在间接影响。因此,假说(3)得证。此结果告诉我们,强关系与文化程度交互为负,即强关系不仅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买房行为意愿有着直接显著的影响,而且可以通过文化程度发挥间接性的作用,通过提高个体的文化程度,是可以削弱强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买房行为意愿的负作用的。另外,强关系与收入水平的交互项也为负,即提高收入水平也能够降低强关系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阻碍作用。表中数据显示,弱关系与文化程度及收入水平的交互项均为正向不显著,即弱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买房行为意愿具有间接正向影响,尽管不显著,但依然存在一定的积极效应,提高教育、收入水平等变量能够进一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弱关系网络的建立,进而加强其城市购房意愿,促进城市融入。
表3 社会网络与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的交互项实证结果
注:同上
因此,对以上实证分析进行总结。首先,强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买房行为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强关系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关系网较狭隘,资源同质性强,以血缘、地缘为主的关系网链坚固,这种特质的网络关系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走出外面世界的趋势,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及农民工市民化有抑制作用。另外,尽管弱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买房行为意愿并无正向显著影响,但其影响系数始终为正,说明弱关系一定程度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意愿是有积极作用的。
上述计量实证研究表明,强关系网络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行为意愿,并对其表现为负向显著影响,弱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行为意愿无显著影响;另外,强关系与控制变量如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之间存在交互影响,通过提高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可以降低强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行为意愿的阻碍作用。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得出如下政策启示:首先,强关系会降低新生代农民工在床上购房意愿,阻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的转化;另外,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也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行为意愿,提高文化程度与收入水平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在城市购房意愿及市民转化。故笔者提出以下措施以期能够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意愿,顺利融入城市以完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转化。
首先,就个体层面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应认识到强关系的弊端,积极主动地构建弱关系网络,以打破强关系对他们在城市购房意愿的阻碍性,以便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进一步完成市民化的转变。
其次,就政府层面而言,政府应加强对文化程度的重视,提高对个体的教育标准,强调对新青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在心理层面积极融入城市,进而提高其在城市购房意愿。
最后,就企业层面而言,企业单位应尽量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使其薪水与当今消费价格指数同步发展,在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在城市生存下去的基础上吸引其在城市扎根。
为响应农民工市民化的号召,必须优先促进其顺利融入城市,在城市购房则是该目标的重要途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意愿,需要国家到个体上下一心,共同完成这一伟大的工程。
[1]张蕾,王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及类型分析——以杭州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04):23-28+110.
[2]黄造玉,阎传琦,李福珍,张可柔.新生代农民工购房意愿及其社会影响[J].统计与管理,2015,(10):100-101.
[3]夏显力,姚植夫,李瑶,贺强.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12,(04):73-80.
[4]龙翠红,陈鹏.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选择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检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46-54+168-169.
[5]Granovetter Mark.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6).
2016-12-0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农民工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2&ZD022)。
安徽大学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230601
郑艳华(1994- ),女,汉族,安徽宿州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与农村发展。
F323.6
A
1008-8091(2017)02-00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