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艳,张雪燕,孙永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心胸外科,山东 青岛 266100)
桡动脉测压应用于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监测中的护理体会
徐晓艳,张雪燕,孙永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心胸外科,山东 青岛 266100)
目的探讨桡动脉测压应用于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监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9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平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46例。其中科室为常规组提供一般护理服务,为研究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并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122.76±5.32)mmHg、(74.52±4.64)mmHg;常规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127.62±7.43)mmHg、(78.63±7.7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室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桡动脉测压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维持血压稳定性、提升护理效果,具备临床实际应用意义与价值。
桡动脉测压;主动脉夹层;血压监测;护理
主动脉夹层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早期病死率高等特点,若未积极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则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病死率较高,且疾病预后较差[1]。临床对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疾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以维持血压稳定性为主[2]。近年来临床主要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疾病患者进行桡动脉测压,测压期间加强护理干预,对保持血压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行桡动脉测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加强优质护理干预,现将结果分析讨论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9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6例。常规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60.73±6.36)岁,其中12例合并3级高血压、13例患者合并2级高血压;研究组男34例,女12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60.76±6.38)岁,其中13例合并3级高血压、14例合并2级高血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科室为常规组患者提供临床一般护理方案,包括术前宣教、血压控制、术前、术后准备工作、出院指导等。为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术前根据患者文化层次与理解能力的不同采用不同宣教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向其讲解主动脉夹层及桡动脉测压相关知识,包括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手术意义等,说明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前给予硝普钠、拜新同等药物维持患者血压正常水平,加强对术前血压的控制,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维持排便通畅。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包括常规备皮、碘过敏试验、抗生素皮试等,术前4h禁饮禁食,备好急救类药物及手术器械。术中鼓励安慰患者,加强对患者基本体征、神志、压力及心电变化的评估,对于疼痛剧烈患者必要时给予适量止痛剂,若发生异常情况迅速进行相应处理。术后穿刺侧肢体维持平伸制动,适当进行床上活动,随着病情好转尽早下床活动。卧床期间按时协助患者翻身,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协助患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向患者强调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重要性,以低盐饮食为主,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维持良好心态积极进行康复锻炼,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将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后血压维持水平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实施不同护理方案,研究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控制情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维持水平对比
主动脉夹层血肿沿主动脉纵轴形成扩展,临床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原则以手术切除及人工血管移植多见,但手术较为复杂,且难度较高,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大。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当前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死亡率低等优势[3],对主动脉夹层疾病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护士为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桡动脉测压护理,对维持患者血压稳定水平起到积极作用[4]。桡动脉测压过程中护理水平间接影响血压控制水平及手术效果,因此,对于行桡动脉测压患者应实施优质护理措施,通过加强术前相关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干预,使患者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范围,以免引起其他多种严重并发症,降低对机体其他器官造成的损伤。护士在术前加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健康宣教,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拜新同等降压类药物维持患者术前血压稳定性,以免对手术方案的实施及手术效果造成影响;术后护士加强对患者血压、心电、疼痛及尿量变化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估,做好出院指导,从根本上提升患者健康意识及防范意识[5],改善疾病预后。本文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方案,研究组收缩压及舒张压维持水平均优于常规组,(P<0.05),说明将优质护理运用于此类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桡动脉侧压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可维持血压稳定性、防止血压异常,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1]吴廷丽,徐 鑫.骨科侧卧位患者双侧桡动脉有创血压测量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4):243-246.
[2]黄晓燕,王 斐,孙彦隽,等.桡动脉皮下穿刺有创血压监测在重症心胸外科安全护理管理[J].医药前沿,2015,5(26):258-259.
[3]贾玉凤,费建平,沈微烨,等.20G静脉留置针替代动脉穿刺针进行动脉血压监测的可行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0):131-132.
[4]陈江湖,郑晓春,李荣钢,等.不同型号穿刺针穿刺测压对桡动脉影响的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2):21-23.
[5]袁冬喜,孙 杰.心脏手术后桡动脉-股动脉压力阶差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5,41(20):2429-2432.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543.1
B
ISSN.2096-2479.2017.21.107.02
孙永光,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