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倩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研究
刘 倩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
目的 回顾性分析研究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满意度,为临床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护理干预情况,进行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研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40例患儿及家属对于本次护理的满意度在95.0%,与以往数据满意度7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研究价值。
再生障碍性贫血;小儿;护理;研究
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全血红细胞减少、贫血等症状,在我国每10万人有7人以上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儿童阶段的发病率普遍偏高,虽然现代医学的多重治疗方法例如联合免疫治好方法等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是由于药物和患儿本身特殊的生理状况限制了治疗效果,治疗的不明显,所以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回顾性分析我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40例,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对于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回顾性分析我院随机选择的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其中女23例,男17例,年龄在3~15岁,平均年龄(8.6±3.6)岁,其中无无脾肿大征患儿19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pre-ALL)5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9例。所有患儿的家庭基本信息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环境要求
对于患儿病房的清洁度要求严格,保持病房的通风,紫外线消毒2次/天,避免患儿再次感染。
1.2.2 健康宣教
患儿入院之前需要和患儿家长做好足够的沟通,告知家长相关的健康注意事项。饮食:患儿的饮食主要以清淡、新鲜为主,避免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同时合理饮食,防止营养过盛或者不足。环境: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原因中主要为感染,所以限制探视的人员,避免病原菌的散播,同时改变患儿的不良习惯,避免患儿骚抓皮肤,如果出现便秘的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清洁:漱口2次/天,同时早晚进行肛门坐浴,适量活动,避免激烈活动造成外伤。
1.2.3 症状监测和护理
主要观察和监测患儿是否有出现出血、感染、贫血等方面的症状和护理,体温测量4次/天,同时观察患儿感染的部位和症状,进行静脉穿刺时要延长按压时间,如果存在出血例如流鼻血或者黏膜出血等及时报告护理人员和主治医生,输入浓缩红细胞纠正患儿的贫血。
1.2.4 输血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需要输入各种成分的血液制品,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输血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范流程,根据输血医嘱进行输血护理,输血时护理人员严格监护输血的滴数,期间严密观察患儿的生理状况,及时处理输血反应等。
1.2.5 药物护理和监控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药物治疗主要有ATG、ALG、环孢素、糖皮质激素等。应用ATG(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和AL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时需要进行药敏测试,静脉输液的时候需要缓慢,观察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的产生,使用环孢素时需要检查患儿的肝肾功能、口腔、消化道等相关反应,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时间不能过长,严格监测患儿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和免疫力等状况。
1.2.6 心理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治疗费用和时间都比较长,对于患儿和家长都有很强的精神冲击,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悲观以及紧张的情绪,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对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树立治疗康复的信心,同时鼓励患儿积极接受治疗,尽量减少患儿的恐惧和抵抗情绪。同时可见建立科室友好座谈会,营造融合的医疗氛围。
1.2.7 出院健康指导
向患儿家属说明疾病本身的健康知识,不能在没有经过主治医生咨询便随意使用药物,注意减少患儿感冒的次数,介绍简单的防治基础知识,避免外伤。向家属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规范性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提高患儿家属的自我保护知识水平,加强患儿的营养,介绍均衡饮食和合理运动对于患儿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本次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主要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服务满意度,沟通情况,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0例患儿及家属对于本次护理的满意度在95.0%,与以往数据满意度7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下表1。
表1 40例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统计表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以及功能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放化疗期间患儿自身的生理特征和一般成人不同,因为身体的改变以及不断治疗造成的疼痛会让患儿惧怕治疗甚至产生抵抗的情绪,同时高昂的治疗费用以及长时间的治疗不仅仅给患儿带来痛苦同时给患儿家长也会带来精神和情绪上的影响,很多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死亡恶化的案例与家庭情绪有着重要的原因。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利用心理和生活各个方面的综合护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5%,满意的患儿及家属达到14例,所以这种为人为本,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于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实用的的价值。
[1] 饶月丽,董 敖,沈红强,江米足,王友赤.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伴骨髓细胞病态造血现象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11):861-862.
[2] 李京菁,隗合霞.小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刊,2013,(08):97-98.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
B
ISSN.2095-8803.2017.1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