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柳
助听器选购不当“越戴越聋”
文/刘柳
对很多人来说,耳聋不痛不痒,也不会危及生命,往往听之任之,这样听力有可能持续下降。佩戴助听器,则能够更好地保护残余听力。然而,有些老人宁愿听力不断下降也不愿意佩戴助听器,甚至说听得不舒服,会越戴越聋。这是因为有些患者使用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助听器。
目前市场上的助听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盒式助听器:体积似香烟盒。主机经一根导线连接耳机插入外耳道内使用,其缺点是导线较长,既不美观又不方便。但因体积较大,具备多种功能,并易制成大功率型,可满足严重耳聋的需要,价格也最便宜。
耳背式助听器:似香蕉曲度,伏于耳后,受话器开口与一硬质塑料管制成的导声钩连接,把它挂在耳背式助听器耳廓上缘根部助听。此类助听器功能逐渐增多,现已能制成大功率型或满足低频残听为主的特殊需要。同时,伏于耳后为头发所隐蔽,能满足患者心理要求。
定制式助听器:是耳内式、耳道式及深耳道式助听器的统称,最大特点是根据耳朵形状定做,最大限度模仿人耳对声音的传送过程,佩戴舒适,易取戴,隐蔽性好。但价格较高且不适合严重中耳炎患者和堵耳效应者。
注:堵耳效应是指带上助听器后,即使还没有打开开关,有些人也会感到自己说话有回声,嗡嗡的就像在木桶中说话一样。这是由于将外耳道封闭后,自己说话的声音经中耳和颅骨传导,引起外耳道软骨的振动而造成的。正常情况下外耳道是开放的,这种振动能量被释放出去而不被察觉。当外耳道被封闭后,这部分能量就被留在外耳道里,从而产生上述现象。正常人如果用手指或其他东西阻塞耳道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堵耳效应。
助听器属于二类医疗器械,选购时要选择持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听力测试,并参看以下指标选购,做到“心中有数”。
选择声增益(助听器的放大能力)大于或相当于听力丧失值1/2~2/3的助听器。如听力丧失在80分贝的患者,应配声增益在40~50分贝的助听器。
声频范围越宽越好。正常人耳的声频范围在20~20000赫兹,助听器的声频范围在300~4000赫兹为宜。
信噪比值越大产生的噪音越小。
谐波失真小于5%最好,若大于10%,声音会发生扭曲。
最后,有的患者需要放大声波;有的则需要补偿频率损失,所以要根据自身特定需求,因病而择。
对于已经配好助听器的患者,使用保养不能马虎。
日常保养,防潮是关键。洗脸,洗澡及下雨时务必将助听器取下。
助听器经常佩戴,人体产生的耳垢、耳的分泌物等会影响使用寿命,必须经常清洁。
当电池电量低于一定程度时,音质会变得粗糙不稳定,应立刻更换电池以防漏液腐蚀。
助听器中的组件是由非常细小的导线连接的,受冲击后容易断掉,因此需要防止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