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好教师要经历的三种境界

2017-09-15 12:30任斌
新班主任 2017年8期
关键词:钥匙境界规律

□任斌

成为好教师要经历的三种境界

□任斌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三种境界可适用于诸多领域,因为它象征性地概括了各领域事业发展所必经的阶段特征和遵循的基本规律。

常生龙先生在新作《给教师的5把钥匙》中概括的5把钥匙:拔高一层看教育、千方百计提升自己、有一颗学生的心、遵循学习的规律、保持积极的心态,与三种境界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一种境界,比喻做学问成大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第一把钥匙:拔高一层看教育,与之对应。

“站得高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站在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制高点上,了解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把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二是要切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育人观,按照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施教。”常生龙先生提出这样的观点,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因此教师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时刻关注教育领域的新动态,适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常生龙先生作为教育局长,肩负着指引和规划区域教育发展方向的重任,在这方面具有更加敏锐的意识。

在《面向未来应具备的能力》一文中,他指出身处大数据时代的人们应当具备的几种能力。通过登高望远,教师也能够对教育领域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对哪些是合乎规律的、哪些是不合乎规律的,作出自己的判断。比如,学校为什么要放假,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常生龙先生的看法是,“假期的创建应该和班级授课制这种‘批量的、规模化生产的’教育方式有关,长时间统一的教学进度和要求,造成了书本知识和生活的脱节,在两个学期之间给一个假期,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是常生龙先生的思考和判断,也体现了他对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关注。

然而,登高望远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在晏殊原词中,“西风凋碧树”表明了是在秋风萧瑟、季节变换之时,“独上”则渲染了一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寂寞之情境。

常生龙先生强调“拔高一层看教育”,也与信息化时代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有关。在《为什么要关注核心素养》和《用开放的心态做教育》等文章中,他反复提到今天的教育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勇于探索实践,大胆改革创新,才能够去粗求精、去伪存真,把最基础、最核心、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种境界,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二把钥匙“千方百计提升自己”和第五把钥匙“保持积极的心态”,阐述正是这个道理。正如《好教师应该是这样的》一文中所说:“热忱是一种素质,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表现在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对认准的事情坚持不懈地追求。”

成就大事业固然要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拼搏精神,但也要找准奋斗的路径,否则也是枉然。常生龙先生给出的路径是学习。因为老师爱学习,会学习,才能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为学生点燃求知的火炬,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师学习的路径有很多,多读书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这是常生龙先生大力倡导的,也是他十余年来以身示范的。他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教育管理者,坚持阅读与写作,其实都是在找寻教育的本源和智慧。

“衣带渐宽终不悔”强调的是一种为事业奋斗虽苦犹甜、甘之若饴的心态,第五把钥匙“保持积极的心态”与之相似。不管从事哪一个行业,时间久了都会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甚至会逐渐失去当初的热忱,教育行业也不例外。

在《教师离职当警察引起的思考》一文中,常生龙先生分析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一是待遇问题,二是地位问题,三是工作辛苦,四是管理问题。教师行业的辛苦与辛酸,只有教师自己方能体会。即使是这样,大多数教师仍能不忘初心,立志做一个有理想的老师。然而,要做一个有理想的老师,就要拥有一颗热爱教学之心,有战胜恐惧的教学勇气,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情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种境界,比喻做学问、成大事业者,必须要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这种理解侧重的是对“寻他千百度”的阐释,而在本文,我更愿意将解读的重点放在“蓦然回首”上,将其理解为一种回归或返视,对应常生龙先生给出的“钥匙”,则为回归一颗学生的心,返视学习的规律。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在自己成年之后忘记了童年,忘记了童年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和意义。”(《理解童年》)教师也是成年人,也容易犯成年人的通病,在教学工作中习惯扮演长者的角色,有意或无意间就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忘记了从童年的角度去看待、理解学生,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的行为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但效果却适得其反。

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掌握了这把“钥匙”,教师们会更加理解学生,认同学生,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对学校、教师的信任关系,让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养成有爱心、善良、有同情心等良好品质,让孩子赢得未来。

遵循学习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出现徒劳无功的情况。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曾经尝试教他背诵一些古诗,儿子对此兴趣并不大,往往是记住了下一句又忘记了上一句,使我这个古代文学的硕士研究生颇有挫败感。后来,有一天,儿子突然开始朗朗上口地背诵古诗,甚至一边玩,一边唱着古诗,让我感到十分惊奇。原来,幼儿园的老师教小朋友学古诗,采用了游戏的方法,分小组进行抢答,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背的又多又好,效果果然十分明显。

这个方法与常生龙先生《重新认识游戏》中对游戏在学习中的作用的论述不谋而合,“游戏的过程充分激活了与快乐相关的所有神经系统和生理系统”,因而能够提高学习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规律,孩子的学习才会更有质量。

(作者单位: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

猜你喜欢
钥匙境界规律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品“境界”
巧解规律
钥匙和锁
慎独的境界
钥匙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