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探析

2017-09-15 05:27李佳颖王涵沁
山西青年 2017年1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志愿党员

邓 铭 李佳颖 王涵沁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2

高校学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探析

邓 铭 李佳颖 王涵沁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2

一、大学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内涵

加强高校学生社区的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有利于党建工作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提高学生党性修养,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同时,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先锋带头作用,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打破传统、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自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生师比升高,学生日常教育管理逐渐从传统的以院系、班级为单位的模式向以学生生活区为主的学生社区模式转变。学生在社区学习生活的时间、空间远远多于在教室。在社区通过开展大学生的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有效补充了课堂的教育和教学,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二)促进社区发展、探索学生社区管理新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数量增加带来的矛盾和冲突是高校学生社区管理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党员在社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学生从被管理者向为同学提供志愿服务的角色转变,并成为社区日常学习、生活的主体。大力推动学生党员融入社区的日常运转,发挥党支部、党小组在学生社区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解决社区维修管理人员不足、治理手段单一、服务意识不到位等问题。

(三)提高大学生党员实践能力、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

通过在学生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大学生党员能够将党员的先进性与服务性,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并服务于社会。同时构建学生社区党组织的组织体系,灵活设置以楼栋或者楼层为单位的党支部,不断推进学生党组织设置升级,创新组织生活载体,学做结合,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

二、大学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现状

通过对本校各社区的走访、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访问、对学生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方式,采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对目前我校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现状做了比较详细的了解。

(一)社区方面

我校现有学生社区5个,其中本科生4个社区,通过对各社区的访问、与社区工作人员的交谈了解到各社区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具体情况,目前大部分社区已相继开展党员服务工作,如:楼层值班、巡逻和社区环境治理等。但主要是以学生干部值班为主,学生党员参与性不够,缺少必要经费支持。

(二)学生方面

我校共有在住学生4万余人,通过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发放300份问卷,范围遍布全校5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发放60份问卷,收回280份,其中有效问卷278份。问卷调查结果见下表1:

表1 问卷部分调查结果

根据表1的问卷调查结果,有79.14%的学生了解社区党员服务,但参与度不高,参与过党员志愿服务的只占64.75%,但大部分学生表示参与服务的过程是快乐的,调查显示只有一半的学生社区有专人管理党员服务工作,91.73%的学生认为党员应该参与志愿服务,有52.52%的学生认为党员社区服务机制不完善,28.78%的学生表示在参与服务工作后未获得激励。

三、学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社区的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已进行许多有益的探索,以辅导员老师为主体,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确有实效。但在实际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缺少经费支持、学生党员服务意识较低、参与服务的持续性不高等,也对学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学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急需解决。

(一)参与的主动性不高、注重形式,服务意识不强

首先,大多数同学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是在老师、班干部或者党支部的组织下完成的,自行单独参加的比例较低,从某种意义上不符合志愿服务的本质精神,还未彻底完成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导致志愿服务意识不强,参与性低等情况。同时,部分志愿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只注重形式,不切实际,普遍存在功利性、目的性,再加上志愿服务工作的激励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参与志愿活动积极性不高。

(二)党员志愿服务体系不完善

当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的制度及组织体系不健全、不成熟,开展的党员志愿活动无规律可循,有一定的随意性,既没有相关的制度支撑也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急需建立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

在组织管理方面,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党员志愿服务考核、记录不完全、激励不到位等;缺乏制度保障,没有具体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参与者缺乏自主性,没有主人翁意识。在个人层面,大多数党员志愿者未接受过系统培训,缺乏技能训练,不能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技能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缺乏自我认知,没有主人翁精神,不能充分整合资源,发挥个人特长。

四、加强学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措施

高校学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要以发挥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用作为目的,从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和需求出发,从学生反映最多、矛盾集中的问题着手,积极探索,研究对策。通过调查研究及对300份调查问卷的分析讨论,笔者认为完善学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加强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学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需要结合学生发展特点,构建服务社区、适合学生、发展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重点加强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的考核与管理,对党员志愿者的工作职责、目标和服务技能,以及考核指标等内容做出明确的要求。同时,大力建设和发展党员志愿服务组织,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机制,使党员社区志愿服务逐步规范,这是有效开展学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持。同时,可以为社区党员志愿服务设立特定指挥和领导机构,针对学生社区的日常服务和急需解决的困难,进行专门指导,提高志愿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强化培训、提升大学生党员服务能力

大学生党员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自身还处在价值观念的形成时期,对社区服务的了解有限。高校是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督导者,督导旨在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能力及内涵,所以高校应组织相关的部门对党员定期的培训、持续的监督、指导,使党员在思想上明确志愿服务的方向,提高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培养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鼓励他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构建党员社区服务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注重专业化培养,结合所学专业发挥特长,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根据大学生的专业和所处的社区开展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服务技能,为社区提供更加专业化、优质化的志愿服务,从而保证服务质量。

(三)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党员服务的积极性

激励机制是高校志愿者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激励能有效提升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虽然参与志愿服务是基于个人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追求,但大多数同学在参与服务的同时,希望自己的劳动或付出能得到认可,能获得社会尊重与荣誉,从而实现自我满足。因此,必须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党员给与一定的激励,如学校可定期组织对开展社区服务的团队及个人进行表彰,并在学生素质测评中给与一定倾斜政策,同时,对先进个人或团队的优秀事迹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营造“践行两学一做,人人创先争优”的良好文化氛围。通过构建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才能永葆志愿服务的生命力,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1]宋益国.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探析——以闽南高校为例[D].华侨大学,2013.

[2]周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4.

[3]宋宇,杨浩,李明,等.建立大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探析[J].北极光,2015(11).

[4]陈欣雨.当代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状况调查[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4(2).

G

A

1006-0049-(2017)19-0189-02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志愿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以志愿,致青春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