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干流蚌埠~浮山段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分析

2017-09-15 09:37郁玉锁
治淮 2017年9期
关键词:浮山过程线行洪

郁玉锁

(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 蚌埠 233000)

淮河干流蚌埠~浮山段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分析

郁玉锁

(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 蚌埠 233000)

淮河干流蚌埠~浮山段河道滩槽泄量小,行洪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了该段防洪规划目标的实现。本文针对该河段的特点,建立了淮河干流蚌埠~浮山段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1991年、2003年、2007年本段洪水演进的情况,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为该段河道整治和行洪区调整提供分析计算平台。

淮河干流 蚌浮段 洪水演进 数学模型

1 引言

淮河干流蚌埠(蚌埠闸)~浮山段(以下简称蚌浮段)河道长约104km,自1950年实施内外水分流工程后,该段没有大的支流入汇,区间来水面积(0.26万km2)仅占浮山控制面积(12.39万km2)的2%左右。蚌浮段左岸为淮北平原,由淮北大堤保护;右岸为丘陵岗地,筑有蚌埠城市防洪圈堤。在淮北大堤和南岸岗地之间分布有分布着方邱湖、临北段、花园湖和香浮段4处行洪区,总面积367km2。

蚌浮段规划目标为淮北大堤保护区和蚌埠市,防洪标准达100年一遇,运用行洪区后河道设计行洪能力达13000 m3/s。1983年以来,该河段范围内先后实施了多项河道整治工程,但由于河道主槽和滩地均较窄,致使目前该河段仍未达到规划的行洪能力,因此,有必要结合干流河道的整治对行洪区进行调整。

本文根据蚌浮段的特点,建立了该段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可为研究该段河道整治和行洪区调整提供分析计算平台。

2 一维水流数学模型

2.1 控制方程

河网一维水动力模型的控制方程为SaintVenant方程组:

式中:Q为流量;h为水位;A为过水断面的面积;B为水面宽度;q为旁侧入流流量;K为流量模数,;R为水力半径;C为谢才系数。

2.2 方程的离散和求解

利用Abbott六点隐格式离散SaintVenant方程组,如图1所示。该离散格式在每个网格点并不同时计算水位和流量,而是按顺序交替计算水位和流量,分别称为水位点和流量点。

对于连续性方程而言,离散格式以水位点为中心,具体差分形式为:

对于动量方程而言,离散格式以流量点为中心,具体差分形式为:

整理式(3)、式(4),得出河道内任意一点水力参数X(水位h或流量Q)与相邻网格点的水力参数的统一的线性方程,见式(5),其中 αj、βj、γj、δj为离散方程的系数。

对于单一河道而言,结合相应的上下游边界条件,就可使用标准消元技术进行求解;对于河网问题,则采用分级解法,先求出河网中各汊点的水位,再通过消元法求解河段任意节点的水力参数。

3 计算条件的选取

3.1 计算范围

考虑到分布在该段4处行洪区(方邱湖、临北段、花园湖、香浮段)1956年后均未启用,所以此次研究暂不考虑行洪区的影响。模型的范围选定为蚌埠闸下至浮山(下边界根据验证的需要延至小柳巷)的淮河干流河段。

3.2 基础资料

水文资料:选择1991年、2003年、2007年共3年汛期实测洪水要素资料。

图1 Abbott六点隐式差分格式图

地形资料:收集了模型范围内1991年、2001年、2008年、2009年所测河道断面资料,并结合1992年至今该段实施的河道整治工程资料(见表1),根据地形资料与水位资料同步的原则,选择各年份合适的验证地形。

3.3 定解条件

边界条件:模型的上边界为蚌埠闸下,给定吴家渡实测流量过程线。在计算2003年、2007年洪水时,模型的下边界为小柳巷,给定小柳巷实测水位过程线;在计算1991年洪水时,由于小柳巷站停测,模型的下边界为浮山,给定浮山实测水位过程线。

初始条件:首先以计算起始时前三天吴家渡平均流量和小柳巷(或浮山)平均水位计算出各断面的初始流量和初始水位,即以恒定流启动。计算表明,计算启动经若干时段初始条件的影响即渐趋消失。

3.4 模型参数

空间步长:该段实测断面间距为200~500m,为满足计算精度要求,对计算节点进行适当加密,空间最大步长选取100m。

时间步长:虽然Abbott格式是无条件稳定的,但在实际运用的情况下时间步长还是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考虑到水深变化和断面间距,为满足稳定性及精度的要求,此次计算选取600s。

糙率:参照以往的研究成果,并以蚌埠闸下、吴家渡、临淮关、五河、浮山、小柳巷断面的实测水文资料为依据,进一步率定得出主槽糙率为0.021~0.025,滩地糙率为0.030~0.042。

跨河建筑物的处理:模型研究范围内有六处跨河建筑,自上而下依次为蚌埠市朝阳路公路桥、京沪铁路淮河双线桥、蚌埠市淮河公路桥、京沪铁路郑家渡桥、南洛高速淮河大桥、五河淮河公路大桥。本文沿用前人的做法,在桥梁上下游100m的范围内,按河道糙率的2倍取值。

4 模型的验证计算

4.1 1991年洪水复演

图2为1991年洪水过程部分测站计算水位过程线与实测水位过程线的比较,表2为各站洪峰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从图2及表2可以看出,计算水位过程与实测水位过程总体上吻合一致。虽然洪峰水位计算值较实测值略微偏高,但沿程各站误差均在0.10m以内。

表1 蚌埠闸下至小柳巷段已实施的河道整治项目表(1992至今)

图2 1991年部分测站水位过程对比图

图3 2003年部分测站水位过程对比图

图4 2007年部分测站水位过程对比图

表2 1991年洪水沿程各站洪峰计算对比表

表3 2003年洪水沿程各站洪峰计算对比表

表4 2007年洪水沿程各站洪峰计算对比表

4.2 2003年洪水复演

图4为2003年洪水过程部分测站计算水位过程线与实测水位过程线的比较,表3为各站洪峰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从图3及表3可以看出,计算水位过程与实测水位过程基本上吻合。洪峰水位计算值普遍高于实测值,误差稍大,这与所使用的地形资料有很大关系。由于2003年洪水主要采用2001年实测断面资料,受2001~2003年间人工采砂的影响,验证断面可能较实际断面偏小。

4.3 2007年洪水复演

图4为2007年洪水过程部分测站计算水位过程线与实测水位过程线的比较,表4为各站洪峰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从图4及表4可以看出,计算水位过程与实测水位过程一致性良好。洪峰水位计算值与实测值非常接近,最大误差不超0.05m,小柳巷站洪峰流量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也在2%以内。

1991年、2003年、2007年3场洪水时间跨度长、整治工程多、河道地形变化大,加之每场洪水河道清障情况不同,实际上采用同一参数是很难做到精确模拟的,但从模型复演情况来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各场次洪水基本得到了重现。

5 结论

根据研究河段的特点,建立了淮河干流蚌埠~浮山段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并采用1991年、2003年、2007年的实测洪水资料对沿程各测站水位及流量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因此,可以认为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浮山~洪泽湖出口水流运动情况,率定参数选择恰当,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专栏编辑:顾 梅)

猜你喜欢
浮山过程线行洪
淮河正涡段行洪区联合运用对淮河干流水位影响研究
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以陂下水库为例
山西浮山:用心学党史 用情办实事
刘步海:一碗浮山刀拨面“烹制”出生活馨香
莫娴作品
浮山云舍
洪水过程线对水库调洪结果的影响分析
行洪区口门宽度变化对淮河干流水位影响研究
滹沱河(南水北调—机场路)南岸高标准行洪区行洪通道布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行洪区单独运用时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研究